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第二大寺 街子清真大寺
街子清真大寺是仅次于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的青海省第二大清真寺。据资料记载,街子清真大寺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原有礼拜殿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人排班礼拜,气势相当雄伟,可惜在上世纪的“文革”中被毁。
"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的寺院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寺内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呈四方形,两高三低的三道殿脊勾连搭结为一体,殿内两排整齐的巨木立柱支架着巨大的横木殿梁。四墙以大青砖砌起,殿顶覆青筒瓦,顶部前脊正中装饰一大两小倒葫芦状宝瓶,后脊正中装饰宝塔;殿前廊檐宽阔,由8根木柱支撑,前檐装饰缕花木雕,细腻逼真。殿内地板铺拜毡。殿外南北两侧排列砖木结构学房。殿外广场亦呈四方形,地面以青白两色特制砖砌成大型花卉图案,素洁淡雅。寺的东边为撒拉族先祖尕勒莽、阿合莽的坟墓,坟墓护墙青砖砌成,墙外阿文砖雕苍劲有力,花雕栩栩如生;坟东侧有撒拉族先民种的扎根树,东南侧有远驻他乡的撒拉族先民种的8棵松树,北侧学房后面为历代尕最的坟墓,南侧学房后面为街子撒拉族公墓,寺东南侧有骆驼泉。
1982年政府拔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重新修建。1983年11月完工。在旧址上新建的街子清真大寺,是典型的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三兰巴亥村,
新建的清真寺,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其中礼拜殿面积975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23米高的宣礼塔。大殿前南北两侧是两栋学经楼,设有净水房和办公室。
大殿系钢筋水泥结构,呈正方形,殿外东、南、北走廊宽敞,由28根方柱支撑;大殿内4根镶有咖啡色瓷砖的大方柱擎着49间大顶;顶部为四方平顶,中央有一大穹窿圆顶,四角各有一小穹窿圆顶,此为宣礼楼,每个圆顶上竖有新月;大圆顶为两层六角形中空圆柱体,在一层内装盘旋式铁梯,每到礼拜时辰,宣礼人员登入宣礼楼顶部用阿语召唤礼拜。
大殿内部整洁朴素,地板上铺着特制拜毯;大殿西侧墙壁正中为半圆凹形“米哈拉布”(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礼拜朝向),上方镌刻镀金阿拉伯文“清真言”;离“米哈拉布”右前方两米处,是座阶梯形讲坛,阿拉伯语称“敏拜尔”,是阿訇宣讲教义、念诵“呼图白”(阿拉伯文音译,原意为演说,指阿訇或教长在聚礼和会礼时的宣传演说。)的地方。大殿内外安装有吊花灯、水银灯、壁灯等。礼拜殿外广场南北两侧,建有两排楼房,南楼东部为沐浴室,其余为满拉宿舍、学经室;北侧为藏经室、寺管会办公室、开学阿訇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寺周围文物、古树、坟墓等依然存在。
寺院对面是先祖阿合莽和尕勒莽的拱北(先贤墓冢)是由雕刻大型花卉图案的青砖围墙组成,长7.10米,宽6.25米,高3.3米,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从两拱北分别长出,披荫一方。“拱北”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互为映衬,真是“白驼映泉泉更美,亭榭飞花花复芳”。
街子清真大寺内珍藏着撒拉族先民700年前东迁时带来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为撒拉族先民从撒马尔罕带来,一直完整保存至今,成为撒拉族族宝。据专家考证于公元8世纪手抄成本,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它藏于寺内的“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这是一幢白色的四层建筑,由国家文物局2006年所建。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手抄本《古兰经》总共只有三本,中国就此一本,就珍藏于此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