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角力迎来拐点, 与生态成未来胜负关键
当前的中国市场,天猫、京东、唯品会三分天下。并且发展至今,各自的模式特征早已显现,分别为天猫的集市平台模式、京东的传统B2C模式以及唯品会的特卖+模式,三种模式占据了国内B2C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按GMV进行计算,2017上半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开放平台式与自营销售式,不含品牌电商),天猫排名第一,占50.2%份额,较2016年上半年下降了3%;京东名列第二,占据份额24.5%,同比上升0.3%;唯品会位居第三,占据份额6.5%,同比上升2.7%。
不过,在三大电商平台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互为矛盾的发展方向。例如,模式发展的轻与重、注重规模还是注重利润、着眼现在还是面向,抑或优先构建还是选择打造 闭环……在这些互为矛盾的发展取舍上,电商平台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殊不知,电商的发展已经一个巨大的,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如何选择 发展路径,迎合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成为电商平台们对发展的挑战。
轻重模式的选择:各有千秋,重模式后劲更足
如果说电商领域只存在两种模式,那便是轻模式和重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布于在线零售市场的每一个细分领域。众所周知,电商平台模式的轻和重决定着平台们的发展方向,而从总体上看,电商平台在模式发展的轻和重的选择上并无对错,区别在于选择了轻重模式对于平台发展的利弊。从轻与重的选择上看来,三大电商平台各有千秋。
天猫:身为轻模式的代表,天猫属于不需要自己囤积货物的平台模式,其主要将卖家和买家两类人群的需求整合起来,提供场地和流量来源等,从中获取利润。诚然,这种轻模式为天猫带来了用户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迅速扩大了规模。然而,并不是所有电商平台摸索到这样一套经营模式就可以一劳永逸,电商平台要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良性发展,必须有一套长远的布局规划。
京东:与天猫不同的是,作为一家传统B2C的在线零售企业,京东不仅有自营商品,还有许多商家入驻开店,是轻重并进的商业模式。从其自营的重模式来看,京东有独立物流,除了货品的生产过程,京东参与了后半部分的全部环节:如仓储、配送、营销等,这些全部由京东包揽,其有着封闭的物流体系。
有目共睹的是,京东这种从消费者购买商品到配送到家的“一站式”服务,使其在消费者群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也成为众多消费者购物选择京东的理由。不过,为了与天猫竞争,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京东之后又对外开放其电商平台,这一商业模式的转变,也使得京东开始接受商品质量的严峻考验。
唯品会:以特卖+模式为代表的唯品会,采用的是自营货品、自营仓储以及自营物流的重模式。为实现自营仓储的目标,唯品会与多家航空公司达成战略目标,建立航空货运的专属舱位;此外,唯品会还有遍布国内外的4个保税仓,11个前置仓以及12个海外仓。在物流建设上,唯品会自主购买土地、自主设计和投资,同时在物流上采取自主运营的方式配送到户。
在这些严密的措施之下,唯品会的商品复购率高达80%以上,建立了高粘度的用户群体。与此同时,唯品会还推出了十重保障的 保障链条,其商品品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可以看出,唯品会的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综合来看,三大电商平台的轻重模式各有千秋,只是对比之下,轻模式利于前期的用户积累,但后期发力不足。而重模式在口碑建设和用户粘度的提升上凸显了自身优势,重模式后劲会更足。
重规模还是重利润:均衡发展
众所周知,对于一家电商平台来说,实现规模和利润的平衡是较为理想化的状态,只是在各自模式的限制之下,规模和利润难以实现均衡发展。因此,在注重规模还是注重利润的发展取舍上,还是由企业的模式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