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光山司马光故居
司马光故居景区位于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时期为县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此。
据县志载:官舍面南二进,院为四合院落,大门门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厅、厢房、书斋、后堂等。都为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院中植柏树、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马井)。宋嘉定十年(1217),县城遭金兵袭扰,官余舍毁而再复。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间,知县黄德昭迁治另建新署,自此,县署及官舍移办学宫所用。清初,官舍在学宫之内为训导署,之后,训导署圮,井亦随址弃于学宫西墙外为民间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学宫故地时,将井、地收归旧制。1980年,司马光故居被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对故居进行了修复;2004年,故居被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卒赠“温国公”,谥文正,赐“忠清粹德”碑。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司马光故居是他的出生地,故居中的司马井、养粹亭都是为纪念他而建。据明、清《光山县志》载:“井在光山县治东儒学教谕舍前,宋司马池为光山令,生子于官廨,汲此井水以洗为名‘光’”。宋代以来,邑人曾建亭于井上,题曰“养粹亭”,因年代久远,井亭塌毁。明万历年间(1067—1620)复修,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杨殿梓再修养粹亭。民国庚申年(1920),邑人重浚司马井。司马光在这里度过童年,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也出于此地。
2004年6月1日,国家邮政局在故居成功举办了“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首发式。
故居经过全面整修,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现有东、西两门,四合院落格局。南设有司马光生平展室,北为后堂民俗展室,院中心为司马井、养粹亭,西院墙下有“司马光砸缸”群塑像,千年古柏植于东门外边,院内曲径通幽、花草繁茂、小桥流水,典雅秀丽。故居内收藏有宋代石碑刻、元代石狮等珍贵文物。
司马光故居位于光山县城繁华地段的正大街中段,距离邓颖超祖居仅有5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