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第二梯队是否真的将全军覆没?寒冬中
原标题:共享单车的第二梯队是否真的将全军覆没寒冬中的线下复兴?
于用户而言,共享单车在这半年多来从新鲜与便利,变成了惶恐与担忧。作为一种满足用户即时出行需求的产品,用户对品牌依赖的养成,来自于庞大供车量带来的足量单车服务。通俗点说,就是在你想骑某某品牌单车的时候,100米内就有车可骑。但这背后需要的实力是建立在公司良好运营的基础上,现如今第二梯队的单车的运营能力已无限趋于零。
“酷骑押金退还困难”、“小蓝单车寻求收购”、“小鸣陷入押金问题”等等新闻,跟半年之前各家创始人的宏图壮志相比显得有一些心酸,用户也陷入了退押金的旋涡中,这些单车好不容易与用户建立的信赖一去不复返。
这个冬天,它们是壮士断腕亦或是绝地求生共享单车的第二梯队是否真的将全军覆没
共享单车是寒冬中的线下复兴
年年喊着“资本寒冬”的创业圈,从去年开始似乎真的凛冬已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6年12月初,整年创业公司共倒闭、停业364家,其中金融业占比 。另外,2016年全年新增创业公司数量同比上一年骤减76%。VC、PE的投资案列数大幅下滑31.97%、额度也同比下降0.2%。在此种情形下,共享单车却开启了线下模式的另一场狂欢。
在线上流量紧缺的时代,摩拜、ofo、优拜、小蓝、小鸣、酷骑等品牌依托于新场景的发现,以及线下庞大流量入口的地位,让投资圈趋之若鹜,一时之间资本纷纷入局,想乘着乱世初创一统江湖。但时至今日结果也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第一梯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先发优势,后入者优拜上个月刚接入海外资本,成为第二梯队中为数不多保持融资势头的企业,小蓝、酷骑深陷资金困扰,押金问题时不时成为网络焦点。
狂潮总有冷静下来的时候,小众单车品牌的倒闭与退出,是否预示着这个市场最终会如同网约车一样,在资本的力量下最终演变成为寡头垄断的局面正如优步的目标 ——“make transportation as reliable as running water, everywhere, for everyone.”一样,共享单车同样试图把单车这一物资降维,让它成为“水”、“电”一般的生活必需品,但这远远不是一家单车品牌能做到的事。
混乱中的前行
没有人想当失败者,入局者都在竭尽全力避免自己不出局。对于需要投入大量线下硬成本的共享单车而言,资本永远是逃不开的话题。
摩拜与ofo作为头部最耀眼两个共享单车项目,坐拥先发优势,其吸纳资本的实力无须赘述。但在光环之外笔者却注意到了上月接受了海外融资的优拜单车。投资方是加拿大当地马修特里爵士(Sir Terry Matthews)创立的家族基金,总金额为数千万美元,将用于海外市场的落地、拓展及运营。
(同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亮相的优拜新款单车)
可以说,在一众第二梯队品牌出现了押金问题,小蓝的出海计划连影子都看不见的时候,优拜默默扛起了第二梯队冲锋的大旗。直接跳开了国内 资本已经被两位老大哥尽收囊中的窘困局面,引入海外资本的同时,并在其帮助下,成功打进了加拿大市场。当刘备占据了“荆州”的时候,生存无忧的他正式开始谋划三国鼎立的野心。对于优拜而言,共享单车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拿下融资并 开拓加拿大市场,第二梯队中活得最滋润的优拜是否也有三分天下,乃至是对抗可能出现的MFO(盛传摩拜与ofo合并)
问题随之而来,优拜拿什么去对抗摩拜和ofo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对抗的决胜点是什么
(一)因口碑而生,应口碑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