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战”背后:俄乌谈判艰难推进 西方继续火
本周,俄乌之间的战事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天,“攻城战”各有损伤,俄乌谈判继续艰难推进。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对抗仍在以“攻心战”的形式展开,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过正面战场。从西方国家对俄发起不断扩大升级的严厉制裁,到互逐外交官,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是耐人寻味的复杂心理战和舆论战。
当地时间4月8日,顿涅茨克地区克拉马托尔斯克市的火车站遭导弹袭击,造成至少50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乌克兰克拉马托尔斯克市市长 贡恰连科:大约在上午10点半,发生了一次强大的导弹袭击。一枚装有集束弹药的导弹,在火车站上空爆炸,当时许多人在第一个月台候车。
袭击发生后,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第一时间表示,落在火车站附近的导弹是俄制武器。
乌克兰总统 泽连斯基:这是俄罗斯犯下的又一起战争罪,参与此事的所有人都将被绳之以法。
然而,顿涅茨克方面则表示,该导弹是由乌克兰军队发射的。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也否认发射了导弹。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 科纳申科夫:在遭袭击的克拉马托尔斯克火车站,发现了“圆点-U”战术导弹残片,而该导弹只有乌克兰军队在使用。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声明指出,此次导弹袭击与3月14日击中顿涅茨克市中心、造成17人死亡的导弹相似。
俄国防部声称,通过分析弹头杀伤半径以及“圆点-U”导弹尾部特征,可证实导弹是从克拉马托尔斯克的西南方向发射。而有情报显示,导弹袭击发生时,该市西南方向45公里处的多布罗波利耶定居点地区正驻扎着乌克兰第19独立火箭军旅下设的一个营。
然而,正如在叙利亚所重复过的“剧本”,西方国家未经查证,一边倒地谴责俄罗斯。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 约翰·柯比:你们许多同事已从现场报道了那里有平民伤亡,这再次表明了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残暴。
这不由让人联想起几天前发生的“布恰事件”。3月末起,俄罗斯军队开始从基辅撤出。4月3日,乌克兰总检察长维涅迪克托瓦表示,乌方在俄军撤离后的基辅近郊布恰镇等地发现410具平民尸体。
乌克兰总统顾问 阿雷斯托维奇:今天的声明将主要集中在,请全世界关注俄军在布恰伊尔平和霍斯托梅尔犯下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对于这番指控,俄罗斯方面予以坚决否认。
俄罗斯外长 拉夫罗夫:3月31日俄军就已经完全撤出了这个小镇,3月31日当天,布恰镇长表示一切都很好,然而两天之后我们却看到横尸街头的照片,并以此诋毁俄罗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发表声明称,针对事件展开“独立调查”对确保“有效问责”至关重要。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张军:有关布查(恰)镇平民死亡的报道和画面令人十分不安,事件的相关情况和具体原因必须查清。任何指控都应基于事实,结论得出之前,各方应保持克制,避免无端指责。
4月7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丹麦第二电视台的报道,一名自称“自愿”在乌克兰参加战斗的丹麦雇佣兵证实,乌克兰军队在杀害俄罗斯战俘。
报道称,这名化名为“乔纳斯”的雇佣兵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狙击手,受过军事训练,曾参与过世界各地的几场冲突,并声称在乌克兰杀死了近100名俄罗斯士兵。
据“乔纳斯”称,他在一批俄罗斯战俘被处决前曾与他们交谈,其中包括一名18岁的俄罗斯士兵。第二天“乔纳斯”醒来时,这名俄罗斯士兵就已经被掩埋了。
俄罗斯国防管理中心负责人 米哈伊尔·米津采夫:俄方有充分的理由表明,被俘虏的俄军战士状况糟糕。此外,有可靠证据表明,俄罗斯军人遭受了酷刑、暴力和欺凌。他们(乌方)的不人道行为,模仿了二战时期的施暴者。
然而,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这样的事件少之又少。
4月8日,俄新社公布了一项关于俄乌冲突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调查显示,90%的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之后,西方对俄罗斯发起了一场信息战。
扎哈罗娃指出,西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破坏和平谈判。
对此,美国军事新闻网站直言不讳指出,美国正在加紧与俄罗斯开展舆论战。
媒体注意到,俄军撤离基辅,脱离接触,原本是为和谈创造条件,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但在西方主导的“舆论攻势”下,局势骤然紧张。
4月7日,美国《国会山报》撰文指出,“拜登政府明白,他必须在心理和舆论战场上与俄罗斯对抗。美国政府需要重组和振作精神。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扎哈罗娃:我要对西方媒体予以谴责,尤其是美国媒体,不仅传播虚假信息,还共谋了布恰的犯罪行为。你们的报纸、你们的电视、你们的观察员都参与了这次讨伐行动。
一时间,所谓“人道主义干涉论”不断在西方媒体呈现。
这使人想起2018年11月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报道,美国仅凭“白头盔”组织摆拍的虚假视频为“证据”,对叙利亚拉卡市发动的所谓“史上最精确的空袭”,结果炸死了1600名平民。
在西方的“拱火”下,4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仍然把加入北约作为目标,而“乌克兰中立化”曾被看作是前几轮谈判能达成共识的成果。
4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明确表示,俄乌冲突将持续很长时间。媒体注意到,拜登在讲话时又“不合时宜地”开起了“玩笑”。
美国总统 拜登:顺便说一下,如果我(下令)开战,我会和你们一起去。
在外界看来,这似乎暗示着美国准备“参战”的某种信号。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3月18日,也就是俄罗斯根本就没有进行军事行动之前,美国中情局前局长帕内塔一番鼓动战争的话。
美国中情局前局长 帕内塔:你知道,我们在这里的冲突,是和俄罗斯进行的一场代理人战争。不管我们是不是这样称呼它,显然就是这样进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乌克兰人提供武器,让他们在战斗中卖命。我想最终的关键就是乌克兰人要把战火烧到俄罗斯一边。正像约翰·科比所说的,俄罗斯人停下来了,确实是俄罗斯人停下来了。但在战争中没有什么坚守防线一说,你要么进攻要么退却,我想现在俄罗斯人对乌克兰很难办。
事实上,白宫先“放风”试探,进行舆论准备,再划出“禁飞区”,美国出动军机进行空中打击,直至出动地面部队,已经成为多年来美国亲自上阵参与战争的“标准程序”。
而在过去20年,美军在其他国家发动了超过9万次空袭,导致大约4.8万名平民丧生。
对于外界种种猜测,白宫不得不再次出面“灭火”。
白宫发言人 普萨基:这只是反映出他(拜登)长期以来对工会、对工会成员、对建筑和贸易工人的爱,以及对那些他愿意与其一起躲在(战场)掩体里的人的爱。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策的改变。
而在近期,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一项民调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已经降至40%,跌至其任期内的最低水平。
随着美国2022年中期选举的临近,有46%的受访者更希望共和党控制国会。这是自2014年以来,共和党在这项问题上首次领先于民主党。
在美国记者赫奇斯看来,通过外部事件转移公众的注意力,是政治人物的惯用手段。他说,“经济危机意味着政治危机,而一般情况下,美国会通过发动国内外战争以解决危机。”
与此同时,一场对俄的“金融战”和“制裁战”已经打响。
4月6日,美国宣布针对俄罗斯金融机构和俄总统普京女儿的额外制裁措施。同一天,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也宣布追加新的制裁。
英国外交大臣 特拉斯:英国现将禁止从俄罗斯进口一切能源。我们正在制裁更多俄罗斯银行,同时加大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
4月8日,欧盟正式批准通过第五轮对俄制裁措施。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 维干德:其中包括直升机、房地产、船只或艺术品等资产。作为实施制裁的一部分,约1960亿欧元的金融交易被阻止。
自4月4日起,在短短48小时内,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瑞典、西班牙、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等欧洲国家宣布驱逐了约230名俄罗斯外交官。
4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称“与俄罗斯接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4月8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亿英镑(约合8.3亿元人民币)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星纹”防空导弹和800枚反坦克导弹。同一天,美国总统拜登证实,斯洛伐克向乌克兰提供S-300防空导弹,以便腾出“库存”购买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此前,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沃兰德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100架“弹簧刀”无人机,而这些进攻性武器将用于乌克兰东部战场。
乌克兰外交部长 库列巴:我的议程很简单,只有三项,武器、武器、还是武器。
美国一方面威胁“武装干涉”,另一方面把北约“武装到牙齿”,把冲突地区变成“军火库”和“火药厂”。白宫宣称的“美国制造”终于“回来了”,但从中大发战争财的则是美国的军火商。
记者:你们评估,至今所采取的措施阻止战争犯罪发生了吗?
白宫发言人 普萨基:我要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这场战争中朝这个方向努力去支持乌克兰,这也是总统为之骄傲的事,我们为之骄傲的事。
美国的做法究竟是出于人道主义帮助乌克兰,还是为自己牟利,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
土耳其军事专家、退役空军上校 伊赫桑·塞法:美国和北约的做法比“火上浇油”更恶劣。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只要这场军事行动继续下去,就是有利于他们的。他们不在乎人们是否失去生命,不在乎是否有人失踪,不在乎人们是否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他们的目标是,只要军事行动持续的时间越长,美国就会获利更多。
早在2019年,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对俄战略研报》中明确提出,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援助”,将触及俄罗斯外部的最大弱点。
事实上,位于黑海沿岸、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作为“柔软的下腹部”,早已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战略重点。
2020年,纪录片导演卡普托就曾明确指出,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基辅的间谍、双面间谍、雇佣兵和假外交官数量可能比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
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时,美国政治人物纷纷抵达乌克兰,给街头政治“打气”。
乌克兰反对派领袖、2014年抗议组织者 帕辛斯基:当时我们感受到了整个民主世界的支持。当麦凯恩参议员来到麦当劳时,我亲自陪同他们,非常好,非常鼓舞人心。
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 纽兰:给你点面包吧,吃点面包吧,你都饿了,吃吧。
另一方面,美国策划的“背后打黑枪运动”也粉墨登场。
2014年2月20日,独立广场上的示威还在继续,突然有不明身份的狙击手向基辅独立广场开枪。20分钟内就有约100人被枪杀。当时,乌克兰同样把凶手指向了俄罗斯。
前乌克兰安全局局长 瓦伦丁·纳利·维亚钦科:我还记得2014年,我给总检察长办公室签署的一份证据。特种部队的官员称他们看到基辅广场的狙击手用俄语交流,他们绝对不是来自任何官方的特种部队。
这起西方舆论大肆渲染的“基辅惨案”发生后,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下台。但这起枪击案背后的真凶到底是谁?
纪录片导演 迈克尔·卡普托:为什么我们还不进行调查?
美国国会议员 德文·努尼斯:大多数美国人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所以人们看不到,也不去了解。
纪录片导演卡普托发现,西方国家不对该案调查,也许另有隐情。
乌克兰律师 亚历山大·高罗申斯基:我亲自询问目击者所称的格鲁吉亚狙击手,他们告诉我,他们参与了枪击事件。这些目击者告诉我们,在独立广场枪击活动人士和警察的组织者中,有成为议会议长的抗议组织者安德烈·佩鲁比和反对派领袖谢尔盖·佩辛斯基。开枪和狙击的目的是制造混乱,向人们展示亚努科维奇政府对人民使用武力,其目的是不允许亚努科维奇签署和平协议,最后他和反对派签署了协议。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以牺牲乌克兰人生命为代价的“栽赃运动”背后捣鬼者正是美国军事和情报部门。
狙击手 巴加拉德兹:我们计划是暗杀亚努科维奇。
狙击手 比基塔什维利:后来外国人来了,当地人莫乌卡(一个军官)。在那时,他们有个美国同事,他们和莫乌卡以及格鲁吉亚军官在一起。之后,所有的计划都安排好了,他们告诉我要做什么。
纪录片导演 迈克尔·卡普托:美国军官是谁?
狙击手 比基塔什维利:当我听到他的名字时,我都觉得好笑。我记得是电影里的布莱恩上尉。布莱恩是名字,我不知道他真的姓什么。
据报道,参与策划基辅独立广场枪击事件的美国101空降师前军官布莱恩·伯恩格曾作为格鲁吉亚的军事顾问出现在2008年入侵南奥塞梯的战争中,如今仍活跃在乌克兰东部战场。
而这些“黑色行动”的背后,有美国官方背景的“民主基金会”等100多个所谓“公益组织”。
其中,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对此投入约8200万美元。
而实际上,索罗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中趁乱大发横财,与推进“民主”相比,赚钱才是真正目的。
《乌克兰骗局》纪录片导演 迈克尔·卡普托:1999年,我在俄罗斯投资银行工作时曾和索罗斯在莫斯科吃过早饭。他告诉我这些捐款可以让他的进步世界观付诸行动。然后,他笑着说,这是一门好生意。
自1990年起,索罗斯就在乌克兰创办了文艺复兴基金会,在乌克兰支出超过了1.8亿美元。
2018年,据《华盛顿观察家报》披露,奥巴马担任总统时,美国政府曾为索罗斯的政治活动提供9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3月10日,匈牙利选出新总统诺瓦克·卡塔琳,对于索罗斯,诺瓦克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匈牙利家庭与青年事务部长 诺瓦克: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影响竞选活动,影响政治,没有任何合法性。这就是问题所在。
2022年2月,意大利《宣言报》揭露了执行“黑色行动”的美国“黑水”雇佣军与扮演“白手套”的亚速营在乌克兰的“合作”。
美国《时代》周刊的调查显示,美国黑水公司创始人埃里克·普林斯在乌克兰的重要业务,就是建立一支由黑水公司以某种形式参与的私人武装部队。此前他已经通过一些渠道向中东、非洲和受中情局控制的乌克兰情报部门输送了海量雇佣兵。黑水公司在伊拉克等地的暴行早已臭名昭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中情局一手训练出来的本·拉登,按照美军训练营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基地组织”培养了大批恐怖分子,成为20年来世界动乱的根源。而同样由美国中情局和“黑水”等私人军事机构培养出来的“黑色雇佣兵”,以及在交战地区制造的暴行,却被西方媒体刻意回避了。
2021年9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欧洲、俄罗斯和欧亚研究所发表了一份题为《极右翼团体在乌克兰西方军事训练中心安家》的报告。
该报告详细介绍了一个名为“百人队”的团体。该团体由“亚速营”相关领导人建立,其中数十名成员在乌克兰最有影响力的、有西方背景的军事学院担任教职,为乌克兰培训军官。而对于从冷战时期就开始带着“白手套”伸向全世界的美国“黑手”,一些学者早有清醒的认识。
2021年,美国学者乔姆斯基在新书《资本主义的后果:制造不满与抵抗》中明确指出,美式帝国主义,就是资本和媒体的合谋。
美国政治理论家 乔姆斯基:请记住,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是在华盛顿精心策划的,这是全球性的暗杀行动,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恐怖活动。
记者:当你说全球性的暗杀行动,是指什么?
乔姆斯基:无人机行动,就是这一行动。在世界很多地方,美国开展了系统性的公开的(暗杀行动)。我说的这些早已不是秘密,我们都知道,美国定期会进行行动,暗杀那些美国政府怀疑有一天会伤害美国的人。
近期,西班牙新革命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乌克兰:心理战实验室》的文章。文章明确指出,乌克兰不仅是美俄地缘政治斗争的舞台,也成了全球心理和认知战争的战场。而这一连串的“攻心”战背后,使人仿佛重新又回到了全方位对抗的冷战时期。
正如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指出:“拜登口口声声说他不希望重启冷战,但他的行为却显示出相反的情况。”人们有理由怀疑,现在美国执政者所说的“美国回归”,并不是要回到国际合作、互相倾听的“共赢时代”,而是回到相互隔绝、相互对抗的冷战时代。
而与冷战不同的是,如今美国凭借自己的话语霸权,以及在互联网上的绝对优势,固守冷战思维,全面封杀对自己不利的声音,试图让全世界只能看到、听到或只能相信西方所描述的景象。这无疑是美式霸权的最新表现。
正如《国家利益》杂志所反思的那样,“冷战时期不是外交关系的黄金时代,而是一场让全世界数百万人丧生的悲剧。美国不能继续沉迷于对所谓冷战‘胜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