这场战争不见硝烟却惊心动魄,带来三个启示
中新网3月7日电 (记者 孟湘君)最近,俄乌冲突成为关注焦点,相信不少人都看到过网上流传的这一幕——一名乌克兰父亲与女儿道别时泪奔,因为他将要上前线抗击俄罗斯军队,必须把妻女送走。
视频在多国社交平台上“病毒式”传播,但随后发生惊人反转。
原来,这是顿巴斯地区一名男子,他将家人送往俄罗斯,自己留下来对抗的,是乌克兰军队。
网上一则火爆的父女告别视频,揭开了舆论战一角。图片来源:推特网页截图。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类似反转,还有很多。
【谣言喧嚣】
此次俄乌冲突,不单是枪炮交锋,俄与乌及其身后的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信息战”。各方对舆论场、话语权、信息渠道的争夺,激烈程度不亚于现实战场。
现实战场中,俄方3月2日首度公布军事行动开启以来伤亡情况,称俄军已有498人在乌阵亡,1597人受伤。
但这与乌方宣布5300名俄军士兵伤亡的数字,差异巨大。
当地时间2月26日,乌克兰军人收集与俄交火后的未爆炮弹。
双方各执一词,释放矛盾信息,该信谁呢?
不着急,我们先看看其他消息:
密密麻麻的数百顶降落伞从天落下,那是俄军空降乌克兰吗?
多段视频分别拍到巨大爆炸场面,有的火光冲天,有的蘑菇云升腾,那是俄军使用违禁武器吗?
网传“乌克兰”发生巨大爆炸,蘑菇云和浓烟升起。
绰号“基辅幽灵”的飞行员单枪匹马,一天击落六架俄战机?
俄军攻占敖德萨附近黑海兹梅因岛(蛇岛)时,岛上乌军“十三勇士”拒绝被俘,集体战死?
网传13名驻蛇岛乌军 “身亡”,乌总统“将授予其勋章”。图片来源:推特网页截图。
看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这些内容劲爆、着力渲染,比一般新闻更能挑起观看者强烈情绪的所谓新闻,都是假的。
【套路满满】
目前有关俄乌局势的虚假信息,大致有三种操作套路:
一是真假掺杂。
如前面提到的伞兵空降,是俄军演习的旧画面,蘑菇云升腾,则是2020年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大爆炸的场景。
网友指出,网传俄军轰炸乌克兰视频实际来自于贝鲁特大爆炸。图片来源:推特网页截图。
制作者通过真实画面与虚假文字结合的手法,营造一种事情“发生在当下、当地”的假象,甚至把一些游戏画面说成真实事件,糊弄观众。
二是虚构故事。
多方查证发现,英雄飞行员“基辅幽灵”查无此人,蛇岛战死的“十三勇士”也子虚乌有。
为了辟谣,俄国防部公开了蛇岛乌方守军的视频。全部82名乌军无一人伤亡,他们自愿放下武器向俄方投诚,将在履行法律程序后返回家乡。
俄军给投诚的驻守蛇岛乌军士兵发放瓶装水。图片来源:俄国防部视频截图。
此前乌总统泽连斯基表示,蛇岛上13名“乌克兰捍卫者”遭俄军“杀害”,将追授他们英雄称号。不过,乌国防部后来否认了相关消息。
三是移花接木。
这种套路,就如前文父女道别的故事一样,事件本身是存在的,但将其细节进行改编、反转或歪曲。
网友澄清网传的乌克兰儿童受伤图实则于2018年在叙利亚拍摄。图片来源:推特网页截图。
类似的还有将叙利亚爆炸的受害儿童,说成是俄乌冲突的受害者等等。
【谁在炮制?】
俄联邦社会院数据显示,最近,网上已有130万条关于乌克兰局势的虚假报道,有关顿巴斯地区的情况更是突出。
该委员会成员米祖林娜表示,虚假信息数量一直在上涨,生产速度非常快,约每20分钟就会出现100条新的假消息。
是谁在炮制海量虚假信息?
资料图:斯诺登发表视频讲话。
美国是头号嫌疑人。随着“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等人曝光,美国利用网络对全球实行大规模监听和渗透,早已大白于天下。
更不用提美国主流媒体彭博社和福克斯新闻台的作为——前者因虚假报道俄对乌开战不得不道歉;后者则以2021年俄军演习场面报道俄乌冲突,遭到挞伐。
然而,西方尤其是美国,将“黑客帝国”的帽子扣到了俄身上。其近年来持续指责莫斯科利用黑客达到政治目的及窃取情报,如指责俄方操纵了2016年美国大选,并认为时任总统特朗普“通俄”。
经过三年调查,不仅没找到特朗普团队“通俄”的证据,反而发现其竞争对手——前国务卿希拉里竞选团队,一手炮制了此事。
资料图:希拉里·克林顿。
希拉里本人曾因“不注意网络安全”,用私人邮箱收发涉密邮件陷入风波,最终竞选失败。其深知网络之重要,本次俄乌冲突,她就呼吁黑客对俄发动网络攻击,并建议美国发动信息战。
希拉里甚至直接承认:“我们在‘阿拉伯之春’时就这么做,当时我还是国务卿”,“普京很难堵住堤坝上所有漏洞”。
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指出,西方通过单边制裁、干涉内政、散播谣言、网络攻击等方式,对俄及其他国家实施了“混合战争”。
【信息“猎巫”】
相较于半遮半掩的假新闻攻击,连日来,俄能源、金融、电信、制造、传媒等多行业的大型企业网站及网络,都遭受了明确来自西方的大规模攻击和抵制。
天然气、石油公司和银行ATM机网络,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社交网络上,推特、脸书和Instagram等群起抵制和标记俄媒,所有俄国有媒体都被切断了广告和营收渠道。以俄媒名义发布的各路假消息,却留了下来。
资料图:谷歌公司在海上秘密建造数据中心。
黑客组织“匿名者”对俄国家互联网资源宣战;谷歌决定封锁俄媒的欧洲YouTube频道;俄媒在30国的分社,全部遭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谴责美国社交媒体的行为是“猎巫”和对记者的直接迫害,令人愤怒。
更可怕的是,俄方还发现,暗网有人号召针对俄国家权力机构等部门,发起恐怖袭击。
俄内务部分析,这些号召从国外呼叫中心发出,警方推测,此前这些中心有可能从事对俄公民的电话诈骗及其它犯罪行为。
【全面反击】
信息战愈演愈烈,俄内务部呼吁俄公民不要回应网上的挑衅言论。俄警方警告,参与网络上的恐怖活动及其它违法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3月2日,俄方发布三则重要消息。
一是俄军对基辅乌军第72信息和心理作战中心,实施了精确打击。俄政府还启动了门户网站“Explain.RF”,以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心理健康。
当地时间3月1日,乌克兰基辅电视塔附近发生爆炸,乌电视频道播出受到影响。
二是宣布击退黑客对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攻击。
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指出,有消息渲染黑客组织试图阻断俄航天机构与卫星间的通信,使卫星失联,但消息不实。该集团安全系统遮蔽并击退了这些攻击。
他警告,对任何国家的卫星下手都构成“开战理由”, 肇事者将被提起刑事诉讼。
三是对俄宣战的“匿名者”黑客组织网站,据称已被摧毁。
黑客组织Killnet宣布,已经摧毁“匿名者”黑客组织的网站。该组织在攻占宣言中指出:“这些信息炸弹只携带文字,没有更多伤害。不要受网上假信息影响”。
【三个启示】
从俄与西方这场“不见硝烟”的鏖战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三个启示。
第一,掌握舆论制高点很关键。
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了舆论制高点,谁就能得到更多支持。
这是一场早已开打的“认知战争”。美国带头大肆宣扬俄“入侵”论调,大量发布涉俄假消息,与乌方四处“声讨”俄形成里应外合的舆论场。从欧洲多国罕见升格对俄制裁来看,美国的策略成功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摄
从俄方来看,普京陈述出兵理由的万字讲话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也是争取舆论支持的重要一环。俄军进攻开始后,俄方也通过媒体散播俄军势如破竹的获胜消息,以打击对方士气。
其后,俄方舆论喉舌的发布渠道被切断,这是西方的战术。当前西方设置议题和构建叙事的能力很强,对手阵营处于弱势。
第二,打信息战不可避免。
互联网已深刻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越来越多地走向现实与虚拟并举的混合战争。人类活动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网络被入侵或断网,损失不可估量。
相较于传统战争的运兵千里、大动干戈,网络只需传播信息就可以迷惑视线,干扰思路,打击士气,以小成本撬动大局面。西方不会放弃这种手段,与其打信息战,不可避免。
通过此次制裁,各国再次深切感受到了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需研究如何在信息战中制胜。
资料图:网络黑客概念图。
第三,任何时候,不要轻信网络传言。
“网上的话不能轻信”,事件反转,再反转,这也许是普通人最能感受到的一点了。
网络已成“双刃剑”,随着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受众一方面能更迅速直接地介入全球大小事件,沉浸式体验现场;但另一方面,体验现场不等于在现场,信息不对称、信息茧房等现象,让人们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此外,网络能影响、改变人类的情感、心理、思维方式,轻信网络传言或被蒙蔽双眼,长期可能导致思想出现偏差,甚至极端化。此次俄乌冲突中,煽动两国间仇恨的言论就层出不穷。
总之,不要轻易对一件事下结论,看看就好,让信息的子弹再飞一会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