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袍
藏族服饰色彩纷呈,引人注目。在藏区,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藏族服饰很长的都统称为藏袍。
从样式上划分,藏袍大体可分为以下六种。
一是老羊皮袄(藏语称为“姿化”)。老羊皮袄皮板厚实,毛长,其长达至脚面;宽松,白天穿在身上,晚上可以解开腰带当作铺盖,十分方便,这对游走不定的牧民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御寒服装了。有的老羊皮袄会在袖口和下摆镶有青布或红布滚边,但也有无任何装饰的,俗称白板皮袄。老羊皮袄是藏族牧民最传统最古老的服装。
二是秋板皮袄(藏语称为“雅姿化”)。秋板皮袄顾名思义是秋天的皮子做成的皮袄,秋板皮袄的羊皮毛短皮薄,穿起来轻巧舒畅,冷热适中,是藏族牧民专在夏秋季节穿的皮袄。为了防潮防水,牧民们平时吃了手抓肉后会故意将手上的油抹在皮袄上,天长日久,皮袄就变得油光发亮,放牧或挤奶时也就不怕下雨淋湿皮袄了,所以它又兼有雨衣的功能。
三是羔羊皮袄(藏语称为“察日”)。羔羊皮袄绵软保暖,一件好羔羊皮袄要三十多张羔羊皮才能缝制出来。上好的羔羊皮毛色纯白,均呈螺纹状,缝制羔羊皮袄通常还要配上上好的缎面和水獭皮边,经济条件好的藏族人家女儿出嫁时,才会陪送这样的羔羊皮袄作嫁妆。这种羔羊皮袄也只有在走亲访友和喜庆节日期间才会穿上。
四是布单衣(藏语称为“热拉”)。布单衣全都是棉布缝制成的,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夏天穿的单布藏袍,另一种则是质地高档的缎料缝制而成的,其大襟和下摆都镶有水獭皮边,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其水獭皮边宽达五六寸,有的男式“热拉”镶的水獭皮边甚至宽达一尺左右,而一张水獭皮的价值在三、五千元到万元之间。这种高档的“热拉”也只在走亲访友和喜庆节日时才穿。藏族有这样一句民谚:“好吃的过年时不吃何时吃,好穿的节日不穿何时穿。”
五是毡衣(藏语称为“雄瓦”)。毡衣长至膝盖,是用羊毛专门缝制的薄毡制成的,有的毡衣会加上布面,也有不加布面的。毡衣是藏民夏秋多雨季节放牧时常穿的一种衣服,基本上是当雨衣来穿的。
六是毛氆褐衫(藏语称为“绸拉”)。毛氆褐衫是藏人最为讲究的一种高级服装。其质地异常紧密,遇水不沾,且十分保暖。
穿藏袍时,无论男女皆开右襟,无纽扣,腰肥且长,男藏袍相当于身长,女藏袍比身子还要稍长一些,藏族妇女将下摆提到与脚面平,然后再束上腰带,使多出的部分鼓于胸前,呈兜囊状。藏袍无口袋,这个兜囊也就成了身上的衣袋,小孩可以揣在里面,小羊羔也可以装在里面,总之吃的用的都可以装在里面,有时甚至可装十多斤重的东西,差不多当一个提包用。藏袍袖子宽大,且长出手背四五寸,冬天,长袖可以保护双手不受冻,用长袖捂鼻还能起到口罩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藏族男子特别喜欢用虎皮和豹皮作皮袄的领子,有人不惜花上几千元也要设法买上一条虎皮或豹皮作皮袄的领子,这与藏人崇尚老虎有关,他们认为虎豹威武高贵,用虎豹皮作领子能避邪,吉祥相伴,万事如意。
藏民集前人宝贵经验而不断改进的各种藏袍,很适合高原气候和他们的生活特点,尤其是白板皮袄,皮质坚韧,既遮风挡雨,又保暖防潮,四季适宜。一件白板皮袄重达十六七斤,顶得上两床厚棉被,藏区大多地势高寒,即使盛夏季节也离不开皮袄,牧民白天当衣穿,晚上当被盖,睡觉时解开腰带,头和脚往里一缩,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挨冻受寒。高原阳光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即使在严寒的冬季,太阳一出气温也很快就会上升,可以说藏袍还是一部“空调器”,早晚天气冷,藏民就把藏袍紧紧穿在身上,中午天气热起来后,他们便脱去袖子将一只胳膊露在外面,天气更热的时候,他们干脆将两只袖子全部脱掉盘在腰间,让半个身子全露在外面。所以无论气候如何变化,藏民都能适应,看上去也别有一番风采。藏袍穿盖皆便,其华丽和考究令人惊诧。小小的藏袍里,蕴含了藏民族的聪颖智慧和悠久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