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网约车巨头陷入困境:一个断臂求生,一个
原标题:两大网约车巨头陷入困境:一个断臂求生,一个年亏70亿败走麦城
最近几年,网约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互联网出行规模为2120亿元。千亿元的网约车市场规模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据预计,在2019年,我国的网约车交易规模将会超过3000亿。巨大的市场缺口、等待挖掘的市场利润大蛋糕,吸引了众多新竞争者的入局。
据悉,截止到2018年年底,国内已经存在着大大小小的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美团、携程、高德等更是跨界布局网约车市场。广阔的网约车市场,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情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约车巨头们可以发展的顺风顺水。其实,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环境,依然掩盖不住网约车巨头们所面临的寒冬。
在网约车行业诞生初期,“拼价格”成为网约车巨头们快速发展的利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一些安全事故的产生,“拼服务、拼安全”已经成为网约车市场的重要话题。在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相继有两家巨头企业陷入困境:其中一个断臂求生,而另一个巨亏经历巨亏,败走麦城、退出中国市场。
上一年,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接连发生意外,这不仅让媒体和用户更加注重网约车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也将滴滴出行推上风口浪尖。滴滴不仅需要加强安全监管措施,而且也下线了它的顺风车业务。
顺风车业务在滴滴出行的运营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媒体发布的一份数据,可以给予我们一个较好的答案。知情人士曾这样表示:“顺风车净利润占据了滴滴净利润的9成,每年环比50%的增长,承担了滴滴的主利润来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顺风车业务堪称滴滴出行的“左膀右臂”。在重压之下,滴滴出行下线顺风车业务,无异于一次断臂求生。
今年早些时候,滴滴出行打造出了“特惠拼车”功能。此外,滴滴相关部门更是发布公开信,列举了半年以来,滴滴顺风车在安全方面所做出的若干举措。这些动作被外界解读为滴滴顺风车业务即将回归的信号。也许有一天,倘若滴滴顺风车业务真的可以回归的话,滴滴出行目前所面临的亏损困境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除了滴滴出行外,还有一家网约车巨头陷入困境,它就是美国科技公司Uber。提起Uber,可能大家依稀还存在一些印象。在网约车行业诞生初期,Uber为了扩展它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可谓是煞费苦心。进入国内市场之初,Uber就直取私车市场的资源整合,这明显异于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市场推进步骤。倘若不是“滴滴”、“快的”的促销乱战,以及出租车行业的激烈狙击,Uber,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搅局者可能并不会很快就兵败麦城,巨亏退出。
早些年,Uber公司曾表示,面对滴滴等对手的激烈竞争,它每年在中国亏损超过10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约合人民币70亿元左右)。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连年高额亏损,可能是Uber最终将其中国业务、品牌和数据等卖给滴滴的重要原因。
如今,早已退出中国市场的Uber,和滴滴出行一样,仍未摆脱巨额亏损的困境。Uber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它实现了11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虽然Uber在去年的订单总额突破500亿美元,但是仍存在着较大的亏损。
虽然滴滴出行、Uber目前依然摆脱不了亏损的窘境,但是它们在网约车市场的领先地位短时间内依然难以被撼动。随着网约车规则的持续完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滴滴出行、Uber可以逐渐走出亏损困局,提交更加靓丽的财报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