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二战的态度_国际新闻

德国对二战的态度

国际新闻 2022-11-22 18:37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在世界近代史上曾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尤其纳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也将拖入绝境。
德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近代历史掺杂了两种复杂的情感,有自豪有愧疚。在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时期,希特勒疯狂的爱国主义和日耳曼民族优秀论的宣传,以及仇视外民族的论调,煽动起德国人狂热的爱国情绪和民族优越感,为祖国为民族而战的极端信念,使大多数民众陷入盲目的崇拜和失去理性的追随。残酷的二战将世界拖进了灾难的深渊,德国本身也有600万人成为炮灰,国土一片废墟。
经过战后长时间不断深化的反思认知,他们联系自身,真诚地忏悔德国的侵略罪行,承认二战中的民族责任,而不仅是推托过错于希特勒及纳粹政府。为坚决杜绝纳粹思潮再次卷土重来,德国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一切有关希特勒言论的传播,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被坚决取缔。
在战争结束初期的几年里,德国社会对于二战的认知大多都停滞在自己是战败者的层面,自我反思仅局限于学术界范围内。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大量屠杀犹太人的残酷罪行陆续被揭露,德国民众才逐渐了解到纳粹政府的所作所为,开始了自省认罪的转变历程。
尤其是1963年长达两个月的审判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下级纳粹分子的“法兰克福审判”,深深触动了德国人,使他们开始反思二战期间的罪过和普通人应该担负的道德责任。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表达德国真诚的致歉和对二战的忏悔,从此德国社会从政府到民众都主动承担起责任,为过去纳粹德国犯下的侵略罪行赎罪。德国人的深刻反思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德国人从战争废墟瓦砾中站了起来,用智慧和力量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重建国家的行动中去,发展经济,提高民生。他们不再崇尚军火武力,珍惜和平生活,注重普世价值观,并将这种价值观赋予实践,每当世界各地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灾难时,德国总是捐款捐物最多的国家之一。
德国人也不再高喊爱国口号,不再宣传民族强大,而是更趋于理性。他们将祖国、国家、政府、政党拎得清楚。祖国是永恒的,政府是替换的,甚至连国家都是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变化的,现在的德国是二十多年前东德西德两个国家重新合并而成。
政党是由政治信仰相同的人群组成的政治团体,政府则是由不同党派执政的国家管理机构。国家强大并不一定代表人民富裕,带领人民走向国富民强的民主政府,自然会受到民众的拥护,反之将会被人民抛弃。监督政府,批评政府官员,是人民的权利和责任,是避免极权统治的基本保障。德国人对政治家的要求有着强烈的“洁癖”,甚至“吹毛求疵”,容不得一丁点过失。德国媒体更是伶牙俐齿,以监督政府、揭露腐败为己任。
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德国社会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德国总统高克来到北威州一个纳粹时期的战俘营,和民众一起悼念埋葬在此的苏军战俘。高克总统承认说,几百万苏军战俘被德军残害致死,这是二战期间德国犯下的最大罪行之一。这是德国元首第一次在当年的战俘营公开谢罪,并再次强调德国人要敞开内心,正视那些不愿接受的残酷事实,更深入全面地反思历史。
沃夫冈是德国战后出生的一代,上世纪60年代他上小学时正值德国社会公开广泛讨论德国的二战罪责。西德中小学全面推行二战历史教育,教科书中以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图片,让学生看清纳粹政权的本质。
老师经常讲述纳粹大屠杀﹑强权统治和二战德国侵略史,学校﹑社会及文化媒体都向学生推荐有关反战的小说和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纪念馆和展览馆,请大屠杀的幸存者讲述亲身经历,并就“为什么许多德国人看到迫害犹太人而不出来阻止?”“我们是否要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容忍纳粹的罪恶?”“假如一个政府是建立在非法的基础上,那么作为个人该如何对待?”等等类似题目,联系自身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认清纳粹政权的反人类罪行,认识民主社会的价值和人类平等的理念。让他们知道,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袖手旁观,对被伤害的人无动于衷,实际上也是违反人性的,也是一种犯罪。培养年轻一代学生反对错误的勇气和良知,让他们坦诚面对历史,勇于承担责任。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长大的德国战后一代,对纳粹罪行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于父辈参与侵略战争有着清醒的反思和负罪感,我在沃夫冈身上感受到了这些。沃夫冈母亲家里有张沃夫冈的舅舅维利参军时拍的照片,照片上那双清秀的眼睛透着天真和憧憬,英俊的面颊甚至还没褪尽婴儿肥。当时没人能料到,这张孩子气十足的照片竟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定格,他的生命靓影永远停滞在了18岁。
看到这张照片我明白了,沃夫冈不像父母很像舅舅。婆婆见我喜欢就将这张照片送给了我,现在就摆在我家的书架上。有一次我对沃夫冈说﹕“你很像你舅舅。” 沃夫冈沉默了一会儿说﹕“小时候别人说我像舅舅,我很不高兴。”我心里诧异,他舅舅长得多帅啊。后来我恍然,他为舅舅是德国兵是侵略者而备感羞耻,心里无法接受长得像他。
如果了解到这些,就没有理由不相信沃夫冈在大连公交车上的那些话是发自肺腑的。虽然他不喜欢谈论这个话题,但只要有中国朋友或熟人问起,他都不会回避,都会认真而坦诚地答复。
以前常有国内的朋友问我是否害怕德国的排外新纳粹,说实话,我从未害怕过。一来不曾亲眼见过,二来每当有新纳粹或右倾势力出来进行排外游行或破坏活动,就会有更多的德国人站出来坚决抵制。拒绝新纳粹思潮,是德国主流社会不容动摇的坚定信念。
1992年,德国发生过新纳粹分子烧毁外国难民营事件。那时我刚到德国一年,对德国不甚了解,只会讲几句。那天,当时居住的城市社区一向安静的广场上突然人山人海,社区民众自发集会声讨新纳粹分子,他们很激愤,不少人上台发言,以我当时的水平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可是当我走进广场时,却有素不相识的德国人真诚地跟我握手问候,以表达他们支持民族融合﹑反对排外的态度,颇让我受宠若惊。那些天,德国电视新闻天天报道各地纷纷举行反新纳粹烛光大游行的实况,全德国有近三成的民众参加,其中还有许多经历过二战的老人。
德国人不仅将牢记历史教训不忘战争灾难记录在书刊影视﹑展览馆﹑纪念碑上,更是将此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小镇每周六中午12﹕21时,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会在上空响起,不知道的人会很吃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故。这个警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时刻不忘战争灾难,不能让恐怖的战争再次笼罩人类。搬进小镇近20年,听了警报声也有近20年,无须说教无须口号,警笛声潜移默化,使我每当在新闻里看到任何国家发生战乱、发生民族冲突时,都感到痛惜。而伴随着警报声长大的德国人,维护和平的信念更加深入。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当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顺应民意坚决抵制出兵伊拉克,并拒绝提供任何军事支持,因而赢得民心,再次在大选中连任。
在德国很多城镇乡村的步行街橱窗里﹑老建筑前或街心公园的小路旁,人们都可以看到一组组注有街名及拍摄时间的二战期间的老照片,照片上是此地被炮火夷为废墟﹑满目疮痍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难以置信。这些真实而残酷的历史镜头的收集展出,很多都是当地的民间协会例如历史协会﹑家乡协会等所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下一代人,不忘战争灾难,珍惜和平生活。
我们小镇中心的大教堂前有一块特别墓地,整齐地排列着在一战和二战中丧命的本镇人包括战死疆场的士兵的名字碑,还有在炮火中失踪的人的名单碑。每年的战争纪念日,小镇人都会送上花篮燃上蜡烛,哀悼追思。人们用这样的方式默默怀念着生命被战争戛然而止的亲人,寄托哀思,铭刻教训,永远维护和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