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禹王台(古吹台)_国际新闻

河南开封禹王台(古吹台)

国际新闻 2022-11-23 17:00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禹王台,位于开封城东南大约3里,是一处殿堂楼阁,树木葱茏,假山水榭,花香鸟鸣,环境幽静,风景美丽的园林。

禹王台在先秦时代是一座十分宽阔高大的土台子。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眼失明的大音乐家,名叫师旷,他是晋平公的一个乐官,据传他曾在这个台子上吹奏过乐器,因而古人就把这个台子命名为吹台,亦称鼓吹台或古吹台。战国时期,魏国建都大梁,梁惠王对吹台进行修筑。公元前225年,秦攻魏,使这处“高台曲池”的绝好胜地,毁于水患。

师旷的音乐造诣极高。《广博物志》卷三说:“师旷鼓琴,通于神明,而玉羊白鹤,翱翔坠投”。《史记·乐书》称赞师旷为晋平公鼓琴,“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演奏黄帝大合鬼神之乐,“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这些关于师旷演奏音乐,上通神明,能感动天地的记载,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旷的确是一位技艺超群的音乐大师。

师旷虽然地位卑微,但从不诌媚迎上,是一个刚直不阿的诤臣。《史记·晋世家》说,“悼公问治国于师旷。师旷曰:“惟仁义为本”。《韩非子》上也有师旷的故事。师旷正是以精深的音乐造诣和刚正不阿的性格赢得了后人的崇敬,人们将他演奏过音乐的地方称为吹台,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战国时期,魏国建都大梁,故亦称梁园。梁惠王对吹台进行了精心修筑,作为音乐之地。宋代诗人梅尧曾有诗记其事:“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因久攻不下,便掘开浚仪渠,水灌大梁。结果城毁魏灭,风景秀丽的吹台也随之而毁。

西汉时,梁孝王曾将大梁作为他封国的都城。后虽迁睢阳(今商丘南),大梁仍有他的离宫。当时著名文学家和辞赋家司马相如、枚乘等都是梁孝王的宾客。梁孝王经常和他们一起吟诗作赋,饮酒作乐。为了寻幽探胜,赏玩风景,梁孝王在大梁兴建一座“广袤三百里”的大花园—梁苑。作为梁苑的一部分,吹台又得到了精心的整修。至东晋,战乱频仍,吹台再一次遭到破坏。

郦道元《水经注》说:“梁王增筑以为吹台,城隍夷灭,略存故迹。今层台孤立于牧泽之右,其台方一百余步。……晋世丧乱,乞活恁居,削附故基,遂成二层。上基犹方四五十步,高一丈余。”(按:古时一步为六尺,晋时一尺合今0.245米。)从这一记载还可以想见当年吹台的规模。

唐时,经过整修,吹台又成为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天宝三年(744年),唐代诗坛上的三颗巨星李白、杜甫、高适在汴州相会,联袂同登吹台,饮酒赋诗,吊古讽今,成为文坛千古佳话。

北宋定都开封后,大兴土木,使开封成为一座园林式的都会。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宋代君主又多崇信佛道,建寺轩观,成为时尚。吹台不但整修一新,又在上面建了一座二姑庙,仍为京都人春游踏青、重九登高的游乐胜地。

北宋靖康之难后,东京几成丘墟。东京陷落后的乾道五年(1169),南宋使者范成大见到的东京已是“新城内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粗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时,见楼阁峥嵘,昔日宫观寺宇,无不颓毁”。吹台也成了一片荒野,无复旧景了。

明成化十八年(1842),河南参政吴节在已经荒芜的吹台上建起了碧霞元君(泰山山神)祠。由于黄河日渐南移,逼近开封,使人们记起了治水的大禹。于是嘉靖二年(1523)改碧霞元君祠为禹王庙。从此,吹台也称禹王台。禹王台上的古建筑,明清两代屡加修葺,现仍存有牌坊、御书楼、禹王殿、左右二祠和御碑亭等。以布局严谨,小巧清雅著称。

古吹台木牌坊在吹台南边,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横额中书“古吹台”三个楷书大字,河南巡抚何火胃题。牌坊东西两地各植翠柏一株。

过木牌坊,拾级而上,即为御书楼。康熙三十三年(1694)建,重檐两层,精巧宏丽。因康熙皇帝亲书“功存河洛”的匾额悬挂于此而得名。楼下东壁上嵌有1923年康有为游开封时所作《游禹王台诗》石刻,分刻在十块青石上。诗中生动地描绘了禹王台秀丽的景色,书写十分精美。

禹王殿,在御书楼后,上有匾额。原殿中供奉高八尺的禹王铜像,1927年被毁铸成了铜元。现殿中的禹王像为泥胎彩塑,朱柱上有数十幅楹联,表达了后人对大禹治水功绩的崇敬。

东西两壁嵌有砖雕,分别为大禹治水和洪水退后民众欢腾的场面。殿北壁嵌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河南巡抚刘树堂摹刻的岣嵝碑。岣嵝碑又称百夏禹山神碑,原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碑文共77字,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字形怪异极难辨认,似绣篆又似符咒。除开封外,西安、南京、绍兴、成都、昆明等地凡有禹王庙的地方均有摹刻。

三贤祠,在禹王殿之东。原在禹王殿后,道光十年(1830),移建于此,以纪念唐代李白、杜甫、高适三大诗人。

唐天宝三年(744),李白辞去翰林供奉之职,东下洛阳,在洛阳与杜甫结为知交。二人来汴后又遇高适,三人一见如故,同登吹台,饮酒赋诗。《新唐书·杜甫传》说:“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后来杜甫回忆这段经历,曾赋《遣怀》诗:

昔与高李辈,论交入酒炉。

两公壮藻思,得成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去一去,雁鹜空相呼。

“慷慨怀古”与“人莫测”,当然是对现实政治和社会不满的。在一般人还在称颂天宝太平盛世的时候,三位关心现实的伟大诗人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大唐王朝潜伏的深刻危机了。祠内塑有三贤像,前有楹联云:

一览极苍茫,归苑高台同万古;

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日此三人。

(清人麟庆曾书)

水德祠,在禹王殿之西。明代在祠内祀中古以来治水有功者29人。道光十年(1830),又增祀明清以来治水有功者八人,合计37人,各立木主。其中,成就最高者为元人贾鲁。

元至正四年(1344),黄河白茅堤、金堤两处决口。丞相脱脱以贾鲁为总治河防使。贾鲁循行河道,制定了疏、浚、塞并举的治黄方针。在堵赛决口时,因口大水急,无法合龙。贾鲁采用沉船法,将27条大船依次连在一起,固定在口门上,再往船上装满石头,然后把船一起凿沉。装满石头的大船堵住了决口,合龙一次成功,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贾鲁以治水之功,拜集贤殿大学士。直到今天,由贾鲁开凿的从密县注入商水县,全长246公里的河道仍被人们称为“贾鲁河”。

御碑亭,在禹王台后。1750年乾隆南巡时驻汴数日,登吹台赏玩风景,题五言排律一首,遂勒石于台上。地方官员为碑修建碑亭,称御碑亭。诗云:

京国探遗迹,苔碑率隐埋。

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

胜日停銮跸,凌晨陟吹台。

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

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

寻廊揽郊郭,俯极崔巍。

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

无须命长笛,为恐豫去开。

亭后及两旁正面回廊上嵌满了古代石刻题记,真草隶篆各体兼备,堪称碑廊。过御碑亭顺阶而下,地势平坦,一水环绕,夹岸遍植杨柳,风景极清幽。

御碑亭往北为一砖磴道,从台顶下到平地,其北有一组新建的四合院,正房南向3间,东西偏房各为3间。四合院北为一月亮门,出门即为一四亭桥。

吹台(禹王台)四周原为莲池。清道光年间淤为平地,同治十一年(1872年),河道总督乔松年重新疏通,环台修筑水池,将高台及其周围人工修筑成椭圆形,并在南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从台顶至台下修筑6条通道,并相对修了6道小桥,并把疏池的泥土堆积在池北,形成环台绿水和池北高阜相照应.是中国传统的北方神玄武的形象--龟蛇。并在阜上建有3间穿堂门,后有六角凉亭。

清末河南法政学堂亦设于此,同时驻有新军一个炮兵营。辛亥革命时,法政学堂是同盟会的一个联络地点,新军亦密谋参加武装起义。

宣统元年(1909年),禹王台曾设立河南农事试验场。1914年分出部分另设森林局。1919年河南省当局将农、棉、蚕、林等六机构合并为河南农林试验总场。

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河南中等农业学堂,后并入河南大学成立河南大学农学院。

直到50年代中期,禹王台还分属以上二个单位。1957年由于省府西迁,农学院及试验总场迁走才正式建立禹王台公园。

禹王台公园除吹台古建外,利用森林局多年经营遗留的繁盛的林木,还培植牡丹、樱花等多种花草,品种繁多,自然景色丰富多彩,是城郊的游乐胜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