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会不会走上与摩拜合并的“老路”?
资本的力量总是凌驾于企业之上,尤其是初创公司,在引进资本之后再加之股权划分的问题,一些投资人掌控公司的事情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从之前的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美团、大众点评,携程与去哪儿等等,行业巨头的已经成为常态。那么,ofo和握手言和,重演互联网第一、第二合并的“佳话”
由朋友圈引发的口水“战”
就在前不久小黄车的投资人金沙江的朱啸虎与的投资方腾讯 马化腾在朋友圈就一个关键数据进行了你来我往的口水仗,朱啸虎认为ofo的用户活跃度和增速是行业第一,而马化腾却认为摩拜才是行业第一。只不过,朱啸虎的数据来源于艾瑞,而马化腾则以微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反驳。
他们争的是各自投资的单车初创公司的行业数据,其中涉及到的用户数据是证明产品行业价值最实在的一个数据指标,谁的用户数据好,那么则说明谁的商业价值更高。
其实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朱马二人的对话,就会发现他们更多的是探讨,而并非针锋相对、也没有到了为了这个第一就要争个鱼死网破的程度,显然,二人之间的私下关系可能更亲近一些,所以才会在朋友圈相互回复如此敏感的话题。
正是有了这个信号,才引发我们去思考更多关于共享单车的问题,行业是否到了需要整合的时候,二则要不要从对立走向统一战线,这个走向上可能投资人占了很大一部分的话语权。
ofo近期的改变,似乎有迹可循
我们从小黄车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些许端倪,一个是提高押金到行业普遍的199元,新增的押金用途是建立新的智能信用系统;一个是宣布启用智能锁,而这个智能锁就会增加新车的成本,但是也能更好地进行车与系统之间的通信,摩拜则一直在使用智能锁,所以成为马反驳朱的一个论据。
当然也有不好的消息,比如ofo天津站的供应商员工讨薪,目前为止官方回应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从这件事我们可能会看出点东西来,ofo上次的融资时间是三月初,金额尽管有争议,但至少在3亿美金以上,而今其又在寻求更高的5亿美金的融资规模,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ofo的钱也要省着点花了。
笔者之前开通ofo押金花了99,充了20元的账户金额,后来骑车可以领红包,后来提现20元,现在账户金额还有十几元,起码在这段时间,骑车是没怎么花钱,顶多就是押金还在那压着。
那么,ofo即便将每日的单车收入也算到是营收里面,因为有大量的红包补贴,烧钱的速度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很明显的,ofo缺钱了。如果不能在一段时间内找到新的投资人,那么类似于供应商讨薪的问题再次上演这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合并利大于弊,融资的内在需求
其实双方有合并的需求,朱啸虎与马化腾此前都投资过滴滴,深谙资本运作之道,所以摩拜与ofo不可能像共享汽车那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补贴大战中去,这对于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当今的共享单车的用户没必要通过补贴来提升用户粘度,上半年双方都融资过亿美金,但红包补贴再加上运营投入也消耗了不少,而再寻求融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现在是收紧资金袋子的时候。
收取用户押金很尴尬
用户骑单车其实要的就是一个服务,在不同地区单车投放数量和频率不同。而用户要想使用单车服务就要先缴纳押金,这样一来,一个用户就会在多个平台缴纳押金,有很多用户在心理上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如果最大的摩拜和ofo合并了,押金共享,那么服务也就共享了,用户使用起来也会更方便,市场占有率更高,商业价值也就达到了最大化,相比其他竞争者优势十分明显。
外部竞争者实力强,恐弯道超车
虽然摩拜与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的第一第二,但是现在关于共享单车的管制并没有提上日程。虽然乱停车并不会造成太大的交通压力,影响城市市容,但是并不能保证监管层面不会出手立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