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昭觉寺
昭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5公里,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是我国重点的佛教活动场所,不仅有川西“第一丛林”之称,更有川西“第一禅林”之誉。
昭觉寺在汉代是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宅号“建元”。唐贞观年间(627-649)改为佛刹,名建元寺,宣宗时赐名“昭觉”。宋崇宁年间(1102-1106)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禅师)说法于寺,复名昭觉。南宋绍兴初年,敕改昭觉为禅林。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殿宇规模宏大,林木葱茏,为成都著名古刹之一。
千余年来,昭觉寺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高僧辈出,代不乏人。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也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1917年3月,由于四川军阀二师师长刘存厚攻击皇城内滇军罗佩金、戴戡部下,朱德、周官和寡不敌众,隐避昭觉寺,受到方丈了尘和尚亲切接待。二人隐避在寺内时,掩护于环境清净处。朱德回到云南后托成都同学周官和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颜楷在1921年冬月书写了“应世人间”4个字,自称“下民”,并用楠木制作成牌匾,赠送给昭觉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多次赠兰花等物予寺。
近代画家张大千先生曾在昭觉寺住了4年,潜心研究绘画艺术,也给寺内留下了不少珍贵手迹。
昭觉寺在经历了汉代、五代十国、宋、明、清的改革变迁、休憩,是他逐渐受到较高的关注,从现代开始,他的重修也是备受关注。
从1984年起,昭觉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维修了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地藏殿、观音阁、御书楼、韦驮殿、藏经楼、五观堂、石佛殿、普同塔、先觉堂等殿堂楼亭。天王殿内,新塑了弥勒佛、四大天王像、木雕接引佛像。观音阁内,塑了三大士、四祖师及壁塑十八罗汉漂海像。韦驮殿中,供奉着地藏、韦驮和十二圆觉像。先觉堂,供奉本寺开山祖师破山、圆悟、丈雪法师塑像。藏经楼,供奉玉佛像、珍藏经典、文物。
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昭觉寺重建大雄宝殿。1991年5月21日,隆重举行了重建大雄福殿暨佛像开光典礼。重檐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塑8米高的三身佛像。当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边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表示光明遍照,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边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表示能仁寂然,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三身佛两旁侍立着高达3米的阿难、迦叶立像。大殿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昭觉寺巍峨的殿堂、精美的佛像和法器、碑碣等,都赢得了国内外游人香客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