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业发展特点
国际新闻 2022-11-23 11:01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较为发达,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但是土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在此条件下,依据农业资源现状提出了农业4.0,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及产业拓展等全产业链更高层次的集约化、协同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源的限制,最终实现农业产业智能化、精准化、高标准化,农民职业化、富庶化,农村生态化、城镇化。
1生产智能化与精准化
德国农业4.0实现了农业的智能化与精准化。在基础信息数据获取方面,拥有先进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卫星系统,用于完成土地面积、自然环境等的数据采集、贮存、分析、加工,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作物测产,为制定农业有关的补贴政策、土地利用规划和精准农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数据支撑。
在农田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大型农业机械,使其精准完成诸如播种、施肥、除草、采收等多项功能。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完备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监测数据库,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提供理论支撑,用户通过电脑登录,获取各种农业生产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并建立各种辅助决策模型。
德国的农业4.0不仅减少了大量人工,而且通过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以及全产业链的实时监测与防控,实现了农业生产精准化,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2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化
德国政府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所有环节的全部内容整体推进,使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连接顺畅,形成系统、完整、高度协同的产业体系,上下游产业增值效应明显。
另外,经过长期的发展、调整和整合,德国农业形成了种类多样、遍布农村、服务优良、高度协同的合作社组织,同时配以信息化服务平台、健全的法规、严格的监管审计制度、“民办公助”法制化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合作社组织的相互连接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工、商、政府之间的界限,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减少了周转环节,大大提高了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
3农民普遍职业化、富庶化
德国农业4.0时代,农民不仅要经过系统教育或严格的职业培训和进修,还要经过考核才具有从事农业的资格。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构建实用、高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教育立法推进培训工作的实施。
在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培训种类多样,并且渗透到包括企业经营、财务核算、补贴申报等在内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德国农民实现了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全才。
在职业化农民的经营下,德国农业生产多功能化特征明显,种粮农民除了可提供粮食、食物外,还利用条件发展生物能源、再生原料等产业,农民经济收益来源广,收入得到很大保证,实现了富庶化。
据德国农业部2021年11月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德国农业销售总收入(动物类和植物类产品总和)达到474亿欧元,同比增长5.8%,创下几十年来最高值,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前一年增加近18%。
在种植业领域,谷物和油料作物的市场行情向好。谷物(包括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的销售总额达到70亿欧元,比上一年高出约42%,相比2012年创下的最高值增加了12亿欧元。其中,小麦的销售价格比上一年上涨5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德国新鲜蔬菜需求增长,市场行情同样喜人。菜农年均收入超过6.5万欧元,露天大田种植的胡萝卜、芦笋、洋葱、白甘蓝、沙拉菜等,以及温室里的西红柿,黄瓜和辣椒,总销售额比前一年增长了约17%,西红柿的价格上涨了25%,有菜农直言“几十年来都没有赚到过这么多钱”。
2021年,德国有机耕作效益也有显著提升。从2020年起,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稳定,需求增加,有机农场的利润提高了19%。一座有机农场能够创造年均6.7万欧元的利润,确保实现盈利。
总体上,根据农场规模大小的不同,从事种植业的农民总体年盈利在4.1至6.2万欧元之间。
4农村生态化、城镇化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德国农业生产全过程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如采用轮作和间作、无抗饲养、限制单位面积畜禽饲养数量等举措,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农村地区严格实施《土地整治法》,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设立欧盟专项资金,制定跨企业的一体化措施和严格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改善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德国具有十分完善的农业生态补偿体系,几乎涉及农业智能生产的各个方面,从有机化肥、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到生态农产品的加工、运输,都体现出了智能化的特征。德国农业4.0塑造了许多充满人文氛围的乡村风光,成为居住和休闲的宜人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