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如何摩擦碰撞_国际新闻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如何摩擦碰撞

国际新闻 2022-11-22 21:0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在中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看来,“中国制造2025”与的“工业4.0”可谓殊途同归。他在11月23日开幕的“中国与欧洲相遇--汉堡峰会”这一侧重经贸话题的论坛上说:“中国与的这两个战略,都是在面对经济增长疲软的不利局面下,各自拿出的新方案。”
  
  海尔集团副总裁陈录城也持相似的观点。他对德国之声表示:“可能大家描述的语言逻辑不一样,但是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什么是“德国工业4.0”
  
  “工业4.0”研究项目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这是由德国政府在《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通过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目的是提升德国的工业竞争力。而这样的一个战略目标自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不仅成为德国的一个标签,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阵新的工业转型竞争。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如何摩擦碰撞?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14年12月,此概念被首次提出;2015年3月,此战略被正式通过。“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如何摩擦碰撞?
 
  “中国制造2025”威胁“德国工业4.0”?
  
  德国政界以及经济界都将工业4.0视为下一场重要的工业革命,总理默克尔甚至还曾警告称,如果企业生产不能实现现代化,德国制造业的工厂就会沦为美国IT公司的代工车间。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北京方面在这一领域也显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与德国合作之兴趣。
  
  然而,正是这一合作意愿,让德国方面产生了担忧。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一项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就指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之长期目标,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让中国技术取代外国技术,并且在长期内希望让中国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同外国技术竞争。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龙信鑫(JostWübbeke)说,相比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并不只是注重于工业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最终的大目标是,让中国成为一个高效、创新的工业强国,能够自主研发并生产高端产品。”
  
  而这,便意味着同德国这样的传统工业强国形成竞争。
  
  作为在德国以及中国都积极参与各类“工业4.0”或“中国制造2025”的IT巨头,德国SAP公司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该公司常驻中国的副总裁柯曼(ClasNeumann)对德国之声表示,恰恰是在数字化、IT等领域,中国企业往往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同中国伙伴的合作中相互学习。SAP常常会和中国伙伴一道开发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从德国企业身上能学到许多东西,反之亦然。”
  
  海尔集团的陈录城则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数年前就设立的互联网样板工厂,并且特意强调,海尔样板工厂的建设,远远早于德国提出“工业4.0“理念。他说:“工业4.0,或者中国制造2025,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参照,必须要自己探索。比如我们的一个样板工厂,它的车间我们建造、推翻重来了三次。在这个领域,主动探索、敢于试错是关键。”
  
  德国工业勿固步自封
  
  至于德国方面的担忧,陈录城也有自己的看法:“要持续保持领先,企业就必须不断往前走。就像长跑比赛,第一名领先好远,但后面的选手肯定也在拼命追,所以领跑者必须要努力前行保持优势,这样才能始终是引领者。”他强调,只要保持开放、鼓励竞争,不固步自封,才能不断保持领先优势。
  
  SAP副总裁柯曼也对海尔的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说,如果今天的德国企业,视野依然局限于本土市场,以为这样就能把产品卖到全世界,“从长期来看,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要分享(一些技术),从而也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在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的前提下,总是能够实现相互学习的。毕竟,中国的工业已经不再是落后的了。我去过的一些中国工厂,都非常现代化、先进,员工非常具有创造力,总是愿意不断尝试新东西。”
  
  他还表示,德国以及欧洲在大型机械制造等传统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方面其实一时半会也无法超越。“比如造飞机,很多技术根本就不是写在纸上就能学会的。要学会这些工艺、技术,至少需要二三十年。”
  
  企业至多只考虑十年后的事情
  
  但在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龙信鑫看来,问题恰恰出在长期层面。“一般而言,我们当然欢迎竞争,但前提是市场关系健康、未扭曲。但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里,我们嗅到了很强烈的扭曲市场的讯号,中国当局正有意识地让外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
  
  他指出,海尔之类的企业只能算是特例,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在技术上依然是显著落后于德国企业的,尚处于“工业2.0”阶段,无法同传统工业国的先进技术相竞争。“对于许多德国企业而言,他们当然从中国制造2025中看到了巨大商机,德国,德国,德国,可以向有意升级产能的中国企业销售先进技术产品。但这只是短期利益。长期来看,这将对德国经济、欧洲经济构成持续显著的风险。”
  
  记者于是追问道:“您的意思是,德国企业都太短视了?”
  
  龙信鑫回答说:“不是。但是,在几十年的大尺度上考虑问题,这并非企业的任务。作为学者,我们必须向经济界以及政界进行相应的提醒。”
  
  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都是两个国家在十年发展上面的一项战略性的目标,其出发点都是正面的。但是是否中国制造2025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威胁到德国工业强国的地位,德国工业4.0是否会有新的突破,这还需要我们随着时间的发展去考察了。无论如何,湖南外语培训中心都希望世界越来越美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