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十大优秀历史人物_国际新闻

德国十大优秀历史人物

国际新闻 2022-11-23 09:57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adenauer,konrad 1876~1967)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1949~1963)。 1876年11月5日生于科伦天主教家庭, 卒于1967年4月19日 。 先后在弗赖堡、慕尼黑和波恩的大学里学习法律和政治。1906年选入科伦市议会;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科伦市长;从 1920 年起他是普鲁士各省议会中央组织的成员, 1928 年任议长。纳粹统治期间曾两度下狱。1946年当选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战争一结束,他不失时机地在盟军的占领区里建立并扩大党的组织。在美、 英、 法把3个占领区合并建立统一的联邦时,他就任联邦议会议长,为即将建立的联邦共和国制订了宪法。1949年8月,就任总理。
  阿登纳反对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实现在法律统治下的个人主义,深信國家必须保证公民有独立研究学术和发展经济的最适合的机会,并使公民得到完全的法律保护。在他执政时期,他的兴趣侧重在外交方面。他对于与共产主义世界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没有信心,并认为西方只有保持优势的威慑力量才能遏止共产主义集团的直接军事威胁。他竭力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它的核装备,反对中立化。在他任职期间,联邦恢复了主权,重振了国力,并赢得在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1963年阿登纳以88岁高龄辞去总理职务 ,继续担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到1966年。
no.2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的早年生活
  • 1483年11月: 马丁·路德出生在日耳曼(人称日耳曼为改革发源地)中部绍森几亚(thuringia)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里本(eiskeben)-->撒克森选候领地......他的父母是农民, 男的叫翰斯路德(hans),女的叫玛格丽特(margaret)。一四八三年十一月十日晚上十一点,玛格丽特喜得一男。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特别且不易认识的人,他被称为luder、ludher,或者leuder,连他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姓什麼。他曾多次因犯法判罪而逃亡,他在本乡之中,被人藐视、厌弃。所以,有人传说谓马丁路德是一个恶魔和一位妇人所生的孩子,甚至马丁路德工作成功时,许多人仍以此话来攻击他。路德自幼家中不算太富有, 而且父母经常打他. 自少他就处在深怕其父母发怒的环境下成长.因此他在少时, 就已经为炼狱(这个观念是源於马克比书第12章45节的)中永火而恐惧! 他就是这样处於一个惧怕其父母发恶和炼狱观渡过了年轻的时期. 由于他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严厉,对孩子们的教育是以惧怕和惩罚并施的,路德比较性急,因此常受父亲的刑罚。在他晚年时曾说:「我的双亲待我极其严厉,使我变成十分的怯懦,他们满以为自己是对的;但他们不能分辨场合,不知道何时、何处或者如何惩罚。责罚虽是必须的,但是苹果与刑杖应当并施。」他提起有一个早晨,曾被连续鞭打十五下,路德说:「我们必须鞭打孩子,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疼爱他们。」 
  • 1497年:年轻的时候他被送到一所纳尔弟兄会(null brethren)学校读书,然後在一四九七年他被介绍到马德堡(magdeburg)去读书,而他父亲又把他送去另一所爱森纳(eisenach)的学校读书,所以路德曾在两所学校受过教育。因为他的父母不能维持他的生活,以致他必须时常到街头去行乞。「某一天,教会庆祝耶稣基督降生,我们一同在邻近的村庄游行,高歌伯利恒城里的婴孩耶稣,我们停在一座农舍的前面,一位农夫听到我们的歌声,拿著食物出来给我们吃,他大声喊著:『孩子们,你们在哪里?』」但因路德的性格,一听见声音就拔脚飞奔。「我们本来不需要惊恐的,因为农夫一片好心要款待我们,可是我们久受教师的斥责,已经变成惊弓之鸟了。这个农夫不断地呼唤我们,我们才停止脚步,原来他给我们二根大的腊肠,叫我们饱餐一顿。由这一点可见我们良心经常在亏欠惊惶战兢逃跑的光景。」 
  • 1502年: 路德在尔笔特大学毕业 
  • 1505年: 当路德经过史托顿轩时,差点被电打中,於是他十分害怕地发誓说道: "若果今次大难不死,就会成为一名修士" 在此事之後, 路德就不理父亲的反对,进入了奥古斯丁的修道会. 当时其父汉斯含泪骂他:"去荣耀你在天上的父吧!! 不用再理会我这个父亲了!" 
  • 1510- 1511年: 在修道会当中,对神职人员腐败而感到很无奈,很失望. 而且在呢个时候, 他为此节圣经深受感动: "义人必因信得生。」(罗一:17) 因此他决定回去威腾堡, 攻读神学博士. 
  • 1513-1516年: 深受罗马书的影响,不认为行为可以救. 并昂言说道:"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经过敞开的门,进入了乐园!」 而且他又惧怕圣经中的律法, 于是便自己创出惟独信心(sola fides),惟独恩典(sola gratia),惟独基督(solus christus)等等的理念..... 
  • 1517年: 在一次激烈的讲道之後,马丁路德在威丁堡大学的教堂大门上,按照大学的习惯,对许多神学问题,尤其是对大赦和一般善工的价值问题,提出挑战。他总共提出<<九十五条>>论题立刻传遍整个德国,争辩也就接著展开。邀请各方人仕来讨论"赎罪券","教皇赦罪权力"和"教会的财库"的内容. 因为当时印刷的技术广为方便,所以很快便惊动了全欧洲. 马丁路德发挥了他演讲的长才,他有动人的声调,活泼的想像力,再加上他那扣人心弦的言辞,有时表现出细腻的热情,有时又大胆痛骂,甚至连最粗鄙的词句也不怕加以运用。这种争辩开始时是在全德国,接著,在整个教会激起了巨大的影响,同情他的如潮似涌,反对他的也像排山倒海。教宗良第十起初并不加重视,认为只是各修会的修士们、奥斯定会和道明会之间的争辩而已,但是不久,就知道事关重要了。一五一七年,路德仍自认为是教会的忠顺份子,但是逐渐的,他被许多神学家的批评和挑战激得恼羞成怒,大赦的问题转为次要,所讨论的争辩,都是灵魂得救与否的基本信条。他一再强调,为灵魂得救只须要信仰,用不著善行,他甚至还想改革整个教会。 
  • 1518年: 教宗良第十召他去罗马答辩,马丁路德拒绝了。良第十不愿把事端扩大或闹成僵局,於是以温和的方法对待他,命令一位当时最有权威的神学家迦耶坦枢机去与他对谈,让马丁路德有机会为自己辩护。迦耶坦枢机对路德很友善,但是很坚定地要求路德放弃不当的言词,路德拒绝迦耶坦的要求,不但不放弃自己的谬论,还要求召开大公会议以裁判他的言论,他甚至肯定地说,大公会议也能错。 
  • 1519年: 与厄克进行辩论 
  • 1520年: 路德始写小册子, 包括<<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 这事之後,使得教皇大怒! 教宗良第十将路德事件在枢机会议上提出来,经过深长讨论之後,在一五二零年六月对路德颁布了「主!请起!」的诏谕,正式宣判路德的道理,并且限定他在六十天内悔过自新,否则就要遭到开除教籍的处分。路德在还没有得到罗马当局的这种决定之前,曾写信给朋友说∶「我已经痛下决心,无论罗马当局如何处理,我都满不在乎了。」这段时间内,他所散布的著作和言论中,声明他的理论是∶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司祭;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教宗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除了圣洗和圣体之外,应该放弃其他的五件圣事。当教宗的诏谕送到了他手上时,他为了表示轻视,就在威丁堡大学的教堂内,当著全体学生的面,将诏谕烧毁, 
  • 1521年1月: 教会正式开除路德的教籍 
  • 1521: 出席由查理五世在沃木其所开的会议(diet of worms),并在狂言说道:"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此会议之後,路德的书被禁, 但他依然存心写书, 并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很可惜路德是依照自己的十字架神学观和因信称义神学观来翻译圣经,因此被人骂到(大家可否记得圣经中启示录曾经叫人不可以将圣经中的字句加或减 马丁路德郤做了):"在他把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时候,罗马书第三章28节,路德译为:"人称义是[惟独]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有人批评他擅加了字,与原文不符;他坚持在德文文法上有必要。 " 并在他的圣经中叫骂要删去雅各书,因为它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这与路德的教义不同。 
  • 1522年: 这年他回去威腾堡继续当改革运动的领袖核心, 不停与天主教"大战". 最後出现了今天所为的基督新教!
  • 1525年: 他对朋友说:「我不愿在我身上留下一点罗马教的遗毒。」他虽已脱下僧衣,但尚未脱下僧人独身的约束。他年老的父亲劝他成家,他起初说:「神若乐意,他可以改变我的心。但至少目前我不想娶。我并非不懂爱情,然而我日日在等候异端者的刑罚和死亡。」 可是後来他觉得应当结婚, 说:「我不但用言语,也用行为见证福音。我决意在仇敌高唱凯歌之前娶一修女,证明他们并未克服我。我娶妻并未盼望长久同居,乃鉴于那诸侯向我倾倒忿怒,预见自己死期将近,料想在我死後,他们必再蹂躏我的道理,我就决意用明显的行动见证我所讲的,以坚固那些软弱的人。」一五二五年六月十一日,他在朋友爱姆斯道夫家里,与凯塞玲波拉(catherine bora)结婚。因此有人攻击他其实是为了娶老婆而改教.他却说:人人都说我们有私情,因此我干脆娶了他, 以塞著他们的口". 因此又有人说他们早有私情。
  • 1546年2月,路德死于故乡埃斯勒本,葬于维登堡宫廷教堂内。路德一生著作甚丰,除将圣经译成德文外,还有论文、讲道稿、圣诗、书信、笔记等。
教会改革思想的萌芽和历史背景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之痛苦”寻找“蒙神赦罪而得救赎”之路时,认识到传统教会要求人们履行的礼仪和神功,并无助于人们解除这种深沉的内心苦闷,经院神学亦只能引领人的心灵走入死胡同。他对中世纪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如维廉·奥康、j.胡斯等虽有所向往,并受到人文主义者如d.伊拉斯谟等的影响,但尚无意反对传统教会和教皇体制。后人多认为,在这段时期内,他已形成因信称义命题的基本内涵。这一命题的主旨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当时教会宣称,人们为资助教会而购买赎罪券便能获得赦罪。路德的因信称义命题,正是针对这种说法的神学依据加以抨击。
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一向赞助路德的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不许在萨克森选侯区兜售赎罪券,但在萨克森公国并未被禁止,而事实上兜售活动已深入维登堡附近。对此,路德于在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 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语气甚和缓;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无意攻击教会本身,在第71条中还明确肯定教皇的赦罪权。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教会的“功库”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典的福音。其因信称义主张在论纲中并未提出。然而,论纲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销路大减,有些地方已无人购买。路德此举得到各阶层支持,同时也触怒了教廷。
  于1518年8 月命其到罗马受审。由于选侯弗里德里希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的同情和干预,此举未能奏效。次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辩论中,由于路德之论据只有一些唯名论的东西而在艾克的黠问下无词以对,因此明确断言圣经权威至上,可是当艾克引出圣经章节时, 路德却指圣经是教皇搞出来的假东西,并赞同康斯坦茨公会议所谴责的胡斯的一些观点,这就否定了公会议的无误性。辩论后,艾克宣称他已从路德的言论中取得了谴责路德为异端的依据。奴此一来皇帝宣布于再保护路德, 而选侯弗里德里希却搞了一宗假绑架案来带走他, 他在"被绑的十个月中搞出了基督教的第一本圣经。
  次年,路德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國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认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然而此问题又背出了多个对圣经不同之解释本,而路德对此通通打压, 因此又有抨击者说他其实是把解释权改为由他自己所拥有。
  利奥十世于1520年10月派艾克前往德意志正式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通谕。路德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了在政治上与法国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反对路德的改革。因而在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
形式在激流中的逆转
  路德的激情和行动激发了整个德意志各阶层渴望改革的人们自发奋起。但随着运动的深入,一些权位较高的贵族害怕运动的发展会危及其既得利益,开始动摇。路德对此亦深具同感。1522年 3月他不顾被通缉的身份,从瓦特堡返回维登堡,责备那些行动起来的拥护者“过分了”。他在八次讲道中宣称:“反对以暴力来改革教会。”同年,一些拥护路德的中小贵族,曾以人道主义诗人胡登和骑士济金根为首发动起义。当胡登邀请路德与济金根会见时,路德回答说:“我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对于t.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解放战争,他深恶痛绝,当他要求农民解散被拒绝後, 他于1524年发表《为反对叛逆的妖精致萨克森诸侯书》。次年又发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号召“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当然, 叫贵族去震压农民是不需要路德教的。
  在神学、哲学思想方面,路德愈益趋于保守。1525年他发表《论意志的束缚》,驳斥曾支持过他的伊拉斯谟却反而把上帝都包括在内, 此事反过来证明了路德对上帝的不敬, 伊拉斯谟甚至指路德的书是野蛮的书。他从此便与人文主义分道扬镳。他又为了圣餐的意义和礼仪问题与u.茨温利展开激烈争论。在1529年马尔堡会谈中,路德拒绝了各方包括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终于同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
著述和贡献
  路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经》的德泽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顺便提一下,路德把《圣经》译成了华丽的散文,对德国的语言和文学产生了影响)。可是, 他的泽本亦是最差的一本, 直到1984年仍在删改。其中最明显的是他把路加中耶稣的对话: "人...放弃父母,兄弟, 妻子, 儿女...来跟随的" 中删去"妻子", 以为自己娶妻扫平道路。
  路德是新教在信仰和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奠定人之一。自1524年第一本维登堡赞美诗问世起,他写的许多圣诗至今仍著称于世。1529年他编写的《教理问答》和1530年他参与制订的《奥格斯堡信纲》均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可是如此一来他便把其他打成异端的做法无异说他的《教理问答》和《奥格斯堡信纲》比圣经有更高的权威 他在瓦特堡开始的圣经翻译和修订工作,20余年间从未中辍。这项工作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改革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圣事问题上,他曾于1520年仅承认传统教会所认定七件圣事中的洗礼和圣餐两项,当时曾遭英王亨利八世的反对。以后路德在这方面的见解也趋于保守,主要表现于他主持制定的礼仪改革中,仍保留了一些古老传统。但他于1525年与原修女卡塔琳娜·冯·苞拉结婚,为改革神父独身制开创了先例。
路德及其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是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是最小的分支。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结果是随之而来的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宗教战争,其中有些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血腥战争(例如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结果是德国死了八百万人, 从此德国的天主教人数变为少数,而德国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没落, 二百年後才再组成德意志,而进入现代社会更是在二战之後。即使不考虑这些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一种主要的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带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变了两种教派, 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纪的改革, 引入了人民主义的色彩而出现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由思想, 而基督教却在十八世纪没落而发动其自己的改革, 结果产生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资本主义,最终产生了现代的各种思想,包括社会主义。
抨击者对马德路德的的恶行的说法
  a) 路德将翻译圣经成德国时候, 随意按著自己的神学观去翻译. 欺骗大众!
  b) 路德也自己说自己是" 粗野 ! 狂暴! 激烈! 好战!"
  c) 在其它人的眼中, 路德不但是一个很火爆的人, 而且更是一个好酒成性的大酒徒(倒也难怪,大家何否记得挪亚呢位圣经中的大义人也是一个大酒徒!)
  d)各位信徒请听著, 路德曾经为" 圣母玛利亚颂( magnificat)" 作注, 而且他称言马利亚是基督之母! 并认为圣母和圣人代祷的著很重要的功效! 这点与今天的基督新教所说的背渡而辞!!!!
  e) 路德曾与天主教联手去逼害重浸派信徒, 使当时兴起了一句口头禅: "那些要受浸的, 就让他们浸死!" 结果,重浸派 很多的领袖都惨被投入河中致死!
  f)路德与慈运理谈理圣餐一事上,坚决持已见,更坚决不与对方握手. 使得今天基督新教与天主教在圣餐的问题依然谈论不停!
  g) 路德之友德国黑森之王重婚, 路德竟私下认同他的重婚....
马丁路德精句共赏
  • "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
  • "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裏!"
  • "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经过敞开的门,进入了乐园!"
  • "若果今次大难不死,就会成为一名修士"(天主教)
  •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 "我是粗野 ! 狂暴! 激烈! 好战!"
  • "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
  • "我是上帝话语的奴仆"
  • "我是民族的战士"
  • "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杀、刺杀,就象打死疯狗一样"。《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
  • "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纪律, 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著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 在这屋的夥伴,只要是知道我的,都能够为此做证. 我若是拖延著礼拜,祈祷,阅读和其他这类的工作,我想我可能会痛苦而死."
  •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马丁路德墓志铭>>
天主教对马丁路德的立场
  要把路德的人品确切地刻划出来并不容易。这并不在他具有什麼特别复杂的个性,很难使人了解,而是因为在许多人的想像中,他已经成为一个神话性的人物,已经成为一切可能的善与恶的象征了。而真正的马丁路德,既不是什麼妖怪也不是什麼圣者,他有著充沛的精力和创新的思想,这是他性格中颇为吸引人的地方。然而,他常缺少自制力,有时候到了粗俗鄙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当他发怒时,他会像失去理智的人那样讲话,他的言论中,有些真的是虚伪欺妄,有些则几乎是凶恶怪戾,而令人惊异!因此基督教界是不肯出版未经删改的路德全集的, 可是学术界并不卖帐,我们才有机会看他的"纯正"及"优美"四字真言!
  不过,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仅仅只凭藉他著作中的那些热烈而又过于激烈的言词来批判他的话,这也不全然是公平的。如果从它的言论中断章取义的话,当然就有不少句子呈显了他疯狂的气质。他常是想什麼就说什麼,毫不谨慎,他不是伪君子,也不是刁滑的外交家,但是他却会以一种鲁钝的简朴来撒谎,并且曲解真理。
  在神学问题上,谁要是与他的看法不同,他都鄙视他们有如仇人,咨意地侮谩对方,他并不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家,他自相矛盾但又不为所困。为了对抗天主教友,他做了圣经的三项驳辩,但是他却禁止他的同伙有不同的意见。马丁路德被开除教籍以後,情势对他很不利,皇帝查理五世宣布他不再受法律保障,许多大学,包括代表欧洲学术力量的巴黎大学也在内,都宣布反对他,英王亨利第八也曾抨击马丁路德,当时却有日尔曼的诸侯,为了政治上的利益冲突而介入这场风波,特别是马丁路德所在地的封主,也就是萨克松尼的选侯,把路德带往伐特堡,加以保护。马丁路德就在此时此地,将圣经译成德文,萨克松尼的这位选侯,准许路德的朋友放弃天主教,还准许司铎结婚。一五二五年,路德自己也和一位离开修会的修女结了婚。
  当时,德国的皇帝查理第五去了西班牙,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诸侯,自动组织了一个联盟,为的是保护天主教教会,联盟领导人是查理第五的哥哥斐迪南大公爵,以及日尔曼南方的主教兼诸侯。而与路德应和的诸侯和萨克松尼选侯则组织了道却联盟。一五二六年,德国的国会为了避免引起内战,做了以下的决定和公告∶「在即将召开的大公会议,解决彼此的争端以前,各个诸侯在其所辖的地区,可以自由选择或约束他所愿意的宗教」,因此,不少的地区改变了信仰。一五二九年,国会又再公告说∶「在召开大公会议以前,不容许再有改变信仰的事发生。」公告发出後,有六位主教和十四个城市起来反对这项公告,因此他们被称为抗议教派,或者是称之为誓反教派。而在我们中国,一般翻译为基督教或新教。其实,基督教这一个名辞包括了一切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连天主教和东正教也包括在内。
  皇帝查理五世一直不放弃天主教和新教之间达成协议的希望,所以在一五三零年再一次在奥格斯堡召开会议,新教徒在会议中陈述了他们的看法,他们编写了所谓的奥格斯堡信条,这是新教教义第一次汇集的正式纲要,足以表明路德的思想。所以,双方无法达成协议,隔年新教徒组成了一个名叫斯马开德的军事同盟,形成了一种政治势力,而且还拥有一支军队呢。
  日尔曼境内,分成了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阵营,造成了绵延不断的内战,一直到二十五年後的一五五五年,彼此在奥格斯堡签订了和约,有了一段暂时性的和平。和约的内容可以综合成三点,第一点呢,他们根据一五三零年所定的奥格斯堡信条,路德教派在日尔曼帝国境内的地位与天主教相同。第二点,帝国境内各地区的宗教信仰应该由诸侯领主来决定,而不是由一般百姓自行决定,假如有人不愿意接受该地区诸侯所选定的教派,那麼他们必须离开这地方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不必改教。 第三点,凡是神职人员兼任诸侯的主教或修道院的院主,只能私自个别改信路德教派,而在改信路德教派之後,他也就丧失了他的封地,因为土地并不属於他们继承的产业。
  奥格斯堡和约签订以後,至少呢,在表面上和平降临到日尔曼境内,根据条约的内容,由封建的领主而非圣经来决定百姓的宗教仰,也就是说,一般百姓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他们信仰那一种宗教,得受封建领主的控制, 而他的子孙又可随意尹动教义。领主要百姓信什麼教派,百姓就得信仰什麼教派。从此以後,「属谁管辖,便得信奉谁的宗教」这一句话,也就成了德国公民权的惯例。日尔曼帝国境内宗教统一的情势,也正式结束。奥格斯堡和约中,这种由封建领主决定人民信仰的原则在当时,对这股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潮流,给予一种固定的限制,也从这时候开始,日尔曼的疆土分裂成大大小小的领域,平民百姓各随自己的领主皈依不同的派别。新教徒不承认教宗和大公会议的权威,不接受教会的训导权,也不接受主教和神父的祝圣、弥撒圣祭以及对圣母玛利亚和圣人圣女的敬礼、圣事与善工的补赎价值、告解圣事、一部分圣经的解释等等,只保留了天主圣三的道理和对耶稣基督神性的信仰。
  奥格斯堡和约签订时,马丁路德已经在他的故乡埃斯勒本去世九年之久,这时候,德国北部、瑞士、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英国都已改了教,法国境内正在试图改教。本来,他对自己的改教似乎应当知足的,然而事实上,他的晚年却笼罩在愁闷的心情中。在他生前,已经看出他自己在许多点上是失败了。无数的社会动乱,虽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但是他的偏激思想,却是真正的导因,他也曾经为他所亲眼目睹的德国道德衰颓而悲伤,他蓄意想要改革教会,但是却造成了教会的分裂,这显然不是他始料所及。他愿意使在德国的教会摆脱罗马的政治权力统治,结果却把各国的教会放在世俗君王的权力之下,使他更生气的,应该是他的徒弟之间的争斗,连他所坚持的「只要信,就能得救」以及圣体圣事的道理,也被他的门徒反对,他确实不愿意看到弟子分裂,但是路德言论本身,就已经注定,非分裂成无数的派系不可。
  他自以为对圣经有精确研究,他只认定他个人对圣经的看法,不容许别人也有神恩以解释圣经,他实在缺少了圣人的谦虚,他掘开了教会分裂的洪流,给信仰基督的世界造成了四百七十多年来长久分裂的遗憾。
与犹太人的关系
  路德对犹太人的排斥对纳粹德国的历史影响有很大的争议。
  1523年路德在《耶稣是一个犹太人》中强调耶稣是从神的人种中来。他将犹太人的社会上的隔离看作是「完善」犹太人的标志。他希望教会改革後犹太人更容易皈依为基督徒。但路德对犹太人对宗教改革的反应非常失望,他变了一个犹太敌人, 在《写给一个朋友反对犹太人的信》(1538年)和《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1543年)中:路德将犹太人与魔鬼置於一地,称他们为基督教最大的敌人,并引用新约中反犹太人的章节来证明他的观点。路德在《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中写道:" 这些犹太人是如此的绝望、邪恶、毒意和被魔鬼所占据,1400年来他们是我们的疟疾、鼠疫和所有的不幸,而且还一直是。他们是真的魔鬼。假如我能够的话,我希望将他(犹太人)打倒在地上,在我的愤怒中用剑将他刺穿。是的,他们将我们(基督徒)束缚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中,他们让我们劳汉耕作来赚得金钱和财产,而他们自己则坐在火炉後面偷懒、睡觉、烤洋梨、吃、喝、享受,用我们劳作来的财产,用他们的高利贷将我们和我们的财产束缚在他们的链子上,然後还嘲笑我们,对我们吐痰,让我们劳作,而他们却成了懒惰的地主……他们成了我们的主人,我们成了他们的仆人。"
  他然後列出对待犹太人的七步计划:
  ●第一,燃烧犹太教堂和学校,所有无法烧的东西都埋到地里,这样无人可以再看到它的一砖一瓦。我们应该这样做,奉献给我们的主和整个基督社会,让神看到,我们是基督徒。
  ●第二,同样破坏和摧毁他们的住房,因为他们在他们的住房里做与在他们的学校里同样的事。然後象吉普赛人一样将他们圈在一个大厅或畜栏里,好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国土内他们不是主人。
  ●第三,没收所有他们的书和经书,因为在这些书里他们传播偶像崇拜、谎言、诅咒和对神的诽谤。
  ●第四,禁止他们的拉比教书。
  ●第五,不向犹太人提供保护,不许他们使用街道。
  ●第六,禁止他们放高利贷,没收他们的钱币和金银。
  ●第七,给年轻和健壮的犹太人镰刀、斧头、铲子、纺织机,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赚他们的面包。 
  这七条今天看上去象是在号召後来纳粹针对犹太人施行的一些措施。而实际上希特勒只是劝他的党员人道一点而已。因此路德当时的动机非常可疑。为此路德会在前年要公开道歉, 可是主流基督教并没有任何回应。德国网,德国地图,德国,德国,德国,德国论坛,德语培训,德国护士
路德和迫害巫婆
  路德深信人可以与魔鬼达成协议、崇拜魔鬼和进行邪恶的魔术。因此赞成法庭惩罚巫师和巫婆。正如:旧约中的「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出埃及记》22,18)。1526年5月6日路德在一次针对巫婆的布道中就引用了这句话。
  他叙述了对巫术的深刻憎恶,对被怀疑的妇女的无情判决表示欢迎:" 处死女巫是正义的法律,因为她们会造成许多破坏,至今人们忽视了这些破坏。她们从其他人家里偷牛奶、奶油和所有的……她们将儿童变成别的东西……她们在人的膝盖中造成神秘的病,使得人身摧残……她们造成身心摧残,她们酿造魔剂和召唤魔鬼,散布仇恨、炙爱、坏天气和对房屋和田地的破坏,从一里以外或更远她们就可以射魔箭,而别人察觉不到……, 女巫必须被处死,因为她们是小偷、奸妇、强盗、杀人犯……她们破坏巨大。因此必须被处死,不只因为她们造成破坏,而因为她们与魔鬼接触"。 路德明确地赞成对黑魔术处死刑,而且这一点上特别敌对妇女。在上述布道中他五次说"她们必须被杀"。
结论:
  基督新教的形成其实只是因为这位粗爆的 ,好酒成性的,随意改圣经的,惧怕父母的,惧怕炼狱观的,惧怕圣经律法的"伟大" 马丁路德所引发. 使一个被压制了200年的改革要求爆发出来而已, 可是, 他却建立了另一所思想牢狱。即使马丁路德对後世影响如何深,但其人格一点都不伟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