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当:德国深陷难民泥沼_国际新闻

好人难当:德国深陷难民泥沼

国际新闻 2022-11-22 21:08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作为一个分水岭,跨年夜科隆大规模性侵事件将社会对难民的友善,转为对难民政策的思考和更加现实层面的“讨伐”。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经济学家认为涌入的大量难民是经济的拖累,只有23%的受访者认为难民对经济有益。另据2月18日当地媒体报道,德国科隆一家难民营的女难民状告难民营保安对其性侵。早在今年年初,一项民调数据显示,难民危机使得近40%受访的德国人要求总理默克尔下台;45.2%的人则反对这一看法,认为这位女总理的难民政策不应该致使她下台;另外近15%受访者则没有明确的表态。
  德国西部小城博恩海姆,一家室内游泳馆最近贴出告示:禁止18岁以上男性难民入内。博恩海姆一向安定平和,如今却陷入恐慌。在震惊全球的德国科隆新年夜大规模性侵事件后,整个德国已然陷入一场难民漩涡。
  1月18日,德国警方宣布,已经逮捕了首名科隆性侵案嫌疑人:一名以难民身份进驻的26岁阿尔及利亚人。警方指控其在当晚对一名女性实施性侵犯行为及抢夺受害人手机。不过,这并不能平抚社会的不安。据一家德国电视台最新民调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承认,科隆事件令他们对难民的态度发生转变;七成受访者认为,难民会导致德国犯罪率上升。
  面对如此呼声,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通过决议,认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为“安全来源国”,以减少这些国家公民以难民身份在德获得庇护的机会。这是自去年9月德国高举人道主义大旗、打开边境大门收容难民之后的首次难民政策大逆转。作为一个分水岭,科隆大规模性侵事件将德国社会对难民的友善,转为对难民政策的思考和更加现实层面的“讨伐”。这次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危机,也预示着德国更为复杂的政治未来。
  谈“难民”色变
  几乎在任何时刻,德国总理默克尔给外界的印象,都是坚定沉着。虽然遭遇外界强大的压力,在2016年的新年讲话中,她依然冷静地呼吁德国民众团结起来,反对排外思想,防止难民问题分裂德国,并再次重申了自己在多个场合喊出的口号:“我们能够做到。”
  但最近的难民危机,让她甚为头疼。一度是冬季“达沃斯论坛”常客的默克尔,今年例外缺席,给很多想要热烈讨论“德国工业4.0”的人们降了温。愈加不可控的消息正在德国蔓延:在科隆警方收到的800余起犯罪事件中,一半涉及性侵。以此为导火索,这场难民涌入大潮的其他现实问题也一下子撕开了口子。
  部分官员借机对难民政策“猛跳脚”:1月中旬,德国巴伐利亚州兰茨胡特市市长彼得·赖尔因为不满难民政策,将一车叙利亚难民深夜送到了默克尔在柏林的办公室门口。停驻一个半小时后,该巴士以“存在不安全因素”被门卫阻拦。随后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一度沸腾。
  赖尔抱怨说:“结束难民潮涌入遥遥无期,这个国家能提供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但我看不到任何给难民建设新住宅的迹象。”据悉,兰茨胡特市有2100名难民,其中450人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
  这种政治“闹剧”对于有着十年执政经验的默克尔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100多万名难民的庞大体量,让身为欧盟经济支柱的德国面临财政挑战。“这项(接收和安置难民)任务已经如此紧迫,我们为什么不在欧盟层面寻求解决渠道”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1月16日公开呼吁,建议提高欧盟汽油价格,以便把获得的资金用于解决难民危机。他还对此痛下决心,“即使不能获得欧盟所有国家的同意,德国也准备和有意愿的国家一起实施这项征税措施。”德国,德国,德国,德国,培训,德国地图,德国论坛,德国,德国,德国护士
  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开始“地动山摇”。1月中旬,一份由50名民主联盟党(CDU)议员签名的公开信被递到默克尔手中,这封代表着该党派部分声音的信件,要求默克尔对德国外部边界实行完全控制,将非法入境的难民遣送回国。
  默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在巴伐利亚的姊妹党——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CSU)也借前主席施托贝尔之口向默克尔下最后通牒,称其时间有限,“所有问题必须在3月底前得到解决”,否则会把其党派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德国街头反对难民的游行示威活动则愈演愈烈。仇外团体“欧洲爱国者抵制西方伊斯兰化”(PEGIDA)在科隆发起的反难民游行约有1700人参与,他们高喊着“默克尔成了‘国家祸害’,默克尔必须滚”,并举起右臂抗议。数名头戴白色警盔的警察将街道围起,部分闹事者和极右翼分子趁机进行打砸抢,情况变得糟糕。
  随着反对难民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移民背景的人害怕自己成了“公敌”。也有来自叙利亚的难民上街抗议,他们举起横幅,上面用德语写道,“我们反对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战争。”
  社会舆论对于难民的讨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很多欧洲国家甚至将科隆性侵事件起名为“科隆气氛”,谈虎色变。“可以说,德国再次分裂成两半,一半是害怕那些来自穆斯林地区的难民的人,另一半是愿意迎接那些难民融入德国社会的人。”德国《镜报》编辑马特·李明(Malte Lehming)如此评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