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您,是平庸还是优秀?这个几点看出来
表现最多、也够努力,得到的却不是最多。身在职场,你是甘于平庸?还是向往着一个优秀的自己?活干得不少,却长期得不到认可和提拔,日子久了,抱怨之词多了,人也不像从前那样卖力了。真的是老板瞎了眼吗?老板怎么就看不到员工的努力和优秀呢?其实可能他真的在假装很努力、一小点努力就觉得自己尽力,可能他真的很平庸。一眼看出来的那种。
每天早出晚归,是否就能代表优秀?终日忙忙碌碌,是否能够变得优秀?准点上班下班,难道就一定平庸?其实,这些仅仅是一些表象,一个职场人是优秀还是平庸?其实,看这一点就够了。
01.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能力,并有具体的成长计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长期做着不擅长的工作,而荒废了自己的专长,只会让自己离优秀越来越远。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长板,还要让它更鲜明,这需要明确的训练计划,并且让它付诸行动。
02.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职场上,你周围的同事,你选择交往的对象,都是什么样的人?优秀?还是平庸?让自己变得优秀,最好的捷径,就是和更多优秀的人在一起。如果你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充满了安于现状的气息,和碌碌无为的身影,你是选择满足,还是选择改变?优秀的人,一定自带光环,TA能够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只要你愿意靠近TA。优秀的人,一定善于自我纠错和自我教育,和TA在一起,能够让你更自律,多学习,少犯错。
03.可量化
什么叫可量化?我们先看一个工作汇报的例子:有天,你和同事小C一起被派去参加一个论坛,回来主管问,会开得怎么样啊?你说:挺好的,来了好几个大咖,有谁谁谁,还有谁谁谁,其中某某的观点特别有启发,另外竞争对手也来了几个,比如谁谁,我了解了下他们最近人事有变动……好了,你讲了一堆,主管说,“哦,还不错”。小C却这样回答:如果按照咱们top10的客户排名,这次来了8个大咖,分别是谁谁谁……其中有6位的发言,都谈到咱们公司最重点的突破方向,可见我们对客户需求,还是挺有前瞻性的;茶歇的时候,我和7位客户做了交流,对于客户比较关心的问题,记录了5个要点,全部是售后问题排名top10里面的,建议公司加强关注;如果按照上半年市场的遭遇次数排名,5大主要竞争对手都来了,A公司和B公司都是总监级别,所以下半年多半也是和这5家竞争,咱们得早作准备……主管一边听,一边微笑点头。有的新人不理解,就算很多工作5年10年的职场老人,对数字,对可量化的重要性,也并不清楚。
为什么可量化如此重要?
(1)人们天生对数字敏感:你说,“最近的市场份额我们占压倒性优势”。远不及说,“我们占有率82.7%,另外两家只能瓜分剩下的”,来得更让人印象深刻。
(2)数字更具有说服力:半年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做了4个小时的微信公开课演讲,朋友圈都刷屏了。其中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没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它只是对张小龙4小时里出现词汇的次数做了统计,它是这么说的:思维模型 0次;底层逻辑 0次;商业模式 0次;认知升级 0次;流量池 0次;黑天鹅 0次……以上2018年度热门词汇,张小龙一个都没说。而说的最多的是:用户 114次;朋友 105次;时间 43次;希望 37次;真实 18次……另外,“底线”这个词,说了4次。微信的创造者,是希望微信成为一款有价值观的伟大产品?还是追逐时髦、吸引眼球、毫无底线地赚取利益?张小龙公开演讲使用词汇的频度,说明了一切。所以我们可以说,相比其它占用时间的APP,微信才是真正的关心用户、希望成为用户的朋友、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可量化之后,数字的说服力。
(3)可量化思维无处不在: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建议,刚毕业的年轻人要尽可能进大公司。在大公司,从你入职第一天开始,就必须要把工作成果按照规定流程,填写进一大堆标准图表里。填写这些图表,有时候真的很烦,但是,这其实是在“强迫”一个毫无经验的职场人,学习如何使用可量化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这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除开工作汇报,员工的能力模型、职责划分、考评比例……管理者的精力分配、时间管理……公司的战略规划、业务演进……所有这些,都得靠可量化的数据来体现。
04.不要变成办公司油条子
老板不会觉得公司里有闲事,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员工心情不好也是自己要关心的,因为员工心情不好,可能会影响工作,影响业绩。基层员工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只关心自己的工资。所以所能收到回报的,只有自己的工资。真心希望我们,都不要变成办公司油条子,得过且过;不要为了追求合群,磨掉自己当初所有的梦想和愿望,而是在江湖里一腔孤勇,归来半生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