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实体经济如何战胜危机_国际新闻

德国实体经济如何战胜危机

国际新闻 2022-11-22 21:0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2009年以来的欧债危机影响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欧猪五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爱尔兰、意大利)的经济打击颇为深重,随着塞浦路斯等欧元区的小国开始申请救助,欧债危机已经扩散到欧元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欧债危机是政府财政问题的体现,进一步扩展,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欧债危机是2007年次贷危机的延续,在次贷危机中,金融体系的风波波及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两次危机最终的受害者都是实体经济。在这两次危机中,作为西方发达经济体、欧元区最大成员国的,其实体经济的表现却令世界瞠目,GDP仅在2009年出现了4.7%的短期下降,之后便开始复苏,同时失业率一直保持下降态势。本章将对在两次危机中的不同表现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其成功应对危机的措施和保持经济稳健运营的根本原因。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
 
  次贷危机是2007年以来,由于美国次级房屋贷款违约数量激增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震荡。
 
  在这个过程中,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将资产抵押债券(ABS)出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打包后出售债务担保证券,全球的投资者就在这个环节中参与进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次级贷款者违约连带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是指,2009年10月以来欧洲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10月,希腊公布了其巨大的财政赤字,三大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上升;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出现;2012年6月,塞浦路斯申请金融援助。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元区对财政指标等一系列严苛的规定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频发,并将影响传递到了英国、拉脱维亚等非欧元区国家。
 
  次贷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次贷危机对德国金融业的影响
 
  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从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两个方面去展开。在次贷危机中,德国的部分银行受到重创,一些大银行承受了巨大的市场损失,那些资本化程度低、资产质量较低的银行风险较大。在这次危机中,与出口关联度较高的银行风险较大。总体上看,德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州立银行、抵押贷款银行,这三类银行受到的影响较大。
 
  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在2008年根据德国银行的中期报告(2007年1月到2008年5月)数据估计,德国银行业共有488亿欧元的减计。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所有国有银行的资产损失占到其银行体系资产损失的而国有银行的资产占其银行体系资产总额的比例约为42%。64%,
 
  按发生时间罗列德国受影响的银行: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发布盈利预警,其股价从危机前的每股30欧元一路下跌至接近每股4欧元。德国工业银行旗下的莱茵兰基金(RhinelandFunding)和其本身参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的规模分别约为127亿欧元和175亿欧元,总损失约为48亿欧元。
 
  2007年8月17日,德国萨克森LB银行申请注资保护,该银行一支基金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出现危机,需要173亿欧元支持。
 
  2008年1月21日,德意志银行声明,该行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其全年亏损10亿欧元。
 
  2008年4月,德国抵押贷款银行杜塞尔多夫抵押银行交由德国银行业协会下属的一个存款担保基金监管。
 
  2008年9月,德国抵押贷款巨头海波不动产控股银行濒临破产(存在700亿到1000亿欧元资金缺口)。
 
  在证券市场,则选取德国DAX指数为观察对象,指数在进入2008年后,受全球市场的拖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2009年2月在达到了最低位3843.74点。但仍然优于国际市场的表现。
 
  次贷危机对德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德国的实体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表现仍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欧元区的平均水平。
 
  一、IFO经济景气指数
 
  IFO经济景气指数(IFO Business ClimateIndex)IFO对制造业、是建筑业及零售业等部门进行调查后得出的指数数据,调查对象的企业数量在7000家以上,在经济走势预测上参考性较高。图1-2选取了2006—2010年德国IFO经济景气指数的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指数的数值在80~120之间活动,其中,从2008年8月开始,德国IFO经济景气指数跌破100,最低为2009年3月的84.5,此后,指数回升。
 
  同时期全球IFO经济景气指数和欧元区IFO经济景气指数的走势,2009年危机发生之时的数据对比非常明显,在全球IFO经济景气指数和欧元区IFO经济景气指数均低于德国IFO经济景气指数。
 
  二、对外贸易
 
  德国的对外贸易在次贷危机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2008年、2009年这两个年份德国的进出口数量下降显著,尤其是2009年。从我国商务部的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德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28%)出口额为4165.3亿美元,减少24.1%;运输设备(占出口总额的18%)出口额为2787.5亿美元,减少27%;化工产品(占出口总额的12.7%)出口额为1543.7亿美元,减少7.5%。其他出口商品减少幅度也较大,其中贱金属及制品和矿产品的出口减少幅度为32.3%和33%。2009年,德国进口额的下降幅度也较为明显,其中位于进口前三位的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运输设备分别减少20.9%、35.1%和15.4%。其他进口商品减少幅度也较大,贱金属制品的进口额降幅达到原40.1%,成为进口商品中降幅最大的。
 
  2009年,德国的出口情况比进口情况受到危机的影响更加严重。从出口的国家来看,出口额占德国出口总额前五名的国家是法国、美国、荷兰、英国和意大利,2009年,德国去往这五个国家的出口额分别减少了17.1%、28.7%、20.3%、21.7%和22.1%。
 
  三、中小企业
 
  德国的出口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出口产量减少,但总体来看,企业的运营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2008年5月2日,德国工商联合会发布一份调查报告,该报告对德国约两万家企业进行了调查问卷,企业普遍认为,其投资和融资受到的影响较小。
 
  四、房地产市场
 
  在次贷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受银行信贷的影响最为直接。同为欧盟成员国的英国和法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现了房价的下跌和房地产市场的萎靡。而德国的房地产市场则不同,经过多年调控和发展,德国的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健,房屋供应充足,房价稳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系统的稳定,更为实体经济顺利恢复打下基础。
 
  欧债危机对德国的影响和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有何不同
 
  欧债危机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由政府的财政问题进而引发了银行、实体经济部门的诸多问题。银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欧猪五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的风险敞口。截至2009年年底,总部设在德国和法国的银行对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希腊的风险敞口分别为4650亿美元和4930此外,公共部门的债务问亿美元。除了给欧元区国家的银行业经营带来风险,题也波及实体经济部门。在欧债危机爆发后,作为无风险利率的参考利率,欧元区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导致企业债券的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而且,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私人部门的投资。
 
  欧元区各国债务情况不同
 
  在这场欧债危机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政府的财政赤字,欧元区各国的情况不同,德国,德国,德国,德国,培训,德国地图,德国论坛,德国
 
德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欧元区各国家中相对较低从德国政府的具体收入和开支情况看,2015年,在德国政府的财政收支将相抵,之后将出现财政盈余的情况。
 
  欧元区各国实体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欧元区各国在欧债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长出现了波动,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陷入欧债危机的国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内需刚性、对外贸易较弱。内需刚性体现在欧元区较高的人口福利,对外贸易较弱则意味着经常项目赤字,不利于政府减少公共债务。
 
  从劳动力成本的数据可以看出,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处于较低的速率,从更长的时间范围看,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幅度远低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拉长时间至2001年,2001—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单位劳动低于同为欧洲国家的法国(24.9%)英国、(31%)意大利、力成本共增长8.4%,(28.9%)西班牙、(20.2%)也大幅度低于欧盟国家的平均增长水平24%。在对外贸易方面,欧元区各国之间差异显著,这也是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各国经济恢复程度不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欧元区各国国内投资环境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经济增长的恢复。如图1原6所示为各国的FDI流入数据,可以看出德国的FDI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欧债危机发生之后,其流入国内的投资总量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德国经济的快速恢复。
 
  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淘汰污染严重行业的“去工业化”时代,德国一直保持其制造业优势,其工业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80%以上,成为其对抗危机的重要筹码,相比其他国家,德国对制造业的重视和发展对其经济稳健有巨大作用。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在德国的制造业(除矿业、建筑、能源)经济增加值占其总经济增加值的23%,该指标在法国为10%,在意大利为16%,在英国为11%,在美国为13%。此外,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11年,属于发达经济体的国家其制造业经济增加值占总经济增加值比重的增长率在不断放缓,许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