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八步区浮山歌节_国际新闻

广西贺州八步区浮山歌节

国际新闻 2022-11-23 16:57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八步区贺街镇地处湘、粤、桂边境余脉地区,素有“三省通衢”之称,贺街镇古时称临贺、贺州、贺县,自西汉置县以来,先后为临贺郡、临庆国、贺州、贺县,至1952年县城迁往八步,更名为贺城、贺街止,始终为郡州、县治所在地,在经13个朝代,前后2100多年历史。从秦汉至明清,汉、壮、瑶、苗等民族大量迁入贺县。使八步区成为多民族聚居县,给贺街注入新的文化内容。

相传唐代初期,贺街浮山附近的大鸭村的陈秀才赴京城赶考,因家境贫寒,且为人正直,不肯贿赂考官,屡试不第,愤而返乡在浮山隐居,常常临江垂钓,与渔家女对歌合乐,并免费为乡亲们摆渡,逝后,人们在浮山立陈候祠,钓鱼台、对歌楼以示纪念,在陈秀才生辰及忌日,八方乡亲云集浮山对歌,衍成盛大的歌节。浮山歌节发源于唐宋时期,成型于元明时期,至清末发展成熟,是八步区山歌文化的典型代表,浮山歌节民俗既有中原汉族文化的元素,又兼之壮、瑶等民族文化的印记,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浮山歌节民俗文化融庙会游神、宗教崇拜、民歌、民间八音、传统戏曲等多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浮山有两个传统的节日:一是农历四月二十六的浮山庙炮期,二是农历五月十九的歌节。

农历四月二十六的浮山庙炮期,相传为“陈王”的生日,庙会活动就是围绕他进行。

传统活动有陈王像出游、唱山歌、舞龙、舞狮、本地采茶戏演出等,庙会前夕,贺街镇河东街群众就到河东的陈候行祠请出陈王像,放到望江楼,大唱本地山歌藉以娱神。在望江楼歌罢,还要抬陈王像到河西供奉唐代军事家卫国公李靖的北府祠住一宿,因陈王生前与李靖为至交好友,让两人同宿一偏私,再叙旧谊。次日庙会正日辰时,请出李靖与陈王塑像一道巡游,先绕城一周,再浩浩荡荡到浮山陈王祠祭祀,游行时队伍周围鞭炮声、八音乐声、山歌声,尤为热闹,祭毕,龙狮起舞,戏台开锣,歌节开台,四周山歌不绝于耳。至农历五月十九,是又一次浮山庙会,传说这一天是陈王爷的忌日,因他生前是远近闻名的歌师,所以这一天的庙会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主要以八方歌手在浮山对歌为主,以表怀念。

浮山歌节中歌手演唱形式多样,其中以擂台赛歌最具特色,擂主由上一届优胜者担任,擂主站在高台上主唱,攻擂者也在主歌台对面摆一歌台与之抗衡。对歌时,无固定歌词,攻擂者唱什么,擂主就答什么,斗智斗勇。双方歌伴既是帮腔者,又是啦啦队,气氛热烈,一直唱到有一方认输为止,常常是一天唱罢,不分胜负,夜晚挑灯夜战,唱至天明,定要分出胜负。

除了擂台赛歌外,还有群体啸歌、男女情歌对唱、个人自由放歌等多种形式,浮山码头、沧浪亭中群体啸歌,一人领众人和,气氛热烈,直抒胸臆。歌节当日,浮山四周是歌场,上下是歌台,整个一片歌的海洋。浮山歌节习俗于2010年五月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贺街镇也被评为自治区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浮山歌节是八步区汉族与壮、瑶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每逢歌节,周边乡镇及广东封开县、怀集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等歌手齐相会。歌节中,各种曲调的民歌此起彼伏,有贺街镇本地民歌“哩嗬嘿”“连山调”,莲塘、贺街、黄洞等地的客家山歌“叮咚叮”“扯咚扯”,瑶族民歌“过山音”等各种曲调交织在一起,令人赏心悦耳,流连忘返。除传统民俗陈王出游、本地采茶戏等表演外,还会有客家民间绝技“上刀山”、狮舞队等民间艺术团前来祝贺表演,每次歌节参与群众少则一两万人,多则四五万人,人民群众欢聚一堂,歌唱美好生活,其盛况闻名遐迩。

浮山歌节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唐宋时期至宋元时期,民间多在农历四月至五月前后,相互放歌娱神,自发组织对歌活动。

(二)成型期。明清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浮山对歌逐渐形成节日习俗,并融合陈王信仰于一体。

(三)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浮山的节日习俗走上正轨,浮山寺、陈王祠保护建立完善,歌节形成每年两次,民众参与人数达数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浮山歌节也有了较大发展,确立了浮山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浮山歌节理事会,负责浮山寺、陈王祠等历史建筑的管理和传承人的培养。

近年来,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浮山歌节活动中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策划、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