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原版:大热的区块链,能否承载报业版权
原标题:人民网原版:大热的区块链,能否承载报业版权保护的未来
2009年区块链技术诞生了,被誉为第二代互联网或者价值互联网。所谓价值互联网,就是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像传递信息一样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交易或转移价值,不管是像钻石和土地等实物资产,还是证券、数字内容版权等数字资产。于是,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开始关注这一新技术,希望它能给媒体带来相应的版权价值。
▲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 胡怀福
再过一个多月,就将迎来中国数字内容区块链版权联盟成立一周年。一年前的6月9日,在首届中国报业版权大会上,由中国报业协会和全国100余家报社共同发起,以“建立数字内容行业的新型商业共识、构建互惠共赢的产业协作关系”为宗旨的中国数字内容区块链版权联盟成立。
“那时候,区块链的概念并没有现在这么火热,大多数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也仅停留在非常初级的层面”,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直言,当下,在各个领域都被寄予厚望的区块链,或许将为中国报业版权保护领域多年未解的难题打开一扇窗。
有助于培育良性 数字版权生态环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区块链现在是个热词,您对区块链是怎么理解的?
胡怀福:区块链是伴随着2008年提出的比特币概念而产生的新兴技术。由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这样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人民日报》日前整版刊发文章谈及区块链,按照相对通俗的解释: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可追溯、记录不可撤销等特点。这种特点,极大地改进了传统的、依赖于中心机构进行账本记录的安全性和可信性,也因此获得了科技和产业界极大的关注。
具体到报业而言,区块链自带的五大特征,将会给报业融合发展带来更为高端的技术升级和模式变革: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驱动报业媒体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价值的传输系统;分布式数据储存特征,可有效提升报业媒体的传播效率;点对点传输特征,可促进报业媒体数字版权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发展,培育良性的数字版权生态环境;共识机制特征,可推动报业媒体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增强报业媒体的公信力;加密算法特征,可提高报业媒体数据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区块链新型模式的应用,在全国报业系统中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相信,区块链自带优势特征的叠加,不会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场深刻的化学反应。我们正在密切关注,区块链对报业媒体数字版权的保护,只是区块链应用研究中的一个缩影。
版权管理和风险管理成媒体面临新课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报业的版权保护呈现出哪些新的内涵和外延?
胡怀福:由于网络化环境和数字时代的特点,数字内容极易被复制和传播,这不仅极大增加了报业媒体内容版权保护的难度,也增大了媒体自身的侵权风险。如何用互联网方式来解决版权流通和版权保护,成为影响报业版权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媒体内容传播呈现发布即时化、渠道多样化、传播高速化的特点。报业媒体的“报网端微”的不断增加,在有效拓展了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仅以版权保护为例,就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难题:其一,对盗版复制无能为力,报业媒体的原创内容数字化后,数秒内就能被全盘复制,然后被瞬间N次分发,面对原创内容被海量分发,报业媒体几乎无法溯源,只能“忍气吞声”;其二,对传播效果“无以知晓”。由于报业媒体对内容的多个发布端所发布的内容缺乏统一管理,因而对内容的传播效果几乎是一无所知。我们看到,很多报社发布的传播效果数据大多数是估算的,没有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时间一久,报业媒体与读者或用户的信用感越来越小,报业媒体的公信力也会逐渐丧失;其三,对改头换面“无以掌控”。一些盗版者对原创内容从粗暴复制升级到改头换面式的“洗稿”,对原创内容进行断章取义,容易引起意识形态的混乱,不利于对意识形态的 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