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该吃啥呢?他已经在研究2050年的生活
原标题:明天该吃啥呢?他已经在研究2050年的生活
编者按:在科技、互联网飞速发展、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的消费方式、出行方式、生活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每一天都在被重构。与此同时,我们的城市生活也在一点点累计变量。未来的未来,我们的家会是什么样?我们住的房子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区会是什么样?我们的城市又会是什么样?这些都是充满太多可能性的话题。而对于直接参与城市建设和社区开发的开发商来说,则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网湖南外语培训中心便带来了一位对以上话题有着长期思考的业内人士的观点。他是一位建筑师,也是一名从业十多年的房地产业职业经理人,最根本的是一位有着理想情怀的产品主义者。
2050年,我们这一代已经70岁的人在做什么?
未来20年或者30年,人居、科学、社会结构变迁的终极趋势是不变的,随着互联网、智能科技发展,现有的城市概念、社会结构、阶层都会发生改变。
首先是逆城市化出现。
“城市”的核心意义第一是指“城”,即安全问题,第二是“市”,即交换。
人类到目前为止已经解决了瘟疫、饥荒和战争三大最核心问题,不是必须住在城墙里才安全,又随着互联网、交通、通讯的便利发展,“以商聚人”变成了“以人聚商”,用互联网抓住用户需求,为这些需求提供服务,用物流代替人流。
但在郊区的家里拿着电话聊工作这类逆城市化的论断,二十年前就在提,同时,东京、北美、纽约城市圈、甚至包括中国三大城市圈,人口却越来越密集,这是为什么?因为人的天性喜欢聚集,人性不可能被所有技术完全替代,所以,大城市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未来人居环境的建设也要考虑这一方面。
其次是核心家庭分散化。
以前是村落聚族而居,慢慢分散成以大家庭为单位,爷爷、奶奶、爸爸等多人一起居住,现在变成以三口、四口为单位的核心家庭居住。
再次,全世界都不可逆的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越来越明确。
未来城市的三大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未来城市的构建也将不断演化成三个趋势:
一是国土空间结构布局更合理。不同城市承载的作用不一样,出现功能性聚居特点,有的城市空间定位会重新规划。
你还在纠结明天吃什么,他已经在研究2050年的生活
矿产、水电、贸易等资源丰富的城市,都具备功能性聚居的先天优势,比如深水港城市解决物流问题,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解决教育问题。而比如新北京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新定位指引下,非首都功能开始大力疏解,这就是城市空间定位的重新规划。
二是城市尺度、人的空间布局更合理。消费、居住、工作三大人类最基本的空间需求变得越来越融合,无边界。
人的生活模式原来是在办公室上班,去商场买东西,到电影院看电影,人类为了吃饭、上班等交换而付出的交通成本特别高。随着互联网出现,人可以在办公室买东西,在家看电影,住在办公室,居住、消费和办公空间融合,倾向于无边界空间,交通成本降低。
如此,很多住宅现在的标准和规范是存在巨大提升和利用效率的。
比如厨房多长时间使用一次?储藏间一年能进几次?为什么储藏间也要和客厅、卧室一样卖5万一平米?换季的衣服放在哪?占据的空间是否值得这样浪费?有哪些行为是可以众筹的?可以在户外发生的?
我们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机会在更健康的环境下提供更有效的空间。甚至能通过把低频低效空间进行抽离,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在楼宇内和社区内还原居住行为,最终实现所有行为的共享。通过共享提升空间效率、压缩空间面积、降低总价门槛。
比如毛大庆做的共享办公,每个房间只有十几平米,租五千块钱。同样的位置可以租70多平米的居室,你为什么选择租十几平米的小屋?是因为这十几平米只需要解决你的休憩需求和盥洗需求就够了,而更多的体验、交往、娱乐都在共享空间内完成。换而言之,五千块钱租到的不仅仅是这15平米,而是2700平米,如果5000块租十几平米很贵,租2700平米是不是很便宜呢!
旭辉需要做的就是要监测到哪些空间是高频高效利用,这些空间是红得发紫的;哪些空间是你花了钱,买来摆着看、且很少去,是绿得发蓝的。
我们希望把这些绿得发蓝的空间折叠起来、众筹起来、抽离出来,最终实现对住宅、楼宇、社区的重构。通过在原有规划条件和政策基础上重构,实现对整个房屋、居住形式的重新安排,从而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部分公共设施的功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比如生病不用去医院,问电脑医生就能解决,城市里不再需要那么多银行、医院、法院等公共空间。
未来居住的若干可能性
交通成本降低了,城市从“以商聚人”变成“以人聚商”,用物流代替人流,城市效率和人的生存问题最大化解决。人们可以在更高效、更大的城市空间里,种花草树木。未来城市会更关注人本需求,关注人类体验和交流的内容就会更加重要。
我们作为身处其中的城市建设者和开发者,事实上拥有更多先天的优势去感知到这一切,也有更多的条件去前瞻性地做一些引领性工作。
比如,我们其实一直在研究这样的课题,希望构建一个社区共享空间的运营管理体系,这个系统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甚至能有其他软件不断加载,诱发用户高频调用和点击。这套系统中,也许还将有许多免费服务。最终,这将成为以人聚商的终极应用。
2015年,旭辉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CSC)”,这是一个我们思考未来、构建未来的平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确两件很重要的事——健康和效率。希望能提供有效和健康的空间,希望能缓解社会居住矛盾、提升资源利用、提升居住体验,进而提升幸福指数。
任何的人工环境都非常关注健康,旭辉研究行为时,通过选择一些住区,进行人脸识别、人群大数据统计,通过室内的卫星定位和水电设施的监控等手段,来实现空间健康的目标。
未来我们还希望将智能家电服务体系落地。这套体系能收集你的数据从而采集到用户的健康状态。通过模糊控制和智慧学习,对室内的空间环境进行有效的、按照能源体系的合理安排。
简单说就是当你回家打开门,灯就会根据你的习惯读取你常用的模式自动打开。空气会调节到最适宜你的年龄和状态的数值,温度也会随着你的习惯进行调整等等。
未来我们会看到,通过效能配置和效能户型,让健康指数一级一级的向可持续的方向推进。
我们希望成为一家能为行业未来、社会未来思考的责任企业,去构建崭新的价值观,这是旭辉最需要去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