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人名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英语: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什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克罗地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国土面积5.11万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大部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约22公里。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402.55万。波什尼亚克族(即原南斯拉夫时期的穆斯林族)约占总人口43.5%,塞尔维亚族31.2%,克罗地亚族17.4%。波什尼亚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族信奉天主教。波什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为官方语言。
新石器时代,此地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68年,被罗马帝国占领。455年,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此地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6世纪末,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此地定居。1377年,特弗尔特科一世(Tvrtko I of Bosnia,1338~1391,1353~1377在位)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1463年,奥斯曼帝国入侵,许多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改信伊斯兰教。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领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 von Osterreich-Este,1863~1914)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其中的一个共和国。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后,国内的三个民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主持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SEVIC,1941~2006,1989~2000在任)、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Franjo Tuman,1922~1999,1990~1999在任)和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Alija IZETBEGOVIC,1925~2003,1990 ~1996在任)签署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北约在波黑驻扎维和部队。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同年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Haris SILAJDZIC,1945~ )、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Nebojsa RADMANOVIC,1949~ )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Zeljko KOMSIC,1964~ )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波黑主要有三个民族,各民族都有各自的人名文化和习俗,但在加入南斯拉夫以后,人名逐渐趋同,即人名结构都为:名字+姓氏。
由于历史上曾遭受罗马帝国、奥迪曼帝国、奥匈帝国的统治,所以人名也打上了这些统治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或宗教的烙印。当然,人名总会有相当的一部分来自于本民族的语汇。如塞尔维亚语言学家武克·斯特凡诺维奇·卡拉季奇(英语:Vuk Stefanovic KARADZIC,塞尔维亚语:Вук Стефанови КАРАИ,1787~1864)的名字“武克”(Vuk)在塞尔维亚语中意为“狼”,波斯尼亚诗人穆萨·恰齐姆·卡蒂奇(英语:Musa Cazim CATIC,波斯尼亚语:Musa azim ATI,1878~1915)的名字“穆萨”(Musa)是穆斯林常用的名字,取自人类的先知“摩西”(Moses),波斯尼亚诗人约瑟普·奥斯蒂(英语:Josip OSTI,波斯尼亚语:Josip OSTI,1945~ )的名字“约瑟普”(Josip)是圣母玛利亚的丈夫约瑟芬(Joseph)的名字的波斯尼亚语的写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