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悄然兴起了一股“买卖P
原标题:近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悄然兴起了一股“买卖P2P壳”热
借壳上市、买壳卖壳,这原本是A股市场的事,不过,近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悄然兴起了一股“买卖P2P壳”热。
2018年,对于所有的网贷平台而言,完成备案成为第一要务。
按照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随着网贷备案的临近,P2P平台变得突然紧俏,业内一些“求购P2P平台”的消息经常见诸于各行业社群内,有些中介专门经手起了P2P壳生意,“现在不仅是行内,甚至是行外私募投行的人都蠢蠢欲动,想要收壳。”
P2P买壳生意火热背后有着合理的逻辑:买卖一方想套现走人实现金蝉脱壳,另一方想捡个便宜的平台,对于一些实力弱小的平台,在高的备案门槛面前,退出或转让平台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看似热闹的卖壳生意后,条件却并不低,很多买壳方是冲着平台备案而来,获得备案相当于获得一张类金融牌照,但是相对于上市公司成熟的壳市场,P2P壳存在着估值、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有中介直言——看似火爆实则交易成功的少。
丰富的壳资源
《通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对于验收合格的P2P平台,予以备案登记,确保其能够正常经营;对于积极配合整改验收工作但最终没有通过的平台,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或引导其逐步清退业务、退出市场,或整合相关部门及资源,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并购重组等。
眼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各地关于网贷备案的消息开始躁动起来。
1月3日,上海金融办已召集各区金融办开会,下发了网贷平台验收指引。上海网贷备案的原则是“从严把控、不设指标、合规一家、确定备案一家”。
1月4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主办P2P网贷合规整改研讨会,邀请深圳金融办、深圳银监局参加,会议主要是为了引导协会会员自查自纠,加快完成合规整改,实现整改验收,争取早日备案。
同一日,北京金融局下发通知强调,验收备案只求质量,不求数量,通过一家备案一家,没有数量额度等限制。“验收标准没有所谓的细则,均根据国家1+3的规定、57号文及148项规则。”
所谓1+3规定是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及北京地区2017年下发的148项整改规则。
有北京平台负责人表示,网贷平台获得备案的门槛挺高,目前北京的整改是一家一策,对应着细则一一整改。
平台在整改中,还有很多硬性指标,仅以银行存管这一指标来说,目前还不到一半平台完成。按第三方 数据,全国大概只有700多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还有一千多家平台未上线存管。
据网贷之家报告,截至2017年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931家,相比2016年底减少了517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一直单边下行,“由于平台整改进程尚未完成,预计2018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具体下降速度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从目前信息估测,2018年底或将跌至800家左右。”
“2017年6月是所有网贷平台备案的最后期限,备案大考能够筛掉一大批网贷平台。顺利备案的企业,日后自然就成了正规军,无法备案的平台按监管要求可能会封网。”一名互金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小平台来说能不能安全备案落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