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遗体“换头”手术成功在中国实施 操刀
原标题:世界首例遗体“换头”手术成功在中国实施 操刀团队回应热议
2017年11月17日,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赛吉尔-卡纳维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首例遗体“换头”手术成功在中国实施,手术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带领的团队操刀完成。消息传入国内后,迅速引发热议。
四天后,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专门举行媒体见面会表示,他们完成的不是“换头术”,而是“第一例人体头移植实验模型”,目的是探索活体头移植的手术方案,尽量解决临床前的科学技术难题。
同时,任晓平还公布了以GEMINI脊髓融合术进行活体动物实验的 成果,视频显示,一只狗接受头移植手术半年后,已经可以站立和奔跑。
对于任晓平探索的活体头移植手术,业内质疑声迭起。有声音认为,任晓平完成的仅是一次解剖学研究,并不是真正的手术,现在讨论活体头移植还为时尚早。而头移植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也一直受到争议。
关于头移植背后涉及的种种问题,界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如恩。
刘如恩表示,头移植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有意义的,但任晓平目前做的仅是摸索手术的流程和方案,要想实现活体头移植必须解决神经再生或神经调控辅助下躯体协调统一有效的生命活动,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还无法实现。
不过,刘如恩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人类实现“换头”是有可能的。
界面新闻:任晓平完成的人体头移植实验模型究竟是什么?
刘如恩:任晓平做的是移植流程和方案的探索,不是临床的实际应用。这个实验模型是在尸体上做的,其实是摸索头移植手术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但是,从流程到应用,再到临床,要达到功能上的移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界面新闻:头移植和冷冻大脑是否是同样的思路?
刘如恩:是相同的思路,留下大脑就是为了以后再移植到一个身体,延续生命活动。现在的技术来讲,把大脑冷冻几十年再苏醒,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伦理上仍需要论证。
界面新闻:“换头术”目前引发了很多批评的声音,您觉得任晓平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刘如恩: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确实有些人为了保持有效生命活动的延续,需要做头移植手术,这个方向的探索,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有意义的。要做头移植手术,就要先把移植流程摸索清楚,至于应用于临床,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
界面新闻:头移植会对头部造成影响吗?
刘如恩:现在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头部和躯体存活下来,但这是短暂的。头部只要能够保持脑组织的完整无损,维持正常的血液供应,达到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生理指标,意识就可以产生,但这仅仅是头部。
界面新闻:此前,卡纳维罗宣称,头移植手术后,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康复,是否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刘如恩:他们说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康复时间,没说等待这些时间以后达到什么程度,是病人有意识了,还是病人恢复到整个机体协调统一的生命活动。从目前科学研究的现状来看,还不能实现在头移植以后由大脑控制下协调统一的生命活动。
大脑信号发生在大脑皮层,发生以后往下传导,在中途需要经过很多中继,然后到达终端,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涉及神经再生问题,目前对于神经再生的速度和程度还无法整体估计,所以在移植后不能确定是一年或半年能够实现脑控制下的协调统一的整个机体有效的生命活动。从理论上讲,借助神经调控可以加速实现这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