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修炼:学会给紧张情绪“松松绑”!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时间由“996”升级为“007”,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身处其中,若无法改变外界压力,我们又该怎样让自己更抗压呢?
人人都会“压力山大”
压力是一种生存常态,它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人们会受到来自自然和社会的生存压力。在家庭中,人们会受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养老问题的压力。作为学生和职场人会受到职业压力。据调查,职业压力已占到人们生活压力的76%。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会有压力。压力随着问题的存在而存在,尽管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但是对压力的感受是相同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造成心理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变化大、差距大;工作要求高,工作资源少;工作付出多,回报少;行业淘汰多,工种消失快,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工种冲击等。
“压”出来的疾病
压力的存在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积极应对处置,最终将导致生命枯竭,包括生理枯竭,即亚健康,严重将导致过劳死;心理枯竭,即心烦意乱,严重将发展为自杀。
当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出现生理应激反应,并对身体产生全方位影响。例如,心理方面会出现兴趣丧失、抑郁、注意力障碍、失眠、头痛、焦虑、恐惧等症状;皮肤方面会出现痤疮、湿疹等;骨骼、关节和肌肉会出现疼痛、肌紧张、骨密度下降等;心脏方面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脏病发作风险升高;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胃痉挛、胰腺炎等。冠心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多种肿瘤都是压力易感性疾病。2010年芬兰、英国研究者追踪受访者11年后,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了研究,证实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抑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概率较不加班人群高出60%。
压力另一个重要危害是造成心理枯竭,具体可表现为认知枯竭、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价值衰落及攻击行为。认知枯竭的特征为知识枯竭、认知功能下降、工作出错、决策失误及毒性思维。情绪衰竭的特征为烦躁、易怒、责备迁怒于他人;悲观沮丧、抑郁、无助与无望;工作热情完全丧失,简单说就是情感资源干涸了,使人无法关怀他人。去人性化特征的人们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对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满批判性,冷嘲热讽、贬损他人;无同情心可言,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价值衰落可表现为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对个人能力的否定,对生命价值的否定。攻击行为主要为攻击他人和攻击自己。
应对压力有“套路”
面对压力时,逃避或试图消灭压力都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压力无处不在。最好的方法是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乐观向上,变成“打不死的小强”。当然,心理学专家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抗压方法,大家不妨试试。
第一种是生理应对策略,就是通过放松肌肉和骨骼,调节心理状态。
见效最快也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做几个深呼吸,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那么紧张了。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随时通过腹式呼吸来缓解压力。规律的体育锻炼也是减压利器,研究显示,锻炼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减少消极情绪,分泌抗感染因子等,并且是缓解衰老的有效手段。
第二种是情绪应对策略,即以积极态度处理压力带来的情绪。
适时将负面情绪宣泄掉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但也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方法,不管不顾地宣泄看似畅快淋漓,却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新的压力。同时要做情绪的主人,防止“祥林嫂效应”,不要一味将消极表达传染给其他人,消极表达会消耗他人正能量,导致周围人的疏远。
第三种是认知应对策略,这需要人们加强认知训练。
当问题解决不了,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调节自我来化解压力。在缓解压力的过程中,乐观人格至关重要,要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便身处困难之中,依旧要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学会认知和变通,遇到消极事件时,可以尝试到事件的对立面去分析问题,重新认识解读,把消极问题尽可能转化为积极能量。
第四种是行为应对策略,要学会进退自如。
解决问题、消灭困难是我们一直所追寻的目标,但压力常常是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压力对自己有伤害时,要学会暂时避其锋芒,而后慢慢寻求方法,作长远打算。应该清楚,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更简单地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压力时,可尝试采取三级应对方式。一级方式是当压力来临时,采取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将压力缓解。当一级方式不起作用时,启动二级应对方式,即调节自己,启动情绪策略和回避危险。如果仍然无法缓释压力,个人力量无法解决时,应寻找社会上的支持力量,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即三级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