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落笔洞遗址
落笔洞位于三亚市荔枝沟镇良坑坡,距市区14公里。距鹿回头风景区北偏东17.4公里。距三亚崖州崖城学宫东南48.6公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落笔洞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落笔洞,又名落笔峰,位于一座造型奇特的小山峰印岭脚下,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口高约15米,宽9米,深18米,洞顶逐渐升高至约22米。洞的中央,两根石钟乳垂吊,形如巨笔悬空。传说古时笔尖水滴不断,人若能手接此水,便会文思敏捷,挥笔成章,或发财致富,延年益寿。洞底地上数块平面大石形如砚台,传说此乃神仙所用的笔砚,“落笔洞”由此得名。洞口“落笔洞”三个字据考证为元朝海北海南道宣慰使云从龙所题。
但两根“巨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现洞顶仅存半截残迹。
落笔洞内有不少石刻,其中“落笔洞洞洞笔落”、“尖峰岭岭岭峰尖”两句诗,顺念与倒念是一样的。落笔洞另有众多的酷肖马、犬、猴、龟等的石景,洞的周围还有不少的熔岩洞,有名的仙郎洞(又名仙姑洞房)、仙女洞,各具特色。
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洞发现一万年前的三亚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落笔洞的摩崖石刻甚多,洞中石壁上刻有历代名人诗词共有七处之多。宋、元、明、清诸代,均有无数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一系列摩崖题刻。这些诗文题刻,有的永远留在了落笔洞的石刻上,有的则收录于《崖州志》等史志中。截至到2014年底,目前发现的最早题刻是宋代游寓诗人倭倭才的石刻,其他还有明代赵瑶,清代莫威和,清代梅仙氏等人。
1992年3月和1993年冬,考古学家对落笔洞遗址进行全面考察和先后两次发掘,共清理遗存面积70平方米,发掘出8枚人牙化石、石制品与大量动物化石。石制品200多件,主要为打制生产。砾石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类,包括石核、石片、尖状器与石锤等。骨角制品丰富,有铲、锤、锥、匕等多种,以切割、打制与刮磨等方法制成。哺乳动物化石45种,水生动物24种,其中螺壳数量达70000多个。8枚珍贵的牙齿化石,成为海南岛最早居民的实物见证。
此处发现的古人类,被命名为“三亚人”。这一发现引起很大的震动,将海南岛人类活动历史推到了一万年前。落笔洞也成为目前发现的海南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景区地址:海南省三亚市田独镇荔枝沟乡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