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里成苏宁“提款机”,两次转型能否活出自_国际新闻

当阿里成苏宁“提款机”,两次转型能否活出自

国际新闻 2022-11-23 10:02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原标题:当阿里成苏宁“提款机”,两次转型能否活出自我

  苏宁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不是成为第二个阿里、京东,也不是从千亿向万亿进军,而是如何在后互联网时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符合时代方向的道路,探索出一条从商业零售运营商向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商双线扩张的新模式。

  张近东肯定不会想到,3年前苏宁与阿里的双方交叉持股互投,手握股价持续上涨的阿里股票,如今会成为苏宁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提款机”和“现金仓”。

  最近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已完成第二轮出售阿里股票计划,收到股票出售价款合计约15.04亿美金,预计可实现净利润约56.01亿元人民币。就在2017年12月,苏宁首次出售阿里550万股,套现9.4亿美元。最终因为这笔炒股的收入,令苏宁易购2017年净利润暴涨497.66%、达到42.1亿元;如果扣除售股获利,当年苏宁易购归母净利润为9.25亿元。可以说,因为出售阿里股票带来的营收悬殊差异之大,超出很多投资者预期。

  面对阿里业绩和股价节节上涨,带给作为投资人的苏宁巨大回报和收益,过去几年来阿里投资苏宁的283亿元,按照苏宁现有的股价,刚刚扭亏。当年,苏宁投资140亿元入股阿里,两次出售股份获利不菲后,如今苏宁仍持有阿里股份1316万股,占其总股份比例为0.52%。

  两次出售阿里股份获得的现金流,对于正处在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一系列新时代、新经济、新浪潮通道中,谋求新转型的苏宁易购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从面子上看,可以让苏宁拥有更多的底气和资本,应对各种新挑战,进行从容试错;从里子上看,已经转型10年的苏宁,至今营收规模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直在2千亿内徘徊;同时面临线下与线上一体化融合的矛盾与冲突等一系列挑战,必须要拥有更大的魄力和更强的实力来破冰。

  壹

  可以看到,从当初的苏宁电器,到首次转型的苏宁云商,再到今天的苏宁易购,转型10年来2度更名背后,苏宁的这场转型变革战役一直在路上。

  过去10年,相对于同行国美零售的转型左右徘徊、营收规模停滞不前,苏宁开启一轮轰轰烈烈的变革大幕,至今已两度更名、两次优化经营转型的重心和方向,却仍然未找到一条有别于同行、更适合于自身的新出路。

  第一次改名,从电器到云商,苏宁的经营重点从线下的家电专业零售,向线上的综合性商业零售平台的转型。涉及公司两大经营业务和经营能力转型:一是从线下实体店,到线上的电商网购平台;二是从专业的家电零售商,到多品类的综合商业零售商。前者的转型,考验的是苏宁团队双线、多平台的经营和作战能力;后者的转型,考验着苏宁在短时间内的多品类朋友圈的建立和打造;

  在经过8年来的持续投入,甚至是战略性亏损之后,苏宁的品牌认知开始从专业的家电实体店零售商变身为一家综合性的商业零售商,但是在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多品类商业零售平台的双线聚客、引流能力等方面,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家电仍然是苏宁留给处界最大的印象,也是带给苏宁营收最大的业务支撑。

  如今从云商到易购,再次开启一轮从线上线下的综合零售商,摇身一变成为零售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苏宁这一举动既是跑马圈地也是突围自救。在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性商业零售平台还没有完成建立并形成的背景下,苏宁就快速转向零售服务能力和品牌的双输出,既是迫于外部零售环境的快速多变,也是要借此反向倒逼自身体系的裂变与成长。但是带给苏宁的考验和挑战,却是“ ”的:人、货、场再构,以及隐藏在背后的资金和团队能力。

  可以说,在短短10年的时间,苏宁的两次大的战略转型,虽然在内容和思路上有传承与相促的关系,但是在企业经营和商业竞争中却是相对割裂的。从电器到云商,还是围绕消费市场语境下,经营品类和业务的扩张;从云商到易购,则跳出消费市场跨入商用市场的服务能力输出,是基于多品类业务经营能力下的平台输出,要考虑的不只是自身,还有对方的场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