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图片 地球图片大全_国际新闻

地球的图片 地球图片大全

国际新闻 2022-11-22 18:37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地球不是球,地球也不是地,而是凸凹不平的汪洋山川!真实的地球是是什么样子?最近网上曝出一组地球图片大全真实照片 太震惊了,你绝想到晶莹剔透的地球竟然是这样子的!据悉,2012年12月27日,名为“NASA中文”的微博用户贴出了一张地球的“素颜照”,微博称地球是一个美丽的球体,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长满了“青春痘”,样子有点变形,甚至有些丑。
难以置信的
地球图片大全真实照片
2012年12月27日,名为“NASA中文”的微博用户贴出了一张地球的“素颜照”,微博称地球是一个美丽的球体,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地球素颜照,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三轴椭球体,长满了“青春痘”,样子有点变形,甚至有些丑。也有网友说像地瓜、像备用轮胎、像大石榴。 2013年1月初,该图的最早出处NASA中文 解释称“土豆地球”为地球重力场分布图,不是地球的形状图。“地球素颜照”风波让不少网友认为是地球真正素颜照,而被闹得沸沸腾腾引关注。
2012年12月27日,名为“NASA中文”的微博用户贴出了一张地球的“素颜照”,微博称地球是一个美丽的球体,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
地球素颜照,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长满了“青春痘”,样子有点变形,甚至有些丑。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也有网友说像地瓜、像备用轮胎、像大石榴。
2013年1月初,该图的最早出处@NASA中文 解释称“土豆地球”为地球重力场分布图,不是地球的形状图。“地球素颜照”风波让不少网友认为是地球真正素颜照,而被闹得沸沸腾腾引关注。
“NASA中文”并没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方认证,且在NASA的官方网站上,也未搜索到相关的图片和报道。且有关此事的报道中,并没有“NASA中文”关于此消息来源的答复。
难以置信的
日本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拍下的地球 这才是地球真正的样子
最近,日本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拍下地球细部影像,更是第一张呈现“素颜”地球最真实颜色的照片。
难以置信的
“美颜”过的地球像一个透明的水晶球 但它不是地球本来的模样
从小在课本上就看见过地球的美丽模样,透明的水晶球,其实那是NASA美国航天局经过美颜修饰后的照片!而不是地球本来的模样!
地球图片大全真实照片
境外媒体称,许多人对地球的印象大概是美丽的水蓝色,不过其实那张照片是被“PS”过的。最近,日本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拍下地球细部影像,更是第一张呈现“素颜”地球最真实颜色的照片。
英国媒体报道称,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在10月7日升空,近日在距离地球35790公里处拍下影像,超高解析度细腻呈现了云朵、海洋、沙漠等细节,更是第一张未经任何颜色修饰前,地球最原始样貌的照片。
本卫星拍下地球真正的样貌。(图/翻摄自日本气象厅)
过去民众印象中,水蓝色的地球其实是美国太空总署利用色彩校正处理过的照片,和向日葵8号拍下的灰色地球有很大的不同。
过去人们对水蓝色地球的印象来自这张照片。(图/翻摄自英国媒体)
不过,这张所谓“真实色彩”照片,指的并不是人类肉眼观看的影像,而是呈现地球在太空中的真实样貌。
对地球“外貌”有兴趣的民众,都能到日本气象厅官网,免费下载最大尺寸11000 × 11000分辨率的照片珍藏。
地球多少年后会毁灭
50亿年以后,太阳将进入老年期,或者毁灭,变成超新星。如果太阳变成红巨星,那么太阳体积将增大很多倍,地球重则被太阳吞没,轻则表面温度达1000摄氏度,所有生物灭亡。如果太阳毁灭,那么太阳的爆炸将引起太阳系的连环爆炸。
关于地球何时毁灭,一些未来学家们一直对此乐此不疲的预测着。虽然之前的绝大多数传言都已被事实击破,不过至今为止,仍有少数人在为地球的安危忧心忡忡。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天体生物学家杰克·奥马利-詹姆斯通过计算机模拟表明,地球将在28亿年后进入世界末日,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将灭绝,届时地球上的海洋也将完全蒸发,仅仅剩下干旱的世界,如同现在的火星。地球生命将随着液态水的减少逐渐消失,有些生物可以留存到最后一刻,它们可以利用最后一点的液态水资源生存。
根据模拟预测,未来10亿年内,增发量的增加、以及大气物化反应加剧,使得二氧化碳水平出现下降,植物和动物完全灭绝,地球将变成微生物的世界。
同时,地球上的氧气正在逐渐耗尽,温度升高导致海洋蒸发愈演愈烈,太阳核心聚变反应出现变化并逐渐增亮,奥马利·詹姆斯认为地球的环境将变得越来越恶劣,能适应这样环境的生物变得越来越少,植物和动物灭绝后只剩下生命力更加顽强的微生物,它们的生存范围被限制在局部存在的液态水环境中,或者温度更低的地方。此外,这些生物还有受到极端高温和强烈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科学家进行这样的预测是寻找类地行星是否处于可居住的“时间区间”上,即恒星系统内哪个演化阶段适合存在生命,虽然我们发现了一些可居带上的行星,但是它们可能不处于可居住的时间区间内。根据该模型的最新预测,太阳的寿命大约为100亿年,留给地球生物的窗口大约只有恒星寿命的25%,这就决定了有些系外行星的表面环境已经严重恶化,如果行星上存在生命,那么就会转移到地下生存。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筛选出可适宜环境的生物,无法适宜的生物将会被淘汰。科学家估计可抗辐射的嗜热细菌将是地球上最后的生命,时间大约为未来28亿至30亿年。
地球多少年后会毁灭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
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地球的末日在何时
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正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每年行程约10亿千米。太阳带着九大行星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每年行程79亿千米,转一圈大约需要2.5亿年。而银河系又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带着太阳系绕着另一个未知天体的中心旋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走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宇宙空间,与浩渺无垠的宇宙相比,人类真是太渺小,太脆弱了。人类随时随地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自从1994年夏天发生轰动一时的彗星与木星相撞事件以来,地球将会遭受来自太空毁灭性打击的担心与日俱增。在彗木相撞的这五天半的时间里,其撞击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亿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如果这个彗星撞上地球,其后果真是不可想象的。
很早以前,牛顿就声称地球的末日已经不远了。他在1675年12月写给皇家科学院院长欧登伯格的信中就这样写道:“大自然是一个永恒的循环的创造者,它从固体中生出液体,从易变的东西中生出稳定的东西,又从稳定的东西中生出易变的东西,它从简陋生出精细,又从精细生出简陋。”从哲学的角度说,万物有生就有灭,地球怎么会超出这个基本规律呢?
现在可以肯定,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就是一次星体撞击地球导致的。通过这次彗木相撞人们更相信太空中天体相撞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上个世纪末,国际首次保卫地球专题的讨论会在美国著名的洛伦兹国家实验室举行,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天文学家、空间科学家、宇航专家、核物理学家、力学专家和地球科学家共同讨论了如何保卫地球的问题。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与大地震、大的气象灾害相比,大的碰撞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当小的。然而,这些可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近地彗星、小行星有可能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星击之冬”、“星击海啸”以及“通古斯空爆事件”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其他的自然灾害。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拦截近地卫星、小行星的宇宙飞船方案和用非核爆炸或核爆炸的方法改变近地彗星、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设想。
从科学的角度说,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撞,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之谈。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2.5亿年前曾有一颗直径2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南端,使地壳断裂进而形成今天的大陆,造成地上约95%的动物灭绝。他们提出,恐龙的灭绝是一颗核心直径约10千米的彗星击中地球的结果。“通古斯大爆炸”是一颗直径60米的小行星冲向地球,在离地面8000米高空发生的爆炸所致。十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一颗能产生两万枚100万吨级氢弹爆炸当量的行星差一点与地球相撞,这颗令人后怕的行星被命名为1989FC,它的直径为半英里以上,当时它正以时速46000英里从地球和月亮之间穿过。这一险情正被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享利霍尔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天文台观察到。他断言:“这颗以椭圆轨道运行、每年绕太阳一周的行星离地球将会越来越近,总有一天,它将与地球、月亮或火星相撞。”
据说,历史上曾有过一百多起这样的记录:
1937年,一颗比1989FC略大一些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
1968年,一颗叫艾卡罗斯的小行星在距地球400万英里处越过地球。
科学家们估计:直径10米左右的小行星大约每10年降临地球一次;直径100米左右的行星大约5000年降临地球一次;直径800米左右的大约30万年一次;直径5千米以上的1000万~3000万年才发生一次。
前不久,美国业余天文学家麦克豪尔借助一台25厘米口径的反光望远镜,发现了一颗飞向太阳的彗星,它已经分裂成5块。英、美一些天文学家担心,这颗被命名为“麦克豪尔—2号”的彗星在周而复始的运行过程中,会进入与地球相碰撞的轨道。
看来人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事实上每天都有几百吨流星物质落入地球,不过这种小天体都很小,大多数都在大气层中摩擦生热达到高温而燃烧掉。观测表明,能够引起足够大灾害的小天体的数目虽然较少,但还没有小到忽略不计的地步。那些以太阳为焦点在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其直径大约都在几百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只要它们的轨道与地球交叉,就有可能撞上地球而发生较大的灾难。
然而还有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至今还未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那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类行星体”。
人们已知,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是不会发生“法厄同”星那样毁灭性灾难的。“复仇星”如果确实存在的话,它是大约2600万年接近我们一次,它所引起的灾难也不足以摧毁地球。只有“类行星体”对地球的威胁最大,它每隔2.5亿年会对我们的太阳系袭击一次。地球所处的位置同其他几颗类地行星一样,都是非常危险的,在太阳的巨大引力下,“类行星体”都会改变运行轨道而撞向太阳,由于类地行星都距离太阳较近,且公转的周期短,因此半途中与类地行星相撞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为保卫地球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应属木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具有强大的引力,它把很多从太阳系之外飞来的天体引向自己,为保护地球起到了屏风的作用。当然,海王星、天王星、土星都有功劳,否则,“类行星体”就会径直飞向类地行星,不定哪一会儿就会把某个行星撞得粉碎。那样的话,“类行星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会比目前增加1000倍以上。如果没有类木行星,这种大的撞击就不是现在的每一亿年一次,而是每十万年一次。但是,尽管类木行星曾经以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很多的外天体的撞击,可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外天体都拦截住,否则,“法厄同”星就不会毁灭了。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遭到灭顶之灾的撞击。
已知7.5亿年前、5亿年前、2.5亿年前地球都曾遭受过巨大撞击,但地球并没有毁灭,说明撞上地球的“类行星体”必定是一些比较小的天体。如果遇上了一些大的天体,也许就不会有我们人类的今天了。人们也知道,在6500万年前地球又遭受一次巨大撞击,这次撞击使恐龙全部灭绝。但这次的撞击物是不是“类行星体”?有科学家提出,这是一次彗星撞击事件,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就等于说,“类行星体”还没有到来,而且它很快就会来临,我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恐龙灭绝就是“类行星体”所为的话,那么下次的毁灭性的撞击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我们距离地球的末日还有多远?也许还有几亿年的时间,也许不久就会出现在眼前。它决定于6500万年前的撞击是不是“类行星体”所为。
有人认为,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是一颗阿波罗型的小行星。所谓阿波罗型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着太阳以特殊的轨道运行的小行星,它的轨道能穿到金星轨道的内侧,并且几乎与地球轨道相交,是被认为极有可能撞到地球上来的一类小行星。虽然它的直径只有约10千米,但却能释放出65亿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把一万亿吨含铱较多的尘埃抛到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使得太阳光被遮挡,地球上的生物处于一个黑暗而寒冷的“核冬天”很久很久,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了,恐龙的食物链中断了,终于造成恐龙和大量白垩纪生物的绝灭。
除了以上两种假说外,还有“火山爆发说”、“彗星慢杀说”、“温差破坏性别平衡说”、“巨大分子云闯入说”等等十几种。举世震惊的彗星与木星相撞后,撞击灾变假说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尤其是科学家们在世界各地的白垩纪上界沉积物里普遍发现了分布广泛、层位稳定的铱异常,还有人进一步发现9种含有铱的重金属,其矿物形式类似于典型的陨石。可以说,这是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最有说服力的见证物。因为,在小行星和陨星之类的天体中,铱这种元素的含量是比较高的。
我们的天体反弹理论是赞同撞击灾变说的,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对彗星撞击假说持否定的态度。彗星的构造和性质决定了它比较松散,在天体运行中很容易被分裂成“彗星雨”,因此当它撞向地球时就会横扫席卷一片,至少应该是连续不断地轰击,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把彗星称为“扫帚星”呢,道理不会没有。看看我们地球上那往往排列有序的湖泊和内海,那才有可能是彗星撞击地球的遗迹呢。如:贝加尔湖——库苏古尔湖——乌布苏湖——斋桑伯湖——巴尔喀什湖——咸海——里海——黑海。又如:安大略湖——休伦湖——苏必利尔湖——温尼伯湖——阿萨巴斯卡湖——大奴湖——大熊湖。我国境内的太湖——芜湖——巢湖也可能是“彗星雨”撞击的遗迹。由于冰质彗星的密度低,绝大部分又都是由冰组成的,因此当它撞击地球时肯定会以“散弹式”多点冲击地面,产生的坑穴也大而浅,冲击变质的强度低等。由此我们认为恐龙绝灭的原因不是彗星所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