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假日休假相关标准明确:莫让法定假期沦为
工作10多年没休过探亲假、不知“独生子女护理假”为何物、女职工“痛经假”“哺乳假”不好意思休……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有政策明文规定的假期,在实际中因为执行难而“躺在抽屉里”。原本充满“温情与关怀”的假期,不少正沦为“纸上福利”。
很多政策明文规定的假期,在实际操作中沦为“僵尸假期”、“纸上福利”,只有极少数机关国企、外企职工能够享受到,多数企业的职工无法享受。这种现象其实由来已久,媒体网报道过很多次,很多调查数据也显示了这一点。比如,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近期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35%的男性所在公司没有提供陪产假,或是他们为了工作被迫放弃足额陪产假。假期沦为“纸上福利”,直接损害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劳动者“常回家看看”、生育子女、外出等生活造成巨大不便,饱受社会诟病。
假期沦为“纸上福利”,直接原因无疑是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缺少给职工放假的动力。另一方面,缺少强制性措施和配套政策为假期福利保驾护航。职工不知道假期怎么申请、带薪能否落实,而即便单位没有落实假期被职工投诉,也不会遭受任何的处罚,用人单位不给职工放假的违规成本很低。况且,在目前,劳动力市场整体上仍然处于供大于求局面,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使得很多劳动者担心丢掉工作,有假也不敢休,最多只是在网上或私下吐槽一下而已。
因此,要避免假期沦为“纸上福利”,有效保障劳动者休息权,首先,必须增强假期的法律刚性,用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为职工假期保驾护航,为职工维权撑腰,倒逼企业依法给职工放假。一方面,法律法规要与时俱进,修改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款,比如在一些地区,探亲假按规定只有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才可以享受,民营企业职工如同被一道高墙隔离在外。另一方面,劳动监管部门要加强法定假期落实情况的执法,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工假期。同时,配套处罚机制,对没有依法落实职工假期的用人单位,要予以处罚,提高企业不给职工放假的违法成本。
其次,建立福利假期的成本负担分担机制,减轻企业给职工放假的成本负担,提高企业给职工放假的动力。女性产假、男性陪产假、独生子女护理假等假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民生性,这决定了给职工放这类假期不能只是“政策请客、企业买单”,不能全由用人单位承担成本,公共财政应当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为这些具有社会性、民生性的假期分担一部分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再者,人社部门、工会组织等通过强化普法宣传等途径,提高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并加强法律援助,引导和帮助广大职工依法理性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