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不信仰马列主义
国际新闻 2022-11-22 18:36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由于缺乏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分化出了“寂寞的”学究派、“孤独的”正统派、“活跃的”创新派和“潇洒的”重建派四条路向
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边缘化与复兴
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这是不争的事实。1989年12月,原民主德国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SED)失去了执政党地位,并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PDS)。1990年以前,德国统一社会党有220万党员,更名后锐减至7、8万党员。1993年,德国民社党制订了新党纲,将自身定位于左翼社会主义党,但在党内右翼占主导地位。1996年,德国民社党重新修订党纲。2002年,原联邦德国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SPD)与德国民社党联合执政。2005年,“红—绿”联盟覆灭,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基督教社会主义联盟(CSU)联合执政。2007年,德国左翼民社党(Linkspartei.PDS)、劳动与社会正义选举联盟(WASG)联合召开第十一届工会政策大会,决定将两党合并为“左翼党”(DIE LINKEN)。2010年,德国左翼党重新颁布党纲草案。这样,在德国东部地区(原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在意识形态和学术领域原有的支配地位;在德国西部地区(原联邦德国),德国社会民主党甚至转向了反马克思主义、反共产主义的立场。
然而,经过短暂沉寂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迅速复活。目前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关的组织机构、学术论坛、学术杂志、学术网站多达几十家。例如,柏林MEG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辑出版资助协会、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MEGA编辑部等。
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导师阿本德罗特(1906—1985)、“无家可归的左翼马克思主义偷渡者”柯夫勒(1907—1995)、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施蒂勒(1924—2007)、“德国左翼马克思主义声音”容克(1935—1996)、左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胡弗施密特(1940—2009)等人的思想遗产;又有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例如,作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费彻尔、风光不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哈恩,以及一体化马克思主义设计师迈彻尔、总体危机论提出者阿尔特法特等人的孜孜以求;还有“年轻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例如,马克思主义巨擎比朔夫、(乌帕塔尔)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前主席W。泽普曼,以及马克思学家诺伊豪斯、胡贝曼等人的不懈努力。因而可以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
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立足于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从文献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等视角,对马克思文本、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社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思、批判、创新,以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反思历史、阐释现实、预测未来,从而涌现出许多新成果、新思想、新观点。近年来,甚至出现了“马克思思想复兴”、“马克思热”。
“马克思热”中的四条路向
尽管德国学者跨学科、多层面、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但由于缺乏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概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路向。
第一,文献学路向(“寂寞的”马克思学家)。例如,豪克、诺伊豪斯、胡贝曼、福尔格拉夫、黑克尔等人,主要从事以下四项工作:一是MEGA2编辑出版研究;二是编辑出版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再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文献:新系列》、《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通讯》等;三是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年鉴》、《马克思主义历史批评辞典》等;四是创办“马克思—秋季学校”、设立“梁赞诺夫奖”——奖励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辑出版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青年学者。在这条路向中,学术为主,兼顾思想,不问现实,最重要的是学术。
第二,意识形态路向(“孤独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派)。例如,施泰格瓦尔德、霍尔茨、哈恩、迈彻尔、比朔夫、W。泽普曼等人,试图捍卫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并站在正统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在他们那里,是否学术无所谓,有无思想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信仰。
第三,政治经济学路向(“活跃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派)。例如,胡弗施密特(2009年逝世)、莱比格尔、利贝拉姆等人,试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批判、创新,并用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发出了“德国左翼马克思主义声音”。在这条路向中,学术是基础,思想是灵魂,最重要的是现实。
第四,政治伦理学路向(“潇洒的”马克思主义重建派)。例如,霍耐特、维尔默、奥菲等人,尽管他们也试图借助于马克思的思想资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悖谬,但侧重点是进一步推进和最终完成后期哈贝马斯开启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在这条路向中,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从总体上看,这条路向已经不属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而是已经进入到与当代西方实践哲学主流话语对话的语境之中。因而,下述“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不包括这条路向在内。
以上研究者尽管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其都试图重新阅读、发现和塑造马克思。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立足于MEGA2,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批判、创新;二是跨学科、多层面、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三是以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反思历史、阐释现实、预测未来;四是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概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派别。不过,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学术活动非常热闹,但缺乏统一的稳定的群众基础,在“热闹”背后显露出急躁情绪与焦虑心态;二是文献学研究逐渐成为马克思学研究热点,但有陷入“有阅读、有研究、无信仰”的危险境地;三是过分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伦理学、美学等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有所淡化;四是过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理论深度有所弱化;五是研究视野过于宽泛,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左翼思潮研究边界不明;六是研究队伍有老化倾向,后继人才亟需补充;七是研究者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经济状况不佳,社会政治地位堪忧。
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诠释,而且不少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以及对MEGA2的编辑出版研究,值得我们钦佩、尊敬;他们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以及重新发现马克思、重新诠释马克思、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激情和努力,值得我们借鉴、深思;他们强烈的现实关怀、有针对性的历史反思、深刻的理论探索、广阔的国际视野,对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上一篇:德国政府所在地
下一篇:德国总理朔尔茨承诺为乌克兰提供进一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