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_国际新闻

德国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

国际新闻 2022-11-22 18:36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2017年红点奖一年发出有1400多个奖,平均一天就有四件作品拿奖!这奖纯粹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的。 报名费约955元,为方便中国人,还支持支付宝缴费,获奖之后,还需要交后续费用,包括奖牌证书的制作费用,颁奖晚宴费用等”。
背景介绍:iF设计奖和红点奖、美国IDEA奖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曾亲临iF奖颁奖现场的资深媒体人Ting,曾算了一笔账:无论获奖与否,每项参赛评审费用,按类别分,从200欧元至450欧元不等。而在收到颁奖典礼邀请后,各种费用也接踵而至,比如单人来回机票花销6000元,入住当地酒店至少3天,和同行拼房也要2000元,iF奖的奖牌费用(包含产品授权使用iF奖标志、参加汉堡iF设计展以及APP和线上展示)从1600欧元至2700欧元不等,颁奖典礼之后的晚宴费用800欧元。
保守估算,从报名参赛到只身赴慕尼黑领奖,费用达到3.5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在德国做“剁手族”的花费。Ting还提醒,最好不要做出类似吃“霸王餐”的事情。“如果有人蓄意拖欠缴费,会被主办方指定的保险公司催债,如若再不赔付,那你就得承受入境欧盟国家时严苛的申请条件,背负全球信用评级的损失。”
iF奖高昂的评审和领奖花费,无形中为参赛者先行设置了一道门槛。如果要为一项产品同时申报几个门类的奖项,光报名费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不只是iF奖,红点奖、IDEA的评选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IDEA光是参赛费用就高达400美元。在国内设计界,有设计师诟病,这些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奖”。
不过,另一方面,即便诟病和非议不断,这些世界知名的设计奖项仍是行业风向标。时而对其口诛笔伐的国内设计师和品牌,对参赛和获奖的兴趣却从未减退。设计大奖背后,究竟是商业在驱动,还是奖项本身代表了设计界最高荣誉使然,其中的原因值得大众深思。
国内设计界对三大奖项(iF奖、红点奖、IDEA奖)的商业化运作诟病多年,因为公众人物罗永浩的戏剧化吐槽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2014年5月,在锤子手机Smartisan T1的发布会上,老罗炮轰红点奖“是中国家电企业最喜欢花钱买的一个奖,这个奖在工业设计圈是一个笑柄”。一时激起千层浪,用网友的话来说,“老罗不知道打了多少国内知名设计师的脸。”
很多设计师承认,和参加iF奖的过程一样,申请红点奖,从提交作品到领奖也需要不菲的代价。有国内知名设计师透露:“以人民币折算,报名费加首轮评审费2100元,入选之后的评审费一项总计8000元,现场领奖需要缴纳5000元,还有奖项、奖牌、证书制作和授权使用费,以及购买获奖产品年鉴的花费,一套完整的流程下来,支付给主办方的费用达2万多元。”不过,比iF奖的服务更加灵活的是,根据参赛者和获奖者的需求,其中很多收费项目是可选的。
曾几何时,创立于1955年的红点奖,其奖项被细分为产品设计、传达设计、设计概念三大门类。产品设计评选的奖项又被分为含金量最高的最佳设计奖(best of the best)、红点奖以及红点荣誉提名奖(honourable mention)。据统计,优秀设计奖的比率不会超过所有参赛作品数量的1.5%。他们有明确的奖项分级制度。为了避免技术过时,主办发还规定,参赛产品出产时间不能超过两年。同时,评委会成员必须是独立设计师、学者,不和任何企业、品牌有利益瓜葛。评委会成员每年更换约30%,每位评审留任三至五年。
起底“iF、红点、IDEA”,这些设计奖,真有那么高的含金量吗?
除了严格的产品时限、评审委员会评选的确定流程、奖项门类和等级分层,红点奖和iF奖等国际奖项在评审标准上也有大致固定的标准,但这些标准究竟会受到多大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失去公信,是个现实的问题。实际上,红点奖主席彼得•扎克也曾表达过“不希望让奖项变得不可预测”的商业逻辑。
起底“iF、红点、IDEA”,这些设计奖,真有那么高的含金量吗?
这些国际设计大奖曾在业界乃至普通大众的心目中树立了公平、独立、谨慎的形象。但在金钱面前,所有的公信力有可能会不堪一击!
“以投资报酬率而言,花上数万元参与评奖,若能获奖,性价比还是相当高的。这意味着你有大量机会在国际平台展示、曝光,品牌和作品会被刊登在全球分发的奖项年鉴、官方网站上,参与全球巡回展览,在博物馆展示,这些都能为获奖品牌起到宣传及广告作用。”对于国内众多寻求创新、转型和升级换代的公司和品牌来说,要以最快速度树立口碑、提高知名度、打开国际市场,成为人们眼中的高档货而不是廉价的山寨货,就要参加评审,努力拿奖。“在这样的平台上,有国际设计大奖背书,远比斥巨资在大众媒体上打广告来得划算。”
在国内,不仅制造商和品牌渴望捧得这些国际级设计大奖,设计师也对获奖趋之若鹜。设计师当然不舍得放弃争取iF奖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获奖和设计师能获得什么样的客户、收取多少设计费用直接挂钩。而厂商和品牌方要寻找合适的产品设计师也并不容易,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他拿过多少诸如iF和红点这样的国际性奖项。
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让国际设计大奖主办方嗅到了“商机”。在国内知名度还不那么高的IDEA,主席、副主席也频繁和设计师、设计院校接触,通过演讲、展示推广奖项。红点奖的动作更大,之前,红点奖在新加坡设立设计概念奖项,为其立足亚洲做了布局。
此外,iF奖和红点奖还在评委会的组成上下足了功夫,华人评委和来自中国的评委增加了不少。种种亲密与示好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设计师参与评奖的热情高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随着中国设计师获奖人数的几何式增长,以获奖数量作为专业实力的唯一考量标准的人也随之增加。“一味追求‘拿奖’是一种悲哀,也是国内设计产业发展不成熟的标志。”中国台湾设计界“教父”级人物谢雅荣,曾经也是一位拿奖高手。他坦言,“有资历的设计师和品牌现在鲜少会以奖项标榜自己。”他认为,国内对红点奖、iF奖等设计奖项的推崇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设计师的信心不足。
“在日本、英国等传统设计强国,获得iF、红点奖的作品反倒十分有限。不是因为他们的设计水准不高或者降低了,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都拥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设计大奖,比如,日本有G-Mark、英国有D&AD。”本土的设计奖已经给了设计师展现实力、大展拳脚的舞台,很大程度上也分流了红点奖和iF奖的关注度和知名度。“这些国家的设计师无需跨出国门,寻找其他途径证明自己的实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