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议为安全治理提供新方向(热点对话
2021年6月1日,在刚果(金)东部城市布卡武的SOS儿童村,中国第24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的队员把糖果分给孩子们。
(新华社发)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等。全球安全倡议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安全倡议提出的现实必要性有哪些?该倡议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安全观?中国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了哪些贡献?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尤其是主要大国应如何维护全球安全稳定?围绕上述问题,本报记者对话三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分析解读。
全球安全倡议有哪些现实必要性?
当前,人类还未走出疫情阴霾,俄乌冲突硝烟又起,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近日在当地主流媒体《民族报》刊文指出,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回应了国际社会防止冲突、避免战争的迫切需求。
任琳: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是为了从根本上克服四大赤字。
一是和平赤字。当前世界安全环境令人担忧。俄乌冲突爆发,再次折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冲击。其他地区局部战火蔓延、恐怖主义等也在加剧和平赤字。
二是发展赤字。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加剧发展赤字,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贫困问题更加严重,内部经济矛盾突出,给全球和平发展带来挑战。
三是治理赤字。当前,各类安全威胁日益增多,全球治理需求上升。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治理问题仍旧突出,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又让传统安全领域的治理问题回归人们视野。然而,全球治理供给却在下降。某些大国热衷于护持自身霸权,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都不足,国际社会中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思潮抬头。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举步维艰。
四是信任赤字。当前,在地缘政治、经济、全球治理等领域,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严重侵蚀国际社会互信合作的基础。
刘卿:当前,人类面临着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从传统安全领域来看,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上升,旧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俄乌冲突爆发冲击地区及全球安全稳定。同时,冷战思维、霸权主义、集团对抗等陈旧思维回潮,个别大国在欧洲、亚太地区渲染大国竞争,大搞军事集团扩张,破坏和平发展的良好氛围。从非传统安全领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仍旧突出。同时,传统安全问题导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此起彼伏。俄乌冲突爆发后,粮食危机、难民危机、金融危机、发展危机等不断凸显。
全球安全倡议回应世界焦虑,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安全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理念指引。
李海东:全球安全倡议的现实必要性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该倡议旨在推动和加强以联合国为主导的、以联合国宪章和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安全架构。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试图建立一个以联盟为主干、体现美国和西方价值利益的国际安全秩序。近年来,美国的总体安全战略更加强调大国竞争,导致国际安全秩序出现剧烈动荡,俄乌冲突就是一个突出表现。美国以地缘政治竞争思维处理大国关系,导致美俄关系急剧恶化,中美关系也出现巨大波折。
第二,全球安全倡议强调所有国家的安全不可分割,与美西方以联盟为主导的安全架构有本质不同。后者是将安全问题进行小集团化,使得当前国际安全秩序联盟化、撕裂化、碎片化现象异常严重,损害大多数国家的安全利益,也不利于全球安全秩序的良性演变。
第三,当前,亚太地区正处于一体化进程之中,这是全球化的核心构成部分。亚太一体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安全。美国试图在亚太地区建立一种由其主导的区域安全秩序,严重背离亚太一体化的时代潮流,损害地区各国安全利益。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推动亚太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在安全层面推动亚太区域一体化,对全球化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安全倡议是一种怎样的安全观?
近期,全球安全倡议相关内容引发海外热议。印度尼西亚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不同于某些西方国家片面追求自身安全的思维,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追求的是共同安全,是强调和平、合作的安全观,有利于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国际秩序,对人类实现持久和平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海东:从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来看,该倡议有利于巩固和加强联合国在全球安全秩序中的核心地位。国际安全机制应建立在国际规则之上,国际规则就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体系本身就是贯彻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世界各国实现持久和平及普遍安全的重要载体。
“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是联合国宪章确立的重要原则之一。“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有利于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中的作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是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体系特点的高度概括,体现的是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意味着在新环境新挑战下,安全含义的内涵和外延出现实质性拓展,安全规则及秩序的构建需要跟得上形势的变化。
任琳:全球安全倡议全面、深入、透彻地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中国的全球安全治理观,是对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的扬弃超越,与当下某些西方国家秉持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干涉主义和热衷于武力解决问题的逻辑,更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从“六个坚持”的具体内容来看,全球安全倡议明确了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根本遵循、重要原则、长远目标和可行思路,充分展示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有序推进全球安全治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真诚愿望。中国愿意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让全球安全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真正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繁荣。
刘卿: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丰富和升华了中国一直以来秉持的新安全观的内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实践,强调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对于如何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对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的挑战,全球安全倡议主张统筹应对。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多边主义,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
中国为维护全球和平作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者,更是践行这一重大倡议的行动派。长期以来,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广泛赞誉。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研究员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认为,中国的发展证明,合作可以使各方受益。团结合作的主张不仅适用于亚太地区,也适用于全球各国。
李海东: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中国不仅有理念,还有行动。从理念上看,从新安全观到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始终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强调安全的平等性、包容性和不可分割性,强调各国尤其是大国需要承担起促进安全合作的责任和义务。从行动上看,中国积极携手国际社会应对传统安全及非传统安全挑战。例如:中国始终坚持对话协商方式,在地区热点问题解决上发挥建设性作用;致力于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促进国际互信合作提供重要平台;持续向国际社会提供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作出重大贡献;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等。
任琳: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回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全面、深刻地回答了“全球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世界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两大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及安全领域的生动体现,展现出中国愿意就各大重要议题与世界各国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担当。
刘卿:一方面。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坚定维护国际秩序,以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强大动力。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乌克兰、中东、阿富汗等问题以及伊朗核、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挑战贡献力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并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在气候变化、反恐、网络安全等议题上,中国始终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推动国际多边合作作出了贡献。
国际社会应如何维护全球安全稳定?
当前形势下,全面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的“携手同心、行而不辍”,道出全球广大民众的心声,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团结合作、共迎挑战,创造人类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任琳:第一,主要大国需要克服信任赤字,让大国博弈回归理性轨道。应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避免世界被拖入“新冷战”,避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等议题被工具化、武器化。
第二,应统筹安全与发展两大议题。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同时,也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第三,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安全治理、发展治理、贸易治理、金融治理、气候变化治理等各个领域,都需正视现存治理体系效能不足的问题,并在国际规则的框架内推进改革。
李海东:维护全球安全稳定,首先应抛弃以联盟主导国际安全秩序这一陈旧观念。应当认识到,联盟的存在依赖冲突,加强联盟通常依靠制造、煽动或加剧冲突等方式,这对所有国家都是不幸的。当前,个别国家仍固守冷战对抗的旧思维,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对世界各国安全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构成严重挑战,各国对此需保持高度警惕。
第二,大国应加强安全合作。20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启示人们,大国合作有利于解决国际纷争;大国不合作,国际纷争不仅难以解决,反而会持续恶化。大国应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尤为重要。
第三,国际社会应尊重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也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这也是全球安全倡议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四,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各国应切实维护联合国的主导地位,构建起一个不仅关照发达国家、也关照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能够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的全球安全架构。
刘卿:世界各国应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世界各国应坚决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来煽动对抗分裂,搞拉帮结派的“小圈子”,打着所谓“规则”的旗号破坏国际秩序,将世界拖入“新冷战”的阴云下。大国要带头支持多边主义,带头遵守国际法治,带头履行国际安全义务,带头推动全球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