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九峰古镇崇福堂_国际新闻

福建平和九峰古镇崇福堂

国际新闻 2022-11-23 16:5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崇福堂,又名罗寨庵,位于旧县城九峰镇复兴村,背依九和岭,前临九峰溪,左右傍平畴田园,邑人谓之“雄牛卧地”活地,风景秀丽,风光迷人,是九峰历史文化名镇的一颗耀眼明珠。

据新编《平和县志》记载,崇福堂初建于元朝,明洪武、清康熙、嘉庆等朝屡有重修,是闽南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元末明初寺庙。

崇福堂座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三间,为三进砖木结构,总面积达750平方米,轩昂肃穆,内涵丰富,底蕴浓厚。堂中主祀谢王,集儒、释、道、三教九流于一堂,是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别具一格的庙宇景观。

谢王是谁?清道光版《平和县志》载, 谢王乃东晋名相谢安。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品性高洁,到40岁才出来做官,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进攻东晋,江东大震。此时,谢安正好主持朝中军国大事,即派弟谢石、侄谢玄领兵八万抗敌。秦晋两军夹淝水而阵。苻坚扬言,秦兵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可以一口气吞下东晋。谁知一战,秦兵即溃,败退八公山,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淝水之战。

传说前方捷报传到之时,谢安正好与客人下棋。他脸不改色,只轻轻说了一句,“孩子们打了胜仗了。”等下完棋,客人走后,谢安这才手舞足蹈起来,连木屐也歪倒了。可见,他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只是在客人面前,强作镇静而已。

公元385年8月22日,谢安在建康病逝,民众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及勤政爱民的功德,在民间自发地尊奉为神祗,称为“谢千岁”、“谢王公”、“广惠圣王”、“广惠尊王”等。唐代陈元光将军率兵入漳时,将谢安的香火带入漳州,并尊奉谢安为“广惠王”。《漳州府志》有明确记载:“广惠王即谢安也,陈将军元光奉其香火入闽,启漳,漳人因祀之”。

崇福堂原叫罗寨庵,是一支罗氏族人聚居在该地村寨的祠堂。据考证,罗氏先人为陈元光将军部下,发现此地为雄牛卧地之势,携带谢安香火到此定居,并在祠堂设立谢安像让族人朝拜。“王公”对百姓有求必应,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日益鼎盛。罗氏族人见此盛况,欣然礼让卧牛宝地扩建庵堂,并迁移广东定居,于是罗寨庵于明洪武四年扩建改为崇福堂。为了表达对罗氏先人的敬意,扩建庵堂时,信众先在庵堂对岸的山坡上建造一座罗氏庵,每年的“王公”诞辰及普渡日,祭拜者必先到罗氏庵祭拜罗氏先人,再拜“王公”。

谢安死后,不论他的子孙,还是老百姓,祭祀时都不敢“荐鸡”。据民间传说“王误吞鸡骨头而死”,也就是说,谢安是让鸡骨头噎死的,所以祭祀时就不好意思荐鸡了。

另一说法:

道光版的《平和县志》记载:“崇福堂邑人至今祀王者,不敢荐鸡也”。在九峰当地,祭拜“王公”有个众人皆知的要求,就是鸡不能上供桌,至于原因,就得从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说起。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后,出现南北大分裂,南方,司马称帝,建立东晋;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也先后割据建立王朝。当时,占据陕西关中一带的民族首领在长安建立前秦政权,苻坚继位后,推行一系列积极措施,国家实力大为增强,随之又积极向外扩充势力,因此晋秦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导致淝水大战。

作战双方议定,天亮以后在淝水北岸交锋,前秦部队后撤,让出阵地,东晋兵马渡江作战,苻坚计划等晋军渡到江中一举歼灭。在当时,夜晚行动,时间以鸡鸣为准。东晋定于三更鸡叫起床做战前准备,四更出发。巧的是,二更时分,雄鸡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叫划破寂静的夜空,全部兵马提前一个小时出发。当东晋兵马到达前秦大营,秦兵入睡,毫无准备,大乱阵脚,淝水之战,东晋大胜。为了感谢公鸡提前报晓,从此谢安再也舍不得吃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