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涨了 还读mba吗?
为深造不得不再多花上7万元,对于公司人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到底要不要去读?
对于那些准备今年读mba的人来说,最近思考最多的大概就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补习班读过了,钱准备好了,工作和读书的冲突也全安排完毕,在这样周密的计划下却突然被告知mba要涨价了。
今年9月,清华、北大、复旦等多家高校把mba的价格从不到12万调整到了18.8万元,这样的差距让很多公司人一下子无法接受。
mba在2006年的时候就涨过一次价,不过仍无法减弱公司人对于这样一张金学历的渴望。即使大幅提高学费,院校们也从不担心生源。
但对于公司人来说,要不要读成了一件纠结的事。去年复旦大学mba入学新生平均年龄是27.4岁,之前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就读mba的公司人的平均年龄均不到30岁,对于这群工作时间在5年左右的人来说,18.8万接近或超过他们一年的平均年薪。要拿出这样一大笔钱来投资未知的未来,很多人开始动摇。他们不得不重新衡量一个mba到底能给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带来多大价值,投入这么大的金钱成本是否划算。
计划a:大投入期望大回报
程凝第一时间听到涨价的时候也觉得难以接受,但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她还是选择了多花7万块钱去读。
她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3年,一直想进大公司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却受限于毕业院校太一般。她觉得毕业时自己的路已经走岔一次了,mba则可以让她的学历发光,成为进入大公司的敲门砖。
她的薪水并不高,这次读mba的费用也需要父母资助将近一半,涨价后的那部分也要靠父母来负担。
尽管不断有报告指出mba毕业生平均薪酬在10万元以上,但这几年拥有这一学历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薪酬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的人也不少。程凝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努力,大投入就要让它带来大产出。
计划b:退而求其次
有两年工作经验的郭星宇准备脱产读mba,他希望能借专业知识和mba同学圈子来实现身价增值。他没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学费,所以决定退而求其次。
在上海很多人选择去考同济大学的mba,这家院校想涨到14万却错过了时间,维持原价又拥有相对知名的品牌,性价比一下子增高。
郭星宇却并没有把同济列入自己的计划,他认为在几家最好的院校涨价时,考同济的人会一下子猛增,录取机会就会减少。同时照今年的形势同济一定会扩招,如此这般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他综合了各项因素考虑,选择去读华东师范大学的mba。
计划c:曲线深造
“我这半年算是白努力了。”供职于一家500强物流公司的胡启荣沮丧地说,他决定不去读了。作为公司的一位高级经理,他说公司对mba学历并没有要求,但由于身边很多同事去读,尤其是两个下属也都是mba,这些坚定了他今年去读的决心。
为了通过考试,他花6000元报了mba培训班。当时他定的最高预算是15万,涨价超出了他可接受的范围。另一个原因是,原本他以为可以积累到很多公司中层的人脉,但同为学员的大部分是工作三四年的人,他看不到mba的圈子效应。
决定不读了,原本计划好的时间就空出来,他现在正筹备去读一个和自己工作相关的在职研究生,或者是去完善相关的财务知识,为以后的升职做准备。
韦玮
ibm组织及人力资源
转型高级顾问
c=cbnweekly
w=韦玮
c:像遇到mba涨价这种事时,需要综合评估哪些因素来决定自己是否去读?一般来说对充电或者深造付诸多少时间和金钱成本是合理的?
w:如果单从财务投资回报的角度看,沃顿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mba毕业生希望在毕业后的5年内用年薪的增加值弥补时间和学费的投入。做一个简单的测算,如果a今年的年薪是20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正常晋升和结构性调薪,平均每年增长10%的话,a若选择2011年至2012年来读两年mba的财务机会成本会是46.2万。假设a读的是复旦的mba,假设明年没接着涨价,加上学费的18万,总投资可以粗略算作是64.2万。若选择不读mba,正常工作的话,2013年至2017年的5年工作时间,共可获得年薪162.5万。如果a愿意读完mba,2013年毕业然后工作5年,起码要能赚到162.5+64.2=226.7万才能打成平手。如果通货膨胀没有加剧,国内就业形势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的话,简单做个回归,mba毕业后第一年的年薪起码要是35万起了。
c:如何理性评估深造能给自己未来带来的回报?
w:mba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深造或培训项目,相比后者关注知识获取和技能提升外,mba还有另外两个关键词:“跳板”和“人脉”。单纯为了薪酬增加而去读mba的不多,学成归来后表示失望的倒是很多。更多人是为了能实现自己职业发展序列的转换,原先做it技术的公司人读了mba之后去做管理咨询了,原先做hr的公司人mba毕业后去做市场营销了,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再来谈谈“人脉”,这现在也细分了,中低阶的人脉通常和跳板有关,大家用来做职业序列的转换;高阶人脉用来加强和拓展自己的业务,这块职能已经大致转移到emba里去了。而低阶人脉又面临facebook、linkedin之流的巨大冲击,吸引力日衰。
c:一些人因为兴趣而去报培训班,比如学第二外语或是财务,那么因这些技能而转变职业的概率大吗?
w:分别分析你现在工作和未来想要获取工作的任职资格模型,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异仅限于某些知识和技能的话,还是有可能的,只是别把任职资格模型想得太简单了。
c:通常什么时候是深造、充电的最好时机?
w:充电的最好时机就是快没电的时候,从微观角度看,面临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厌倦现有的工作类型或工作内容、厌倦现有的老板和同事或者供应商、刚经历重大的人生转变等任何需要重新收拾职业生涯状态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充电使自己电力十足。从宏观角度看,就是大家都快没电的时候,政府拉闸限电甚至大规模停电、经济衰退、失业率暴增、cpi暴涨等,甚至从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看,每年总统改选的时候,mba申请数也会出现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