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二战的策源地加战败国,因此在战争结束_国际新闻

德国是二战的策源地加战败国,因此在战争结束

国际新闻 2022-11-23 10:18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是二战的策源地加战败国,因此在战争结束后,遭到了雅尔塔体系的制裁,被战胜国分区占领。冷战的序幕拉开后,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基本主导了的秩序。在苏、美对峙的历史背景下,在1949年分化为东德、西德两个政权,继而成为了冷战的前线。在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是苏、美军事对抗的“前沿基地”。
 
在冷战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东、西两个德国之间也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其中,东德实施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治理国家;而西德则实施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凭借西方普世文化巩固政权。两德分离了40余年,以现代史的进程来看,这个时间算是比较长的。40年的“各为其主”,也使得两德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相对而言)。
 
但是,纵使东西差异已经出现,但德国还是克服了差异,并最终完成了统一。1989年,横亘20余年的柏林墙轰然倒塌,两德统一的一大障碍被扫清。1990年9月12日,两德与苏、美等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为接下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法理基础。1990年10月3日,东、西两德正式统一,持续半世纪的分裂历史就此划上休止符。
 
那么,德国为什么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统一事业呢?其实,这其中除了冷战进入尾声、苏联战略收缩、苏美关系缓和等因素外,还离不开两个德国自身的几大努力。
 
从政治上讲,“新东方政策”的推行,是两德统一的前提条件。冷战初期,两德受制于大国的影响,无力完成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两个德国也相互不服,例如西德的“哈尔斯坦主义”就拒不承认东德的合法性。发生于1953年的东德“六一七”事件,本可以在客观上促成两德统一,但终因大国间的博弈而没有实现。在此之后的50年代~60年代初,由于苏美对抗逐步升级(柏林墙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两德统一进程一度放缓。
 
不过,到70年代时期,历史有了转机。这一时期,美国由于深陷越战“泥潭”而被迫收缩战略,苏联为了保持已取得的优势,也暂时不想扩大争端,冷战局势稍微缓和。于是,以勃兰特为首的西德政权,便推出了“新东方政策”,以承认东德为前提,加强与东德(以及苏东各国)的联系与谅解。由此以来,东、西两德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时也愿意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商量问题,这就为将来的两德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经济上讲,双边贸易的增加,是两德统一的物质基础。50年代时期,由于相关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德国统一的问题被暂时搁置了起来。不过,两德虽然在政治上相互对峙,但是相互间的贸易、人员交流却并未完全中断。1945~1961年,有数百万东德人逃往西德,同时也有大量西德人迁徙到东德。此外,两德之间的经贸等关系也在保持着、发展着。
 
70年代之后,冷战局势稍微缓和,两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1972年12月,两德签署了《基础条约》,贸易往来日渐增加。1950年,两德贸易总额为7.45亿马克,1973年则为56亿马克,1980年以后突破100亿马克。与此同时,两德之间的技术交流也在稳步进行。贸易往来的增加,大大抵消了两德之间的制度差异,使得两德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从实力上讲,两德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两德统一的根本保障。常言道: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如若综合国力不强,就很难排除内部的分歧、外界的干涉,也就很难完成国家的统一。即便完成了统一,也容易再次形成分裂内战的局面。例如,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也在1990年左右完成了南北统一。但是,也门贫穷弱小,难以解决因统一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再次陷入内战之中,至今都没能完全平息战乱。
 
而德国就不一样了。在冷战时期(尤其是在60年代之后),东德是社会主义阵营最为富裕的国家;西德也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富国。两个德国,经济都很繁荣、国力也都比较强大,故而拥有完成统一的实力,同时也具备缩减隔阂与差异的能力。此外,虽然德国的国土上有苏军、美军和英军驻扎,但是在苏美关系缓和之后,这些驻军也不再阻止两德统一。由此一来,两德统一的最大障碍也被扫清,实现最终统一,便是历史大势所趋了。
 
不可否认,德国为了完成国家统一,花费了许多钱财,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两德统一后,德国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也尚没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但是两德实现统一的这段历史,却仍给了人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只有自身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有效借助历史浪潮的推动,并主宰自身的命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