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绝技─独竹漂
你能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根直径约20厘米,长约5米的竹竿上漂浮于水面划行,并且在竹竿上表演高难度的动作吗?这种在金庸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水上漂”功夫,就是有着“水上芭蕾”之称的贵州少数民族绝技——独竹漂。
独竹漂,曾被称为“划楠竹”、“划竹竿”、“独竹竞划”、“独竹舟”等。它是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产劳动中提炼出来的,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态体育活动。其最早是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人们为了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而发明的。由于赤水生产竹子,常常使用一根楠竹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这门绝技便世代相传下来。赤水河畔的楠竹是最好的独竹漂工具,不仅粗细均匀,而且承重量大。一根竹子可承重120斤左右,最多的可承重150斤。这可能也是独竹漂运动产生于赤水流域,并流传兴盛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门绝技最初的功能已经淡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表演项目,甚至是一个比赛项目,从而成为贵州的一个品牌和民族运动项目比赛的一个优势项目。
在独竹漂运动中,漂手们赤脚踩在漂流于水面的单棵楠竹上,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依靠细竹竿的划动实现水上漂行,并在漂行中做各种动作。不仅有列队、方阵的变化,还可实现倒退、转身、绕弯、换竿和“乘风破浪”、“金鸡独立”、“一字腿”、“劈腿漂”、“翘竿漂”、“弓步漂”等各种高难度的姿势。尽管水中的竹竿非常湿滑,但是漂手们却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所以,独竹漂无论从它的独特性、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还是竞技性等多方面评价,都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质。无论作为推广旅游表演,还是发展竞技比赛,都具有非常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