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不可战胜?中国的互联网江湖还远远没走到下
原标题:BAT不可战胜?中国的互联网江湖还远远没走到下半场
有关BAT已经瓜分了中国互联网的故事这两年经常听到。包括前一阵我写了一篇一百多万阅读的上海掉队互联网的文章之后,也有很多上海的业内人士来找我讨论,反复强调BAT的不可战胜。
我发现老网民和现在的小年轻有个区别,我们看互联网许多公司和大佬都会带有一些情怀,会想起很多他们当年的江湖故事。而不是机械的分析当下的净利润和数据。
比如说起搜狐,今天很多人觉得他比起BAT掉队了,但对于很多90年代末就上网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Chinaren这是比人人更早的东西,2000年初的时候每个班级都在上面有自己的主页,如果能找回当时的照片,我想很多人今天依然会登陆乃至付费。
2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根本没有内容,上网除了找mm聊天或者上外网之外根本不知道干嘛。是搜狐新浪网易这些门户苦苦做内容,才慢慢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上网。也就是传说中的“三大门户”时代(美国类似的时代叫雅虎时代)。
有了内容,搜索才有东西搜;有了内容,社交才有信息流传递;有了内容,电商才有引流口碑。今日的BAT,正是踩着昔日三大门户创造的新闻资讯市场发展上位的。
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悲哀——当年三大门户把网民当大爷,每天供着,各种讨好,BAT把用户当傻瓜,各种流氓,在一个领域做大做强到 寡头,然后再横向扩张侵略别人。结果现在流氓的都纷纷上位了。
根据张朝阳自己的说法:
“物理大爆炸理论研究宇宙开初的前几秒钟特别重要,同样中国互联网的前几秒钟也是特别重要的,当时的很多做法都影响到现在。那前几秒钟,中国互联网从95年、96年开始一直到2003年、2004年,几乎是一部搜狐的历史,那时候的贡献非常大。后来天下大白天下大亮,大家都知道怎么做了,那时候没有人知道。”
为什么我至今觉得2000年代初是中国互联网最黄金的时期?英雄生乱世,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最好看的是刘备入蜀之前的部分,因为当时群雄并起,各种势力此起彼伏,以至于一个马弓手都能大放异彩。到了三国后期,大家彼此格局稳定,你盯我我盯你,内部阶层固化,这故事就没有太多讲头了。
幸运的是,我认为现在依然没有谁能一统天下,即便是BAT。就比如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看清百度恶心的一面,开始用搜狗搜东西,搜狗搜索现在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开始对百度搜索弯道超车。看好搜狗搜索慢慢蚕食百度搜索的份额。这个行业的特征就是这样,没有恒强的公司,只有不断抓住时代机遇才能保持地位或脱颖而出。
这几年来互联网圈子和金融圈子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金融圈子往往很了解互联网,对于互联网里的各种平台,产品,财务指标,估值,乃至人物江湖,可以做到张口就来。有时看一些金融从业者写的互联网产业分析的文章,先不论其结论正确与否,至少眼界和格局是互联网大佬级别才有的。
而反过来,互联网业界对金融的了解那就差的多了。
互联网的大佬们因为融资的关系还多少会去主动了解和学习一些财务知识,但也仅此而已。往下的雇员就很少有懂金融的。关于这一点我是从两者的教育背景来解释的——金融圈子的从业者来源要更多样,政商法经理工文,学什么的人都有,和各行各业的联系也广阔。而互联网圈子则基本以理工背景为主,这些人更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程序员文化浓重,和人打交道是弱项,往往无法跳脱出数学智商上的优越感。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互联网行业是我们当下时代的宠儿,另一方面互联网江湖里的人却往往呈现出和时代地位所不相匹配的狭窄和短视,例如,总觉得是自己的互联网在改变世界,而看不到自己的行业被各方力量和时代撕扯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