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危局:谁在“做牌打牌”收割动荡_国际新闻

溯源危局:谁在“做牌打牌”收割动荡

国际新闻 2022-07-25 21:27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3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谈判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开始一轮谈判。图为土总统埃尔多安在和谈开始前会见了双方代表并表示愿促成俄乌总统在土会面。 新华社发

  2022年初春,“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剧烈震动世界秩序。

  在持续月余的冲突中,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流离失所,从“新的欧洲东部边界”涌向西欧诸国。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或将重塑欧盟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政策选择,乃至重塑世界秩序。

  溯源俄乌冲突,人们会纠结地发现:这是一场本该避免的灾难,却又是一场无可避免的危局。冷战结束已30年,北约却不曾停止东扩的步伐。欧洲东部骤起的冲突和战火,正反映出这一强大惯性力量的冰冷和扭曲。

  这场危机的“做牌者”——美国,不仅收获着战争“红利”,还企图操控历史叙事和舆论向背。在裹挟数十个盟友制裁俄罗斯的同时,美国完全无视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编造出“自由与专制之战”的叙事框架,幻想着以乱谋霸的“蓝图前景”。

  战争成为美国“红利”

  一边是难民流离失所,一边是“递刀者”拱火渔利。

  “你若不乱,我没得赚”,“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主要军工企业股价飙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从年初每股354美元一路上涨至3月25日的453美元,涨幅28%。雷神技术公司同期涨幅近20%。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股价也都大涨。

  美前国会议员加巴德认为,拜登只要承诺乌克兰不入北约就可以结束危机,却任由战争爆发,目的是有明确借口向俄实施严厉制裁,让美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

  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冷战结束后,美国直接或间接地在大中东地区持续制造动荡,战火从伊拉克、利比亚延烧到叙利亚、也门,迫使一些中东国家不得不高价采购大批美国武器。中东形势越不稳,美国军工企业的订单就越多。如今,这一幕又在欧洲上演。俄乌冲突发生后,德国等欧洲国家国防政策骤然转向。德国此前一直在考虑购买欧洲军工企业生产的“台风”战斗机来升级机队,现已宣布将改为购买35架美制F-35战斗机,并增加1000亿欧元作为国防基金,预计未来每年的军费支出将达到GDP总量的2%。其他北约的欧洲盟国也相继采取类似政策,大量采购美国军火的订单正涌向华盛顿。

  比军火利润更大的是金融收割。在美国宣布对俄金融机构制裁后,华尔街的一些神秘金融机构却不受制裁令限制,以净资产0.02折的极低价格“抄底”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近40%的股权,所用成本不到1亿美元。未来一旦制裁令解除,华尔街金融大鳄就可获利上千亿美元,可谓一本万利。

  拱火战争,为的就是收割战争“红利”。在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获利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实体经济,经济波动越大,资本价值变动越剧烈,金融资本越有机会浑水摸鱼,通过做多或做空,从中渔利。因此,华尔街金融资本更喜欢制造动荡,通过战争等破坏性手段攫取超额利润。1960年至2017年间,美国金融业占GDP比重从14%增加到21%,而制造业占比则从27%下降到11%。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利润从17%增加到30%,制造业的利润则从49%降至17%,缩减了三分之二。1947年至2012年间,美国GDP增长了63倍,其中制造业增长了30倍,金融业增长了212倍。

  一个军工复合体“一言九鼎”的美国,一个越发被金融资本主导的美国,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更加嗜血好战。如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在欧洲大陆播撒的动荡种子已经成熟——资本利益集团通过军工复合体和金融霸权,正源源不断地割欧洲“韭菜”。只要欧洲的“溃疡面”一天不康复,欧俄关系就一天不能修复,俄罗斯就得永远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欧盟的战略自主就永远如空中楼阁,美国就能永远掠夺欧洲大陆的财富。

  拱火战争,为的是转嫁矛盾、政治得分。美前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表示,我们正目睹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被严重放大以服务国内政治,拜登政府在国内问题上取得明显“胜利”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而在乌克兰问题上佯装一个“胜利”。

  更令人惊诧的是,美国一边在冲突现场递刀拱火,一边不忘在国际舆论场上煽风点火——心心念念的仍然是中国。美国政府和媒体屡屡发声,质疑和抹黑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散布“中国坐收渔利”“中国早已知晓冲突会发生”“中国支持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等虚假信息,企图趁乱倒打一耙,强行把中国划分到并不存在的“敌对阵营”,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受损,从而影响和迟滞这个“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

  对于无端指责和猜忌,我们坚决反对,对于胁迫和施压,中国绝不会接受。世人很清楚,美国的所谓“道义之举”,实际上是功利考量,为的是趁火打劫,谋求霸权私利。

  三十年霸权扩张的“牌局”

  眼下,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长期维系俄欧关系的能源纽带急速弱化和扭曲,势必将俄欧越推越远,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分界线将更加明确——这是国际社会的担心,却恰恰是美国的期待。

  动荡的种子,需要对抗与猜忌的“滋养”。当前俄乌冲突的实质,正是冷战后俄罗斯与北约地缘政治矛盾长期积累后的集中爆发。从根本上看,这是美国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政策长期堆栈而成的恶果,而北约持续东扩正是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赢得冷战,曾被视为“历史的终结”。尽管美俄力量对比变化明显,不少西方战略家早已对北约东扩的灾难性后果发出预警。乔治·凯南早在1998年即表示,北约东扩是一场“新冷战”的开端。基辛格2014年即指出,乌克兰要生存和繁荣,绝不能成为任何一方对抗另一方的前哨。

  冷战后,继承苏联大国地位的俄罗斯,也曾尝试走近西方。在经济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甚至全盘接受了美国经济学家兜售的“休克疗法”,以至于两年时间里国家GDP蒸发了一半,经济体量缩至美国的十分之一;在安全上,俄罗斯寻求与北约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但北约的回应则是违背承诺的五轮东扩,将枪口越抵越近。

  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就持续对北约东扩的趋势提出抗议和反对,这几乎构成了30年来俄美紧张关系的底层架构。从1999年开始,北约正式开始第一轮东扩,到2020年接收北马其顿加入,21年间将成员国数量扩充了近一倍,在地缘上构筑了长达3000公里的对俄战略对抗前线。2002年,美英不顾普京反对,执意邀请波罗的海三国等7个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时,俄罗斯逐渐失去了对西方的信任。

  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出这番质疑——“北约扩大进程显然与该组织自身的现代化以及保障欧洲安全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这是降低互信水平的严重挑衅行为。我们也有权公开质问,这种扩大针对谁?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后,西方伙伴们做出的保证如何了呢?这些声明如今何在?甚至已经没人会记得它们了。”

  实际上,美国总统老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等西方大国领导人均在不同场合反复保证,“北约不会向东扩张一英寸”。

  然而与北约东扩同步,美国还在以其他方式不断试探和挑战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比如退出维护欧洲战略安全的《中导条约》,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问题上接连反复,煽动或插手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俄罗斯邻国的“颜色革命”。

  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后,乌新政府修宪,宣布放弃不结盟政策,加速倒向北约。2019年,在美西方耸动下,乌以修正案方式将加入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直接触动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此后,俄罗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政治方案。2021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与普京会面,双方约定以半年为期在多层次多领域调整两国关系,其中俄罗斯的重要安全与政治关切——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也被提了出来,但傲慢的美国不再认为俄罗斯有实力和美国就这一问题谈条件,完全不予回应。

  对一个大国的“极限施压”,势必引发“绝地反击”。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认为,美将反俄军事联盟东扩至俄边境,在诸多可能选项中选取了最具侵略性的对俄政策。俄乌冲突核心是美俄矛盾,美对俄“极限施压”引爆矛盾,又发起“极限制裁”加剧冲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坦承,在发展对俄关系问题上欧盟犯了错,错过了拉近与俄关系的机会。

  2021年10月开始,俄罗斯将重兵部署在俄乌边境,用对等极限施压的方式寻求美国“倾听”本方意见,并提出了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其重点就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而美国和北约对此视而不见,继续指责俄罗斯,刺激其进攻性情绪,终于点燃了火药桶。

  归根到底,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继续把北约作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以落后于时代的军事结盟等集体安全理念追求“绝对安全状态”,压缩他国安全空间,把一方“安全”建立在另一方“不安全”的基础之上,这种零和博弈思维只能造成双方“集体不安全”。

  可以说,美国及北约用三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最终给欧洲留下了一个近乎中东地区那般难解的地缘政治僵局。

  当然,这也正是美国一手掌控的“牌局”!

  历史叙事不容操控

  俄罗斯与乌克兰这对东斯拉夫兄弟之间的冲突,是令人扼腕的国际政治悲剧。

  乌克兰经过多年政局动荡,俄罗斯则遭受西方连年制裁,冲突持续绝不符合俄乌两国利益,不符合欧洲利益,也不符合世界的利益。尽快停火止战、对话谈判,是解决当前冲突最现实也最紧迫的方式。

  欧洲大地上生命的消逝、难民的艰困、社会的恐慌,丝毫无碍美国在地缘政治和军火、能源市场上心安理得地渔利。回看冷战后的三十年,从巴尔干到乌克兰,美国和北约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欧洲和世界的和平愿望。

  军事上火上浇油。从“预报”到递刀,美国生怕俄乌两国打不起来、打不下去。冲突发生前,美国和北约想方设法制造紧张,反复“预言”俄罗斯将发起军事行动;在东欧国家增加进攻性军事部署,不断“递刀子”。冲突爆发后,美国对军事援助有求必应,哪怕先“挪用”国内抗疫资金,也要极力延长冲突的持续时间。

  外交上冷血旁观。一个多月来,俄乌两国各层级在国际努力下进行了多轮接触和谈判,但无论对哪一轮次俄乌会谈,美国均持消极态度。拜登在访问欧洲时更公开宣称,普京不应继续执政,寄希望于通过羞辱俄罗斯,让僵局更僵、危局更危,让欧洲对美国和北约更加“死心塌地”。

  经济上极限制裁。美西方已经出台了非常密集的对俄经济制裁措施,其出台速度之迅猛,覆盖面之广泛,实施力度之强劲,在冷战之后均绝无仅有。制裁手段以金融打击为主,包括冻结资产、切断融资渠道和阻止金融交易等方式,并辅以高科技贸易管制和中止重大项目,以及切断人员流动等多项制裁手段。

  回顾历史,美西方制裁从未使俄罗斯屈服,只是一次次加剧双方关系的恶性循环。这一轮规模罕见的对俄制裁也已招致俄罗斯“卢布购气”的严厉反制。制裁复制裁,危害和毒化的是欧洲安全形势和经济前景。而唯一确定的是,美国在对俄制裁中只赚不赔。

  欧俄间最大的经贸联系就是油气贸易,欧盟四成的天然气进口自俄,这是价格昂贵的美国液化天然气所无法替代的。欧洲央行预估显示,一旦俄对欧实施能源反制裁,欧元区通胀率将在一个月内涨破7%。若俄对欧实施半年的能源反制裁,欧元区在2022年和2023年GDP将分别损失1.5%和3.2%,德国最坏情况下将在2022年损失3%的GDP。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面一再“忽悠”欧洲彻底禁运俄油气;一面自己狂买俄罗斯石油,最近一周美从俄进口石油增长43%,达到每日10万桶。

  不断升级的制裁不仅无助于缓和局势,相反只会加深裂痕,给疫情中的世界带来更多新的问题。然而,美国依旧频繁向各国施压,要求各国谴责和制裁俄罗斯,甚至主动断绝对俄正常经贸往来,否则就是“不义”,就是美国的“敌人”,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以西方的价值和利益为标尺评判他国是非,界定朋友、敌人,挥舞所谓“正义大棒”,目的正是加剧国际对抗氛围。种种疯狂之举,凸显美方唯恐国际社会为局势降温的努力奏效,为谋求战争“红利”不择手段。

  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从“美国优先”到“美国回来了”,美国还是那个信奉“你输我赢”、无视世界福祉的美国。这样的美国,绝无可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公道自在人心。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是光明磊落的,主持的是公道,谋求的是和平,着眼的是长远。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众多国家也已明确表示,不认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挑唆蛊惑他国对俄实施制裁的做法,许多欧洲国家也反对继续升级对俄能源和金融领域制裁。事实证明,中方的立场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期望和选择——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不轻信冲突制造者的叙事,更不跟随冲突制造者的步伐。唯有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乌克兰危机尽快得到政治解决,让远见战胜短视,让理性战胜惯性,让共同利益战胜私利私心,冲突才能早日平息,欧洲与世界的和平才有机会实现。

  (作者:关国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