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祠堂文化
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作为岭南文化重要构成一脉,顺德对于祠堂文化的关注十分重视。
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构筑宏丽,素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誉。
网接下来就给大家列举几个比较有特色的顺德祠堂。
黎氏宗祠
顺德最有特色的祠堂建筑要数坐落昌教村坛头巷的黎氏宗祠,它建于清朝末年,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上,房门多达99道,所以当地人一般称其为“三宅门”,也称“99道门”。
三宅共有3个大门,每个门口进去是一条小巷,小巷两面都是房子,每间房子都不大,但都有两个以上的门。因为每间房子都和相邻的房子相通,又和大院子相连。所以房门特别多。有当地村民曾仿效为卢沟桥数狮子的办法,每数一道门就用粉笔画个记号,贴上序号,最后数出来的结果是99道门,寓意“长长久久”。
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颇有地方特色的歇后语:“三宅门的房门——数不清”。
五间祠
位于北滘的五间祠原名尊明祠,建造于明嘉靖年间或更早一些。
顾名思义,五间祠是一座面阔五开间的祠堂。现存一路二进,首进头门阔五间深二间。第二进大殿阔五间,总宽32.45米,深三间,加上前后挑檐,纵深14米多,是顺德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五开间祠堂,即使在全省也属罕见。
这是一座珍贵的岭南殿堂式古建筑实物标本。三角硬山墙,龙船脊,瓦面举折明显,瓦当、滴水齐全。第一进头门的梁架分别用了驼峰斗拱式、瓜柱式和筒柱式等式样。第二进大殿梁架全部施以驼峰斗拱,与12根内柱清一色使用粗达50多厘米的铁力木精雕而成,支承前后檐的鸭屎石八棱柱更是明代中叶或以前的建筑特征。
这所祠堂原名尊明祠,昔日大殿中有“兹德堂”匾,是祀奉南房十三世祖苏祉的祠堂。苏祉是燕翼楼祖苏泽润的堂兄,据此推算并参考建筑风格,五间祠当建造于明嘉靖年间或更早一些。
顺德现在的五开间的祠堂不过六七座,五间祠不仅年岁最老,也是堂面最宽的一座,因此可以说是顺德现存祠堂的老大哥!
五间祠现存一路二进,首进头门阔五间深二间。第二进大殿阔五间,总宽32.45米;深三间,中间七架加上前后挑出八架,纵深近14米多。在省内的五开间的古建中(包括寺观、庙宇、学宫、祠堂),如此宽敞的尺寸实为罕见。按照明朝时的规定,只允许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员建造面阔五间的七架梁堂舍,绝非靠钱多想建多大就多大,违规僭越的建筑一旦被朝廷发现,罪名可不是轻的。
兹德堂家族成员当时的最高官衔为五品,而且文武一共有3位,整个家族的财产十分丰厚,建造这所祠堂时,在开间和梁架的限制下,主人为追求最大的建筑空间,加大了柱间的跨度,于是使用了特别粗硕的硬木柱梁。著名古建筑专家吴庆洲教授带着他的博士研究生们到这里考察时说,凭这尺寸规模和典型的明代梁架,五间祠就足够条件申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珍贵的岭南殿堂式古建筑实物标本。三角硬山墙,龙船脊,瓦面举折明显,瓦当、滴水齐全。第一进头门的梁架分别采用了驼峰斗拱式、瓜柱式和筒柱式等式样。第二进大殿梁架全部施用驼峰斗拱,与12根内柱清一色使用粗达50多厘米的铁力木精雕而成,支承前后檐的鸭屎石八棱柱更是明代中叶或以前的建筑特征(鸭屎石又叫咸水石,采自大海边,明代实施海禁后已没有开采,所以在珠江三角洲见到这种石料,基本可定为明代的建材)。
乐从陈氏大宗祠
乐从陈氏大宗祠俗称陈家祠,位于顺德市乐从镇沙滘村,坐南向北,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正横侧门98道,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
乐从陈氏大宗祠与广州陈家祠被称为“姐妹花”。如果说广州陈家祠是陈氏宗祠的“姐姐”,那么沙滘陈家祠就是亲“妹妹”。广州陈家祠是省内规模最大的陈家祠,而沙滘陈家祠号称省内第二大陈氏宗祠。
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奠基开始,每日近千人开工,花了5年时间才落成,其工程之巨在祠堂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宗祠分前中后三座,两旁都有衬祠,前座和中座之间有个大天井,地面铺上长方形条石,十分平整,可容千人。中座近天井处用石板砌有一座平台,可作戏台,中座堂上悬有一块当代名家陈仲明手书的本仁堂三字巨匾,重达千斤。
该祠所用酸枝、花梨、菠萝格、柚木、坤甸等名贵木材全是由东南亚国家进口,经香港运回来的,其木对联、神楼屏风以及其它木雕物上贴的纯金箔就达4公斤之多。
顺德陈家祠奠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广州陈家祠建成不过1年。当初族人商量筹建祠堂研究方案时,就以广州陈家祠为参照蓝本。相传由建造广州陈家祠的原班人马打造。虽然与广州陈家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装饰艺术上,广州与顺德陈家祠各有千秋。顺德陈家祠以木雕见长。
陈家祠的备料花了3年时间,不远千里跑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原始森林去寻找好木材。奠基后每天近千人开工,花了六度春秋才竣工。这间逾百岁大型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抗日战争胜利后,乡内四间不完全小学及私塾合而为一,于1946年以陈家祠为校址,创办了一间完全小学,名为“沙滘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1966年又增办初中班。先后培养了小学毕业生4000多人,初中毕业生近千人。2002年,乐从陈家祠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正面排列三幢,分前、中、后座,左右两厢是衬祠,内有花园五个。厢房的风格与祠堂一致,精巧得让人惊叹。
中座堂上悬有一块当代名家陈仲明手书的本仁堂三字巨匾,重达千斤,堂下有一张1米多高近2米长的神台,此神台重达3吨,系用名贵木材打造,雕花精美,是一件稀有珍品。
祠堂上盖的桁角、横阵、顶托、栋梁之间均如钩榫,整间祠堂连一颗铁钉也没用过。
祠堂的装饰运用了壁画、石雕、陶塑、灰塑等技艺。高达2米的屋脊上有砖雕陶塑的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八仙贺寿”、“桃园结义”、“六国封相”、“大闹天宫”的雕梁画栋、玻璃装饰在祠堂随处可见。生动精致,巧夺天工。
黄氏大宗祠
2002年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黄氏大宗祠,是万历状元黄仕俊的家族祠堂,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祠堂占地近二千平方米,共有3座建筑物,是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如今保留的主体建筑1600多平方米,房梁、房顶、檐口精致的灰雕、砖雕、石雕、木雕和陶塑,完美体现南粤明清时期祠堂建筑的典型艺术特点。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两侧门额上分别混雕花鸟饰纹和“兆启鳌头”、“徽流燕翼”,梁枋两端雕有人物、花鸟饰纹,祠堂木雕工艺极其精湛雅致。
历经重修,各时期建筑风格均有保留,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典型艺术特点。
由于顺德是广东状元数量最多的地区,而黄氏宗祠又是万历状元的家族祠堂,维修后的黄氏宗祠办成了状元博物馆,是广东首座以状元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黄士俊
黄士俊字亮垣,号玉崙,现籍今顺德杏坛右滩。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在朝历任国史馆修撰、太子洗马、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读学士、五牒馆总裁、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永历三年(1649年)入内阁担任首辅,次年罢免。
刘氏大宗祠
刘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逢简。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刘氏五世祖刘观成,“始率族建祠”。明天启年间(1621—1627)进行过修缮,扩建东西钟、鼓二楼及周边楼阁等。清嘉庆年间、2000年、2002年均有重修。坐北向南,三路三进四合院式结构,总面阔32.20米,总进深85.50米,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硬山顶,龙舟脊,青砖墙。是顺德年代较为久远,造型较为独特的宗族建筑。内有乾坤二门和钟鼓二楼。中路面阔五间,前后三进。东路有“阁道”、钟楼,西路有“台门”、鼓楼。中座悬挂“追远堂”牌匾。堂前有墀池,墀池左右有石狮子各一,台周有白护栏。刘氏大宗祠前身为“影堂”。祠内有碑志二块:
(一)《叁会题名碑记》,落款为“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仲春谷旦立”。
(二)《重修上帝庙碑记》,落款为“光绪十七年(1891)岁次辛卯季冬吉旦等仝立石”。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被列入为广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