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元霄花灯会_国际新闻

陕西柞水元霄花灯会

国际新闻 2022-11-23 16:57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一、灯会概述

元霄玩花灯也称闹社火,源自汉唐,盛于明代。是流传在陕南民间已久的庆祝上元佳节、祈求平安丰收的传统习俗之一。柞水民间元霄花灯会,是融合江南歌舞花灯和北方戏文花灯于一体的说、唱、舞三结合型民间娱乐活动。整个活动由花灯班头统一指挥和调度人事、安排日程,各班组均有一名负责人共同组织协调,每道程序都有比较严格地程式和规范。柞水流行的灯会节目有舞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跑竹马、踏高跷、扭秧歌、大头娃娃、哑老背妻等,表演时还有生(唐二)、旦(幺妹)、丑(花脸罗汉或打岔老者)等角色穿插表演,所有活动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参与,极具大众性、趣味性和戏剧性。

二、花灯艺术

柞水的民间花灯是集彩扎、镂刻、裱糊、剪纸、绢绣、书画、诗文、歌舞、曲乐、谜语等诸种文化艺术为一体的民间艺术。花灯品种繁多,格调各异,制作工艺有精有糙,彩扎花灯的主要材料是竹篾、高粱杆子和彩纸、纸板、纱绸。按规模分为全架灯(48盏),半架灯(24盏),一角灯(12盏),均不包括牌灯、还愿灯和报灯;按用料分有纸灯、彩灯、纱灯、羊角灯、绣球灯、缎绣灯等;按品级又分牌灯、主灯、宫灯、绣球灯、愿灯、报灯、和花样灯等;按结构造型分,有单层、双层、多层、宝珠、长方、四方、圆型、棱形、四角、六角、八角形等;从各种灯的装裱内容看,又分为人物典故、山水字画、植物花卉、飞禽走兽、商标字谜种种。

三、花灯唱腔

也称调子(调门)。主要有花鼓,二簧、小钢调,黄梅腔,柳条青,祝英台,翠莲花,赛兰花,娘裙带,牛郎棱,孟姜女,打牙牌,十月飘,情意合,小放牛,闹五更等数十种之多。各个调子都有比较固定地调式,一般由四个乐句构成,无过门和曲尾。同一调子可自编多种内容的唱词,演唱时多用本嗓,音律不受调子的严格限制。演唱中的伴奏乐器主要用鼓、钹、锣,也有配用二胡、笛子等管弦乐器参与伴奏的。鼓点以豹子头、小翻花为主。各项表演都有各自比较固定的程式,总的要求是转圈要圆,套路要连,姿势要美,美在于变,动作合拍,唱词响亮,嬉耍文明,彩文优雅。玩灯常用步法有十字步、之字步、二步半、风摆柳等。其中的十字步就是傩舞中的十字罡步等。

四、灯会程序

一般分为道具制作、散帖出灯、亮灯点光、参土地、开财门、歌舞表演、参门神、扫场子、抢宫灯、灿灯等十步。除彩龙灯和高跷秧歌为白天表演项目外,其余均从十一日晚开始,男女老幼一齐执灯,走村串户,暮行晓息,舞狮高歌,彻夜不散。 道具制作,包括制蜡,扎制各种灯具、狮子、旱船、竹马,编写彩文唱词等工序,是玩灯的准备阶段。

散贴出灯,是在出灯前把活动日程送交各接灯村寨或人家的告知程序。

亮灯点光,所谓亮灯,是在道具制作完成后,一般于出灯当日下午或前一天,由花灯班主带人拿着刀头(一方块形生猪肉)、香烛和一只雄鸡,到玉皇阁或百神庙去祭拜,表示请旨活动开始;点光是指首场出灯表演前,点燃所有花灯内的蜡烛后,请道士诵经作法数曲,执朱笔对所有道具一一点画一下,意喻开光出灯,传说点了光的道具皆有灵性。点光一般在庙前广场或住户场院右边进行。点光毕即场开演,首先由唱彩者左手提灯笼右手高举绣球,鞭炮声中引狮喝彩,彩文大意为:公元XX年上元佳节,华夏某某地民众,为贺太平盛世或求平安清洁或为还愿或庆丰年结彩玩灯。接着吟诵十请彩文,随着唱彩者的高声朗诵,卧狮渐醒,摇头摆尾,龙灯、船儿、竹马一齐出动开演。当喝彩者唱到三请瑞狮起身时,烟花腾空,鞭炮齐鸣,瑞狮起舞,鲤鱼化龙,彩船出航,马儿上道,好一派热闹拉开序幕。

参土地:即在亮灯结束后再持香烛祭品,前往土地庙前焚香祭拜,并击乐吟唱一曲恭贺土地神的花灯小调,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演出过程中,凡路遇寺庙均应敬香鸣炮、唱彩祭拜。

开财门:即灯行至接灯人家或商铺门首,先唱一段恭贺主东纳财迎福、吉祥安宁、请求开门迎灯的花灯调。

参门神:在入户首演结束时,由花灯班主一干人等,唱一折恭贺门神,祈求门神佑护主东的花灯调。

卧灯与起驾:每夜表演至天明时,赶在那一户就在那里停下来休息叫卧灯。(届时将所有灯具都放置主东家中,牌灯、主灯、宫灯和愿灯不能熄灭,除愿灯外当日所需香烛一律由该户主人供应);日暮时,众人再聚此地,鸣炮唱彩请灯出行叫起驾。起驾时必在此户再表演一番再离开赶往下一户接灯人家。

扫场子:即在所有愿意接灯人家都转完后,再沿原路回演一遍叫扫场子。扫场子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唱一道彩,彩文和唱词也与首演有所不同。

抢宫灯:民间灯会大都时兴抢宫灯的风俗。传说,在上元灯会期间,若能抢回宫灯必生贵子,如果狮子包撒落谁家定添千金。抢宫灯一般是娶妻多年未孕育子女的人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大多数都在行动前与班主商议好在灿灯前来抢,也有不商议拦道打抢的。抢灯由二人提前在预定路段,跟随宫灯伺机动手,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柄镰刀,趁打灯者不备时,从竹杆上割下宫灯捡起就跑,这时,护灯队的青年便群起而追,边追边喊,追至百米开外为止(传说,抢宫灯不追不喊不灵验)。抢灯人员多受主人托请联合行动,沿途百米远有一人接应,等待宫灯到手便接力传送到雇主家中。

灿灯:又叫收灯。是在灯节的最后一夜,选一处平坦河滩地方,把所有灯、狮、船、马的破损之处修补齐整并用纸将船底封严,集中堆放于河边,击鼓喝彩并加上一句瘟、蝗装进船舱内,一船撑向九天霄的送词,然后点燃一齐焚烧。整个活动至此结束叫灿灯。

五、道具制作及演用规则

民间花灯会一般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筹备,初十安灯,十一日傍晚出灯,十六或十七日清晨灿灯活动结束。故所有灯具、彩文唱词均应赶在初十以前制作完成。正月初五这天,全村人均按春节前的约定,到指定地点接受分工,届时由花灯班头按照各自特长日程宣布任务。

一般按照龙灯、牌灯、主灯、宫灯、花灯、龙船、狮子、高跷、乐器和彩文唱词编写分组完成,古时还有一个提蜡司(专门负责将漆树籽压榨成液体油脂,然后再在特制的模具里加棉芯,制成蜡烛供花灯使用的一道工艺)。

彩文唱词:一般由村内老先生、文人雅士3-7人组成。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和抄写传统狮彩和竹马船歌,并要根据时政及农村变化、好人好事新风尚,各行各业、各户人家特色编写新词。所有文稿必须在正月初九日前,分类编纂抄写工正交与歌郎、唱彩者预习。

花灯:灯分花灯和龙灯两大类。品类繁多,工艺复杂,应用讲究。制作材料以竹篾和高粱杆为主。牌灯、主灯和宫灯有一定讲究,须由专人扎制,其余彩灯的制作不拘一格,一般都分户完成,八仙过海各显技能。彩扎花灯最常见且能跟随主灯进入主户人家堂屋的有:八仙灯、太瓶(平)灯、走马灯等 ;不能进屋的有芥菜灯、免子灯、鱼儿灯、八卦灯、鼓儿灯、宝莲灯等等。所有花灯制作完成后,均拴挂于顶端带有翠竹叶的竹竿上,并系上红色彩带(在表演过程中再加上谜语字条),出灯时,打灯者人手一盏,或进屋或扶立场院四周,犹如星衢,烛亮灯明,光芒散天,加上刻纸镂空效果,丝光折射,流光溢彩,令人赏心悦目。

在众多的花灯队伍中,最华丽好看的还算走马灯,是整个花灯队伍中唯一能够自动旋转的大型彩灯,其灯架是选用高粱杆最上端细圆的那部分特制的,结构分三层,里层为芯是燃蜡室,中层是活动的剪纸,外层是彩罩和配饰艳丽彩纸做成的各种花朵,形如钟楼,古朴典雅。最堪称奇的是,点燃灯内蜡烛后,内芯剪纸上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便不停地自行旋转,观之如同看一场有趣地皮影戏。

牌灯:牌灯是灯头。无论玩全架还是半架灯,牌灯都只有一对,由竹篾作架纸糊内燃蜡烛而成,上画二家官像,分别手执天官赐福、万宝来朝的皇旨,分立左右。家官像中间设一槽型位置,是留与接灯主人上香的地方。蜡台两侧分书燃灯古佛之位和诸大百神之位。牌灯在出灯时走在诸灯之首,每到一户接灯人家门口,先由主人出迎上香换蜡,执灯人对揖致辞灯神临门喜盈盈,斗大元宝滚进门。然后进屋交叉换位将牌灯靠放在香火下的八仙桌两旁,等待竹马、狮子入室表演结束后,再由执灯手二人将灯请起赶到下一户人家。

主灯:无论玩全架还是半架灯,主灯也只有一对,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属多层式六角型纸纱灯组。先用竹篾作架,内层彩纸雕丝花格套彩绘图案,外套红纱绫绢罩,内外裱糊以红色 细格为主,芯置蜡烛。主灯色彩鲜艳,美观大气,是跟随牌灯入户的吉祥灯主。

宫灯:制作工艺和结构均同主灯,只是雕花格可以粗放一些并可间用绿色彩纸。一般全架灯扎两对或四对,半架和一角灯都不得少于一对。也是可以进屋的吉祥灯组。

愿灯:制作工艺和结构均同主灯,也是可以进屋的吉祥灯组。是百姓私下为求子女或求财纳福或求医或祈求平安而许下的神愿灯组,数量由还愿者根据立愿数制作,讲究是可多但不能少。愿灯由还愿者系上30公分长的红色丝带并自始至终执撑和保障蜡烛供应。

报灯:制作以篾扎彩糊内置蜡烛而成,造型无定式,可圆可方可大可小。一般为六盏分三组,是灯会表演入户前的报信灯组,属编外另灯。六盏灯的灯面分书福、禄、寿、禧、财、宝六个金字,每晚出灯后,分别由六人各执一盏,分一、 二、三报(每报两盏灯同行),先后来到接灯主户通报接灯,俗称报喜。

时间排序大约是:第一户接灯表演活动开始,头报先行到达第二家;二报在第一户活动即将结束时到达第二家;三报到时牌灯、主灯和宫灯相继临门入户。报喜时,执灯二人须作揖贺彩,头报贺词:福星高照福临门,恭请主东迎灯神;寿老东海添寿算,花灯快到府门前。二报贺词:禄位高升接花灯,双喜临门月常明。三报贺词:招财进宝福禄地,春锦花灯临府第;恭喜主东灯神到,荣华富贵春不老。头报到户,主东开门亮灯,更换堂上香蜡并另设祭桌香案,恭迎报灯入户;二报入户,主东置烟糖茶果,准备鞭炮等候;三报临门鸣炮上香、放烟花,恭迎诸灯入户,各项表演活动依序开场。这时,乡间农家小院则呈现出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的热闹场景。

扎龙灯与龙灯舞:有纸龙灯(也称火龙灯)和布龙灯(也叫彩龙灯)之分。龙灯也是选用竹篾扎成龙首、龙身段和龙尾,龙身按照农历年岁每月扎一节(闰年十三节),每节下面都装有供舞龙者手持的木柄。火龙以纸糊身画五彩鳞斑,专门在夜晚游玩。表演时每节内燃一支蜡烛,舞动起来游弋翻腾,流光溢彩。彩龙灯构造同火龙,龙身以彩布包裹,主要在白天表演,节中不燃蜡烛,所以表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别有一功。无论火龙还是彩龙,表演龙舞时,从头到尾每节一人,另由一名身着彩衣,手持长柄红色绸珠之人,在龙首前面引舞。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

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其中表演的《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手身着可开可合的鲤鱼皮外衣,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身,象征"鲤鱼跳龙门"之意。

踏高跷扭秧歌:高跷腿子有高、中、低三种,最高者三米多。制作比较简单,在刨好的木棒下部做一踏脚的支点即成,是一项自由参与的,白天随从彩龙一块表演的大众化技艺性娱乐节目。人数一般二三十人,多者上百人,表演者不但以高跷腿子捆缚于足行走,如履不地,大都能歌善舞,一路走来,吹箫鸣笛,边演边唱,同时,还能作跳跃、舞剑、劈叉、跳凳子、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扮相有渔翁、媒婆、小二哥、傻公子、道姑、和尚、小丑、还有桃园三结义、西游记、西厢记等戏文角色,他(她)们扮相滑稽,生动活泼,逗笑取乐,欢天喜地地热闹。

扎狮子:狮子又叫瑞狮、金狮、喜狮。古人将它视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人们在灯会舞狮子,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和谐。元霄灯会上,一般扎制两只双人舞雌雄狮子,另扎一至二只单人舞小狮子同场嬉戏表演。狮子制作常以竹篾扎成狮子头,也有木刻或用大型竹笼改制狮子头的,用麻袋或布作狮身,丝麻或彩纸作毛发,丝麻缚于木棒上作狮尾。头部两耳倒立,银色狮包九至十三个,金镀眼睛银贴齿,口大能活动,口内贴红绸舌。表演时,舞狮者下身穿与狮身相同颜色的衣裤,形象与真狮极为相似。

舞狮子:柞水民间舞狮子玩的是北派武狮风采,是一项活动量大,演艺变化无穷的文娱节目,是展示力量、耐力和演技综合实力的高水平活动。出灯后,狮子走到那儿那儿便是火树银花、鞭炮齐鸣。每入农户庄院,都先由狮子昂首摇铃、绕场一周打开场面,然后再在唱彩者手中绣球的指引和京锣、鼓钹逗引下,摇头摆尾地表演起搔痒、抖毛、腾翻、扑跌、跳跃、朝拜、滚绣球、登高等到技巧动作。(登高是富户人家为舞狮者设置的一项技艺性表演游戏。通常以十张八仙桌子分三层垒起来。在顶层的桌子上放置红包、烟酒和一斗白米,舞狮者二人相互配合,边舞边逐级登高,每一层均要表演拜五方等动作,每拜一方位都喝一道彩词,如此边舞边上,登至顶层时,主东鸣炮、众观者喝彩鼓掌,舞狮者取得烟酒大米等物后,又逐层退下来)。狮子每表演一阵,都间隔性地唱一道彩文(一是为恭贺主东,二是活跃气氛,三为舞狮子者创造休息换人的机会)。

每当彩文唱起,众狮子皆聚卧主东门首,摇头摆尾听唱,间作张口,眨眼、抖毛等表情动作。如此多番表演,等到屋内竹马结束退出时,唱彩者即高呼:瑞狮玩得喜盈盈,喜盈盈来笑呤呤,我引金狮上高庭。狮子便跟随唱彩者手中的绣球,三叩九拜地进屋表演一番,一道彩毕即行退出(舞狮讲究抬头进低头出)。门首彩文是根据主东家庭状况、从事职业、为人处事等编写的贺词,屋内堂上彩文一般都大同小异,多用朝贺、祈祷富贵平安、拜谢主东之类词文。

扎旱船: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或用竹篾扎成船形骨架,船舱用纸糊或布包围,两侧绘以蓝天白云和海浪图案,船头有龙头也有虎头,船尾扎彩翎,船上带四角或八角型彩亭,雕梁画栋,崇脊飞檐,亭柱四角悬灯结彩,表演时由一名秀姑端立中央,将船身系于腰间,跟随艄公划浆步调碎步轻游。

划旱船:划旱船是民间纪念大禹治水有功的一项歌舞节目,融趣味性、娱乐性的歌舞为一体,表演队伍由歌师、乐师、秀姑、艄公、丑角等数人组成舞蹈队,表演者由一名妙龄少女穿红着绿,手提龙船(用彩纸竹片扎成的龙形船,演员也可男盼女妆)在陆地上配合艄公模仿船行江湖的各式动作,常见的划船花样动作有水波浪和前后三点式,动作连贯圆滑、起落有致是其特点。船儿在艄公的引导下,时而调头转圈,时而翻波泛浪,时而轻舟越滩,时而轻摇缓行,前有一老翁为撑船者也兼歌唱者,后有一丑婆,手执蒲扇,浓妆打扮,滑稽可笑。也有另配以男子扮成船客,吟诗作赋,还有头戴面具的和尚或媒婆搭档表演,搭档者常以风趣的说笑和滑稽动作挑逗秀姑,引起观众的哄笑。舞者如在水中漫游,随鼓锣节拍走动,划旱船可一船一舞,可二船双舞,还可多船共舞,只是歌引者由一人扮演,其余为和者。有人作采莲曲道:大花脸,戴破帽,一步三摇乐陶陶。摇浆先生祝词妙,舞蹈花脸别样妖。左手轻握芭蕉扇,右手轻挥绿丝绡,风吹柳摆腰裙动,勾人媚眼时时抛。可怜谁家采莲妹,羞羞答答将船摇。

一组舞蹈动作完成后,则由歌郎和撑船人(艄公)共同歌唱,唱词为喜庆吉祥语。船歌调子随和多样,常见的有:船歌小调、铜钱歌、闹元宵、大(小)四季歌、十爱姐、十劝妹、十二月采茶、夫妻观灯、哥接妹、赶船、踏莲船、绣荷包、十条手巾等民歌和姐儿歌。演唱时一般由歌师们随乐领唱,末句众人附和复唱,乐器常用钹、边鼓、勾锣。

扎竹马:竹马也是用竹篾扎成的假马。竹马由马头、马身子和马尾三部分构成。马身子由前后两个半球体分别与马头和尾巴相连,连接部位均能自由活动,马的颜色有红有紫,皮毛均以彩纸糊制。每匹马配一根特制马鞭,表演时分别将马儿前后两段系于腰带上。一般扎制三匹或五匹,由十来岁的孩童执鞭随歌乐起舞,步式有三马参花、五马破槽等,花样有快马加鞭、走马观花、跳涧越障等等。

跑竹马:竹马是在住户人家室内表演的一项歌舞活动。花灯转到那一户,竹马便在鼓乐声中跟随牌灯、主灯和宫灯走进主东正屋堂上,以三马参花或五马破槽的步式扬鞭起舞。边舞边唱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等四季曲。乐队由钹、边鼓、勾锣和小鼓梆子,唱腔分黄梅腔和本地腔两种,每折都有一歌郎领唱,众歌郎附和接唱后半句共同完成,每折间隔打击乐器一遍。所唱歌词大致分为四部分。开场先唱恭喜主东迎灯接福;再唱祝福吉祥安康;然后接唱民歌小调之类的通俗歌曲,如闹元霄,女贤良、《跑四喜》、《跳加官》、《答谢天》、《送子》、《大八仙》、福禄寿禧、酒色财气、迎财神、十拜上、十杯酒、十把扇子、十新春、十探妹、十二月农事、十二月采茶、十二月放羊,还有新编的政策宣传、普法教育、乡村新貌、婚育新风、尊老爱幼、好人好事歌等内容;结束时再唱上一段送财送喜和答谢主东招待的呈词。

六、灯会各路人马设置

花灯总班头1人,班头3-5人;花灯组分别设报灯员6人;牌灯、主灯、宫灯和众花灯每盏掌灯1人;执棒护灯5-8人;提浆糊桶修补灯具者1人;挎捎马袋子更换蜡烛者1人;行路鼓乐队6人;舞龙队20-30人,每条龙另配备掌珠引龙者1人;舞狮子6-10人,驮狮子皮1人,狮子队鼓乐手3人,唱彩1-2人;龙船乐师3人,歌师5-7人,路途运船工1人,坐船姑1-2人,艄公1-2人,搭档配角3-5人;竹马班子领马1人,骑马娃5-7人,乐队4人,歌师5-8人;高跷、秧歌队自愿参与,人数不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