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抗日联军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侵略的敌人18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抗联歼敌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
①齐齐哈尔地区是抗联3军8团、6军12团及后来的抗联二、三、九支队的活动范围,王明、王钧、于天放、张甲洲、陈雷等许多抗联名将在齐齐哈尔工作和学习过。于天放、陈雷在创作的抗联歌曲《露营之歌》中写到: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真实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在嫩江两岸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一、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1、2、3、6、7等军是在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的;第4、5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8、9、10、11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1936年和1937年东北抗联组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军,每个路军下辖若干个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分别任总指挥。1939年1月至1941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在生存环境及其险恶、后勤补给为零的情况下开展小型游击战。据抗联女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回忆,抗联部队经常几天吃不上饭,有时饿的隔着肚皮能摸到肠子。杨靖宇要是能吃上两个馒头,不能落入敌人手里。
②到1942年初东北抗联主力部队只剩1000多人,被迫转入苏联整训。
1942年8月,在苏联的抗联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被授予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旅番号。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崔庸健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这次抗联部队整编有些像红军当年的三湾改编,三个路军缩编一个旅,路军总指挥当旅长政委,军级干部当营长和营政委,师级干部当连长和指导员。周保中李兆麟被授予苏军少校军衔,周保中1943年晋升为中校。崔庸健获少校军衔。抗联支队长金日成任一营大尉营长。抗联教导旅在苏联整训期间不断派小部队深入中国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向“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靖宇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兵士们、政治工作人员们”发出慰问电。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③1945年9月东北局书记彭真在听取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冯仲云关于抗联14年艰苦斗争汇报后深情地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一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二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艰苦斗争。”
④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关于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的决定》,再次肯定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⑤1949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称“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以歌颂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举无疑也是对以东北人民为先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充分肯定。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1936年以后,因中央红军长征,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孤悬敌后。南满抗联几次西征都没有打到关内;北满派赵尚志等三位抗联高级将领进入苏联后,又被苏联关进了监狱达一年半之久,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被苏联解除了武装送往中国的新疆从此再无音迅,使东北抗联受到巨大的损失。
东北的党组织始终按着罗登贤领导的满洲省委制定的路线开展抗日斗争。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王明,曾写信给东北抗联,指出一条错误的右倾路线,造成了东北抗联党内的意见分岐。当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尽管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通过苏方查找、转交信件;通过报纸登报联系,也无法再找到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直到日苏在“诺门罕战役”时,苏联才开始支持抗联,利用其牵制日军,收集情报。但仍没有与党中央取得上联系,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文章成为抗联在抗日斗争中的指导方针。
当苏联将抗联并入苏军时,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人,始终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报。
二、东北抗联高级指挥员的去向
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抵御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饥饿,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敌强我弱的形势,使东北抗联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在敌人的无数次“讨伐”中,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除我们熟知的杨靖宇、赵尚志外,还有魏拯民、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张甲洲、李延平、刘曙华、王光宇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
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政治部主任魏拯民在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原抗联总司令、后改任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的赵尚志死在混入抗联队伍的特务枪口之下,第三路军总指挥、抗联教导旅政委李兆麟,抗战胜利后代表中共出任滨江省副省长,党内职务是哈尔滨市委常委,兼任市中苏友协会长,1946年3月9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抗联的11位军长有6位战死在沙场,有两位叛逃,1位被错杀,只有周保中(5军军长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和李延禄(4军军长)活了下来。
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周保中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吉辽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1950年2月后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省政府副主席,主要做地方工作,没有评授军衔。李延禄在东北解放后任合江省政府主席兼合江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松江省政府副主席和黑龙江省副省长,也没有授衔。有资格成为开国将军的除了周保中和李延禄以外,还有冯仲云、于天放等抗联高级干部。
冯仲云是抗联第三路军政委,抗联最高领导人之一,建国后任松江省政府主席兼哈工大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没有参加军队工作。抗联6支队政委于天放担任过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事部长、黑龙江省军区副政委,也够评授少将的条件,由于1954年转到地方工作,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也没有评授军衔。这些抗联将领都是被人们称为将军的无衔将军。韩光担任过抗联第1军政治部代主任,建国后任旅大市长和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没有参加军队工作,陈雷担任过抗联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初期也主要做地方工作,担任了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
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不少朝鲜人。抗战胜利后,在苏联帮助下,他们在1945年9月回到国内,组建了朝鲜劳动党,都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担任过抗联2军6师师长、3支队队长、抗联教导旅营长的金日成成为朝鲜国家元首,1948年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抗联7军参谋长、代军长、第二路军参谋长、抗联教导旅副参谋长崔庸健任人民军总司令和保卫相,1948年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1953年晋升次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