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评价余承东:“能抓大放小,有战略眼光
原标题:任正非评价余承东:“能抓大放小,有战略眼光”
时间回转到2004年,华为决定自主研发生产芯片,当时许多人都不能理解。芯片研发耗时长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市场上已有专业的芯片生产商,为什么要自己制造呢?但华为却坚持要这么做。如今,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拥有自制的芯片。
掌握核心技术是华为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此努力使得华为可免受来自第三方厂商的在质量、生产能力和价格等方面的限制。同时,也使得华为在与苹果和三星的竞争中获得了相近的市场地位。
“转型的遵义会议”:从B2B到B2C
华为早起的手机业务,主要依托运营商关系,根据运营商提出的需求,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造出尽可能低价的手机。大部分手机都没有华为的Logo,而是直接以运营商的品牌销售。
2010年12月3日,任正非组织召开了一次高级座谈会,这是华为终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被内部称为“转型的遵义会议”。任正非在会上对华为终端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华为终端在华为内部具有三分天下(运营商管道业务、企业网、消费者)的重要战略地位, 制定了做自己品牌更要主动进攻的战略发展思路,同时也从思想上坚定终端要成功的决心。
“在终端业务中,什么都是可能的。我们不是防守,我们是一个进攻者。只有进攻才可能成功,防御是不可能成功的。未来的变革,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一个是技术的创新。”
在华为手机分拆成独立业务板块时,任正非选择原华为CMO、3G和欧洲部负责人余承东执掌华为终端业务,出任华为终端董事长, 万飚任终端公司CEO。
销售渠道变革:多元化的渠道布局
2012年开始,华为手机开始拓展社会化以及电子商务等多样化渠道建设。余承东不否认,华为转型的确受到了小米的启发,但却坚持认为“小米从来都不是华为竞争对手。”相比于小米的轻模式,他选择了做线上线下同时布局,走高端品牌的策略。
产品定位:走精品路线
2012年,华为发布了Huawei Ascend智能手机系列产品,开始竞逐中高端手机市场。2013年余承东确定了走“精品”路线,华为开始大幅度砍掉低端产品,尽管遭遇了内部极大的阻力,导致华为终端的整体发货量增长放缓,却大幅提升了盈利能力。
目前,华为智能手机包括华为与荣耀两大品牌。从产品定价而言,实现了不足千元的平价机到售价高昂的旗舰机的完整覆盖。显然,这种产品线的布局,走的是机海战术,用广阔的产品线覆盖到足够多的消费者,以此满足各个层级消费消费者的购机需求。
品牌营销与品牌策略:双品牌运作
华为向互联网转型依然是一个在争执中妥协前进的故事,冲突集中发生在2013年前后。在小米的互联网、 的用户体验、粉丝营销的冲击下,小米手机大卖,华为如何能快速切入互联网领域,谁都没想明白。向渠道发力的背后,隐藏着品牌战略与渠道现实的冲突。互联网品牌要做,那华为的高端品牌定位怎么办
2013年12月,在任正非亲自“拍板” 下,华为选择采用了双品牌策略:分拆出荣耀品牌主打线上,定位中低端市场;华为品牌主打线下渠道,定位中高端市场。华为手机则专注于品牌建设。
挺进高端市场:修炼内功与开放合作共赢
2015年以后,华为手机重新调整了公司的战略布局,开始全面挑战三星和苹果。
华为手机目前的产品系列
2016年,华为发布了Mate 9系列手机:Mate 9,Mate 9 Pro以及保时捷版Mate 9。Mate 9 有三个版本,售价从3000元到5000元档位, 而保时捷版Mate 9市场售价更是高达8999元,这也是华为挺进高端市场的一次新尝试。
2017年1月华为Mate 9已经登陆美国市场,售价599.99美元。目前该机在社会渠道销售,美国消费者可以通过百思买、B&H、亚马逊和Newegg购买到华为Mate 9。这是华为第一次在美国市场发布高端旗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