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传统村落 齐家村
东姚镇齐家村位于安阳、鹤壁、林州三市交界处,因隔岭与另一个齐家(在鹤壁市境内)相望,又称西齐家。2018年1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文物局、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和省局联合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传统村落。
齐家村里人都姓齐。从村里的族谱来看,在明末清初时,姓齐的族人从山西洪洞逃荒到此,齐家村逐渐形成,至今繁衍了18代人。
齐家村分布在山沟的左右两侧。这里不仅有漫山遍野的香椿树,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来到这个藏在山窝里的小山村,静心聆听村民讲述老故事,仿佛走进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进行了一次交错时空的旅行。
在齐家村,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村里的老者,而是一座叫三教堂的小庙。庙院内有两棵树,其中一棵柏树,树干挺拔,郁郁葱葱。这座小庙由石板垒成,淹没在村里众多的石板房中,并不起眼,院墙房墙均是青石垒砌。院门是一个随墙门,顶是灰筒瓦硬山脊,两扇木板门。院北是三间带檐廊的三教堂,前面是两根小八角石柱,上有对联“缥缈清香崇三魂,辉煌宝烛重九德”,柱上是雀替立枋,枋上有荷叶墩,墩上为檐檩、檐椽、飞椽。房坡以灰筒瓦盖顶,硬山脊上有五脊六兽。东边厢房三间,下边根基有点残,中间是三级踏跺。三教堂建于何年,村民大多答不上来,但庙里的石碑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碑记,说明此庙在康熙五十九年前就已建成。
另外还有乾隆、道光、光绪年间的碑刻,斑驳的文字记录了重修三教堂的经过,印证了这个小山村颇有历史。
唐宋之际儒、释、道三教之间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儒、佛、道“三教合一”,发展为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三教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思想倾向,即将外在的修养转向内在的修养,以至在“修心”问题上达到大体一致的认识。直到宋代还有“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说法。目前,仅在桂林镇张家庄佛二岭一金代石香亭上,见到有关三教堂的题记。其它地方很少看到相关建筑。
三教堂院外有一个石碾盘、一个石碾和一辆石扇车。扇车虽然早已经没人使用,但在过去却是农家碾小米的重要农具。脱了皮的谷穗倒在扇车的风口上,转动风轮,经风一吹,谷穗就分成了3部分,前面是糠,中间是米,最后是沙子。扇车,又称风车、风扇车、扬谷机、旋转式风扇车,是一种源自中国用气流的传统农业机械。扇车最早记载见于西汉杨雄的《急就篇》,汉墓中也有陶风车的出土。扇车以后被广泛使用,成为谷物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武经总要·前集》绘有一个以轴上曲柄转动的风扇车。通过产生的风力来达到脱粒成谷、脱壳成米的目的,后流传至世界各地。但在林州其它地方多见木制的扇车,这里的石质扇车还是非常少见的。
在三教堂旁,还有一个石头垒砌的拱券门,据村里老人讲,村北只保存下来这一个拱券门,当年齐家村在东西南北方向修建了4个城门,门上有锁,用来防御土匪等外来入侵者。门洞里边石上左右各有一个圆形洞,是当时关门后用串杆穿上来加固大门的。石券门里是一条古老的石街,路面铺满了青石。
村里还有个九门相照的大宅院,前面是第一门,左右门墙墀头上分别刻有“福”“禄”二字,有雀替立枋、平枋,是老秀才家盖的。土改时才隔界拆开,现在每一堂屋后墙上都还有门的旧痕迹,后面是第六门、七门、八门,最后是第九门。
挂着牌子的烈军属门楼,当时挂牌子的时候是响子(乐队)吹着挂的,多的时候三块,少的是一块。还有痕迹。门墙左右外面上部也砌有墀头,门额上有三块望板,上面似乎还有字,看不清了。大门用一把铁锁锁着。
在一户四合院的宅院正对着大门的山墙上,砌出一个影壁,院中屋墙全是整齐的石头建造,主房和厢房都是三间。
村里有一座全用整齐的青石垒砌墙体的大房子,顶上用的是红机瓦,也是齐家村最大房子,宽9米,长15米。文革后期建的。门头上刻写着“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两边的窗头上分别刻有“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成食堂时在此吃饭,还在此演过戏。复修过,现后边又有倒塌。
路边有个碓臼,村里人说每到天旱时,碓臼里一潮,天就要下雨了。这里还有叫白玉泉、绵玉池两大宝地,水是自然的泉水。
齐家村四面高山环绕,气候温暖干燥,加上独特的土壤特点,为香椿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齐家香椿因质脆、味浓、上市早、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被誉为“树上人参”。
近年来,在林州市有关部门的引导下,积极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香椿产业,精心打造优质、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品牌。2009年,齐家香椿千亩方荣获安阳市“高效农业园区”,香椿正一步步成为齐家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支柱产业。
只要你进入齐家村,田地里,沟岸旁,山上崖下,房前屋后,到处是鲜嫩的香椿,到处有忙碌的采摘身影,到处流淌着沁人心脾的浓香和欢乐的笑声。昔日偏远安静的小山村,如今成了人们品香椿、赏田园风光、休闲踏青的好去处。
四月的齐家,浓香四溢,春光醉人。也是齐家村的广大农民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每天慕名来这里购买香椿的人络绎不绝,香椿浓浓的香味,醉了游人,也醉了齐家村农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