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田节日习俗
罗田人文历史悠久,四时八节传承有序,乡土风情特色鲜明,民间文化五彩纷呈。罗田的四时八节继承传统节日,以农历为序,以农事节令为主,穿插祭祖、酬神等内容,糅合本地生产、生活的特点举行节庆活动,地方气息浓郁。主要节日是春节(包括小年、大年、元宵节),其次是清明、立夏、七月半、中秋,还有春社、花朝、端午、半年、重阳、腊八等。
春节:罗田人把春节叫做“过年”,从头年腊月二十四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都是过年的时间。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缝新衣、杀年猪、磨豆腐、扯挂面、打糍粑,还要除扬尘、洗衣被、锯劈柴、扎龙灯、写春联。春节期间,人们放下农事,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接客算账,走亲访友,看戏观灯,非常清闲自在。春节实际上既是农民辛勤劳动一年的物质和精神补偿,又是来年继续辛劳的休整。
小年:罗田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主要是送灶神和接祖人。锅灶是罗田人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具,传说有灶神掌管,民间称为“司命菩萨”,替天帝体察民情善恶。过年时,灶神要上天宫述职,人们担心他隐善扬恶,在天帝面前夸大人间的坏事,使天帝降祸于民,就虔心诚意地恭送灶神。送灶神时,点烛烧香,摆放糖果糕点,鸣放鞭炮,叩头作揖,祈求他上天多说好话,莫说坏话。接祖人是一种祭祖的方式。在家里摆上一桌酒菜,以鸡、鱼、肉作为三牲,燃烛焚香,放鞭烧纸。一家之主虔诚敬酒,口念敬语:“某祖某妣,回家过年。”司酒三巡,然后上饭。接罢祖人,全家人才围坐酒席,开始享用年饭。以往还有一项礼仪,家长要亲往祖人坟台,弯腰屈背,作恭请之态:“某祖请回家过年!”现在一般没有这样的形式了。
大年:罗田大多数人家在腊月三十过大年,也有少数姓氏家族定在腊月二十八。过大年这天,分别有清早吃年饭(又叫“还福”、“吃团圆饭”)、贴春联(还贴门神、福字)、夜晚吃谈年饭、守岁等项内容。年饭过去在清早吃,有人说是防止陌生人闯入,不吉利;有人说是防止讨债者上门,影响全家人团圆。
罗田人的年饭很富实,一般都倾其所有。罗东罗南用碗钵装菜,弄个十碗八碗。罗西罗北用挂锅席,有十几样菜肴下锅。吃年饭前先敬祭祖先,燃红烛,焚香烟,烧纸钱,放鞭炮,跪拜祷告,敬酒上饭,礼仪庄重。吃年饭时,全家男女老少相互敬酒让菜,气氛融和。为了增强过年的喜庆色彩,家家户户帖对联,有的人家把所有门窗都贴上,有的人家只在大门旁贴一副。除对联外,还在大门上贴门神,门神有的是唐朝两位开国大将军秦叔宝和尉迟恭,有的是哼哈二神仙。在大门头上倒贴福字,在厅堂门上贴财神和连年有余的年画。三十夜的谈年饭与早上的“还福”差不多,菜肴丰盛,气氛热烈,不过再不必敬祖了。守岁是在吃谈年饭之后。
傍晚,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前堆放柴草燃烧烟火,此习俗相传愿为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联络信号。在家里火塘中烧旺火,表示日子越过越红火。罗田山区人特备干树兜和劈柴作为三十年火的燃料,胜利一带流传民歌:“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年火旺了,全家人围坐火塘,边吃瓜子花生边谈天,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守岁一直到深夜才“纳福”(上床睡觉)。“纳福”前,放鞭炮“封门”,表示一年圆满。现在,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守岁一般不烧年火,而是打开取暖器,全家一起看春节晚会节目,时到夜晚十二点,燃放烟花炮竹迎接新年。
新春: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是新春,主要活动通常是探亲访友,罗田称作“拜年”。 正月初一放鞭开门,称为“出方”,早餐是糍粑肉面。早饭后,乡邻四舍相互拜年,塆落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从正月初二起,亲朋戚友串联拜年,大路、村道上穿红着绿的拜年客络绎不绝。根据拜年客人亲疏主次,选择合适的日子吃“开张饭”,筵席丰盛,一般都添人进口。新春时,民俗表演活动广泛开展,有龙灯、狮舞,有采莲船、蚌壳精,有玩大头、赶柳絮,有说古书、唱小戏。金龙彩狮先走家串户,“喝旦头”拜年,然后在塆子宽敞处表演节目,男女老幼都兴高采烈。
元宵节:正月十五,也称“团圆节”。这一天,罗田时兴看花灯、荡十五。白天,人们有的集中到街市或大塆子,看龙灯、狮舞、采莲船等表演;有的到集市闲逛或购物。晚上,家家户户点起亮灯,昼夜不息。有民谣曰:“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过了十五没洋经。”傍晚,到祖先坟墓前“送亮”,摆放供品,点上蜡烛,焚烧纸钱,叩头祭拜。晚餐有的是酒宴,有的是吃元宵。
春社: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为二月二日,俗称“土地公公生日”。村民端着供品和香纸火炮,到塆前或畈中的社庙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社日时,罗田盛行吃软萩粑,称为“社日粑”。 软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柔而绒,撕开可拉丝。用它与糯米粉糅合做粑,呈暗绿色,有一种清香美味。软萩粑有甜馅、咸馅两种,甜馅是黑芝麻糊与红糖拌合的,咸馅是腊肉丁、腌菜与香葱拌合的。
花朝节:二月十五,民间传说是“百花生日”。但罗田是山区,这时还很少有花朵开放,无花可赏。罗田南部地区时兴吃“棉花坨”,寓意是棉花丰收。这是一种用嫩蒿糅糯米粉做成棉花果形状的食物,有甜馅或咸馅,蒸熟即食。
清明节:清明既是农事节日,又是祭祀上坟的节日。清明时节,罗田农村开始犁田打耙,为春耕作准备。这一天,人们备办香烛火炮、纸钱纸花、酒菜供品,到祖先坟墓祭拜。清除祖坟的杂草荆棘,清沟排水,在坟前插花烧纸,跪拜祈祷,尽显孝子贤孙的本色。
立夏节:是重要的农事节日。此时,水稻、棉花亟待苗秧下种,小麦、油菜即将收获,是大忙季节的开始。罗田西部、北部尤其重视立夏,家家户户割肉打酒,杀鸡扯菜,大吃一顿,称为“杠脚肚子”。
端午节:五月初五称小端阳,五月十五称大端阳。罗田没有大江大湖,所以不划龙舟,只有“插艾”和“吃粽子”两种习俗。罗田艾叶丰富,田头地角随处可采。人们把艾叶扎成把,挂在门头窗檐,据说可以避邪,实则是去暑热、杀病菌。罗田人还将艾叶晾干保存,经常用来泡水给小孩洗澡,保健效果极佳。罗田的粽子实际上就是糯米坨,以糯米加上红豆泥、枣泥、肉丁、莲米、花生之类的佐料制成,用荷叶或芭蕉叶包裹,清香可口。
半年:罗田人以六月六为半年,有“尝新”的习俗。煮新米饭,吃时令鲜菜,还采摘早熟瓜果,既赏新又尝新。罗田时兴“送半年”,即未婚夫向未婚妻送半年礼,除鱼肉蔬菜、衣帽鞋袜外,蒲扇必不可少,以此表示婆家关心未来儿媳,要过好暑热炎天。
七月半:本名“中元节”,罗田俗称“七月半”,罗西、罗北最为看重。古代在此日举行盂兰会,招待亡魂。罗田的习俗是“烧包袱”和“泼水饭”。烧包袱就是烧纸钱。把印好的纸钱包成方形小包,包多少由主人家自定,一般有十几个至数十个。包面写上收用纸钱者的称谓,俗称“号包袱”。用柴火架起包袱,放鞭敬酒后点火燃烧。包袱有两种,一是给主人先祖的,二是给孤魂野鬼的,一方面是孝敬祖先,另一方面是施舍游神,其用意是广求平安,去祸免灾。“泼水饭”是准备一些酒菜饭食,在户外祭奠孤魂野鬼,把酒水饭菜倒在野外,让其享用,使孤魂野鬼不进屋里犯事。
中秋节: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以“团圆”为主题,饮菊花茶,喝团圆酒,吃月饼,赏明月。向亲友师长赠送果品、月饼,礼仪深浓。古时有“摸秋”之习,趁月色去田间地头偷摘别人家的瓜果,以此作为游戏,也无人责怪。
重阳节:九月初九,自古就有登高、赏菊的习俗。亲朋戚友邀集一起,或登高望远,或赏菊品茶,乐趣良多。今为老人节,活动更为丰富。
腊八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过去是以五谷杂粮为主,煮一锅秥粥,清香四溢,让人口味打开。现在通常以籼米、糯米、红豆、花生、莲米、红枣、栗米、肉丁等原料熬制,又称“八宝粥”,口味和营养极佳。传说古时,一个富家子弟败家了,时至腊月,饥寒交迫,就用扫仓的一点五谷杂粮熬了一餐粥,活了命,又重新发家。后来,他每年腊八这天就用五谷杂粮熬粥吃,并以此告诫子孙要勤俭致富。从此之后,吃腊八粥就成了一种民间习俗。
罗田以往还有各种庙会、家祭之类的习俗庆典活动,由于时世变迁,趋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