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会龙山雷祖庙会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
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母殿、三清殿等,佛教:菩萨殿、露天大佛等,藏传佛教:宗喀巴、四臂观音等)。
多元信仰的存在充分反映着河湟地区民间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有诵经祈福、正一道士传度授箓、拜斗消灾、怀古祭祖、舍散济孤等、是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宗旨,传递“忠、孝、仁、信、节、义、廉、勇”的传统美德。
会龙山雷祖庙会全年共有十次祭祀活动。分别为:正月初九“玉皇诞辰”;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农历三月三“西王母圣诞”;农历四月八“财神会”;农历五月十八“城隍会”;六月二十二“雷祖会”;农历七月十三“地藏王菩萨诞”;农历八月下旬“谢将”(意为保佑庄稼,防止自然灾害如暴雨等);农历九月初十“斗母诞”;农历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诞辰”。
最为隆重的是农历六月二十二举办的“雷祖会”为期四天(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是湟中县鲁沙尔镇徐家寨村及大南川和西宁周边地区老百姓为了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国泰民安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徐家寨村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离县城北8公里,是一个汉族居住的村子,有700多户、3000多人。徐家寨村原名伏羌堡,据徐家寨村徐氏家藏明太祖敕封其祖先徐勇诰命:“徐勇洪武二十一年受昭信校尉流官百户敕命。”充西宁前所流官百户置徐家墩,修寨防守南门暗门、隘口,徐家寨之名由此而来。
徐家寨南有会龙山,因山势走向由南到北逐渐起伏,恰似一条巨龙,故名会龙山或回龙山。山上有雷祖庙,因此又称庙尔山。龙福观雷祖庙是会龙山历史最为悠久的庙宇,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六都会兴办庙会以纪念雷祖诞辰,徐家寨也因会龙山雷祖庙会而闻名周边。
民间信仰的雷祖,在道教称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雷部诸神中的最高尊神。道经称其执掌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总司五雷,是众生之父、万灵之师,掌握生杀大权,专门惩处恶人。据《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称,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斩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有道士及信众进庙烧香,祈福消灾,共同举行雷祖诞辰纪念法会。
徐家寨六月雷祖庙会在龙福观雷祖庙进行,以正一派道士所做启神、谢神的清醮道场和祈福消灾的科仪为主要内容,而这些科仪大部分与民众的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一般正一派道士主要从事两种斋醮活动,一种是庙会中祈福禳灾的活动,另一种是在丧礼中诵经超度亡灵的斋醮活动。这些仪式由当地民众与正一派道士共同参与,仪式内容既有对传统道教斋醮科仪的吸收和借鉴,也有对青海地方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的继承。
村中有庙会时,道士们就进行斋醮活动,并且根据民众的实际需求来诵经和安排斋醮仪式的顺序。道场上的仪式除了道教斋醮科仪之外,还有一些以青海民间信仰为载体的内容,将道教文化与当地的祭祀习惯和礼仪,甚至是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结合在一起,长久以来迎合并满足着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心理需求。庙会一般连续举行3至5日,每日因人们的需求而讽诵不同的经典科仪。一般来讲,道场规模的大小根据道士的人数来决定,道士多规模则大,道士少规模则小。
徐家寨六月雷祖庙会主要由会龙山管理委员会和集会的会首负责,每年的庙会活动都有比较严格的仪式。首先是选择黄道吉日开坛,选定组织庙会的会首,一般由本村的信众和德高望重之人组成,设有会长和会首。会长除了身体等因素外,实行终身制。会首每年以6家人为一组,同管委会在庙会开始之前,向广大村民发出邀请,组成执事东家,负责庙会期间的各项事务,并制订一些公约进行约束。如要求执事东家在庙会期间禁止饮酒食肉,不得在庙内污言秽语,不得敷衍法会各项仪程,每天要以饱满的精神,诚心诚意做好全天的工作。法会结束后,大家一起撤坛打扫卫生,帐桌先生结算、公布账目。
作为一种本土村社的信仰,徐家寨六月雷祖庙会吸引了周边民众的参与,其中不乏通过庙会而进行物资交易,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不同的组织模式和活动方式承载着不同的理念,在这些因素中,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为核心,各种信仰相互混杂在一起,呈现出信仰文化的生存模式和运行机制。
从湟中县徐家寨六月雷祖庙会可以看出,民间信仰有别于传统的制度性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现象和信仰存在,在民间活动场所多、信仰群众广。它没有制度性和专职的宗教教职人员,也没有常规的活动和管理阶层,但反映出民众世俗性文化传承、延续的轨迹。它所营造和实践的多样性、宽容性的信仰环境,是我国道教同各种宗教包容、和谐、和睦共存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