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镇垓下村冬天为何有放风筝的民俗
在垓下(今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有个民俗“放风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其它地方都是春天的三、四月里,而唯独垓下人是在冬天农闲时放风筝?这是什么原因呢?说起来,此事与垓下之战时有关。
公元前202年冬,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集结于垓下平原,基本完成了对十万楚军的合围。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队自北封闭通道,韩信率军三十万与刘邦本部军主力则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
垓下,是一个高岗绝崖之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今天的土城墙仍高达十米以上。
垓下之战时,就在第七天的夜里,天空上突然飘来阵阵凄凉的箫声,四面八方又随风传来声声哀怨的楚歌,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一会儿,东边唱起了吴语乡歌:
“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
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
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
披坚执锐兮骨立沙岗。
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
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
虽有腴田兮孰与之守,
领家酒热兮孰与之尝?”
一会儿,南边传来了江淮俚曲:
“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
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胡马嘶风兮尚知恋土,
人生客久兮宁忘故乡?
一旦交兵兮蹈刀而死,
骨肉为泥兮衰草濠梁。
魂魄悠悠兮不知所倚,
壮志寥寥兮付之墟荒。”
接着,北边又飞出了苏北小调:
“当此永夜兮追思反省,
急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岂涎兮天遣告汝,
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
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
哀告归情兮放汝翱翔。
勿守空营兮粮道已绝,
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
更为奇怪的是西北的天空中传来阵阵箫韵歌声,如泣如诉,惊心动魄,摧肝裂胆:
“楚之声亏散楚卒,
我能吹兮协六律。
我非胥仿品丹阳,
我非邹兮歌燕室。
仙音彻兮通九天,
秋风起兮楚亡日。
楚既王兮汝焉归,
时不待兮如电疾。
歌兮歌兮三百字,
字字句句有深意。
劝汝莫作等闲看,
入耳关心当熟记。”
这歌声飘渺空灵,连绵不断,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右,令楚军将士十分惊疑,以为是天神或仙人在空中歌唱。
其实,这是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向汉王刘邦献上的一条奇策,就是让楚军听到楚地的悲伤歌曲,使之思乡,以涣散楚军。然而楚军还有七万人马,一时哪里来这么多会唱楚歌的汉军呢?张良当即想了一个奇招,用数百张牛皮作成一个大风筝,再用上万斤麻搓成粗绳,把这个大风筝放飞起来,风筝底下系上一个大筐,自己坐在筐里,随风飞上天空。
关于奇人张良。
张良,字子房,卒于公元前186年,毫(今安徽毫州)城父人。(《后汉书注》云“张良出於城父”,城父县属颍川也。【正义】: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郏城县东三十里,韩也。”)
张良是历史上与韩信、萧何并称的“汉初三杰” 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
张良出身名门望族,其祖及父五世为韩相国。韩被秦灭后,他图谋复韩。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为避官府追捕,逃亡在下邳(今江苏邳州)藏匿。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立即聚众响应,先投项梁,并劝说项梁立韩国贵族后裔成为韩王。后韩王因投刘邦为项羽所杀,张良复归刘邦,成为刘邦的主要谋臣。他深谋远虑,而且出谋必胜,很为刘邦赏识和佩服,赞誉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人杰。他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绩,是汉代立国的大功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扬史册的大谋略家。
……
此时,张良正坐在筐里吹箫。
张良吹箫所乘的风筝可不是普通的风筝。这风筝是用极韧的青竹作骨,以驴皮剖成细筋为绳,以熟过的薄黄牛皮蒙面,精选能工巧匠,日夜加工而成,十分坚固结实。这风筝直径约有十丈,用了三十六根毛竹,四十八张驴皮,七十二张牛皮,一百零八名工匠经过七天七夜赶制而成。放风筝的麻绳加以丝帛精捻细搓,结四十九股合成。张良坐的筐外附厚牛皮,既防寒又挡箭。
这一夜,西北风狂猛,风筝正好飘在楚营上空。张良升空后,一会儿吹箫,一会儿唱歌。这箫是赤玉琢成,是黄石公传给他的异宝之一。当时,黄石公告诉他:“此赤玉箫也。是秦穆公爱婿箫史之物,乃为至宝。今授于尔,十年后始得一奏。” 算来时距张良得箫之期己够十年,平时他珍藏甚密,从未用过。今天一试,果然不同凡响,其声穿云裂石,惊天动地。
张良博学多才,遍游天下,各地的乡音俚语他都能略知几句。这一次正是时机,他先教会汉兵学会各地民间小调,然后派他们到垓下城邑外,当夜幕来临便齐声唱歌。楚营军士连续几夜听到天上有这种声音,四周又传来楚歌,而歌曲又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切,那么惊心动魄,都以为是天神或仙人所为。这楚歌声声,有如万箭穿空,惊心动魄。悲怆的歌声响彻云霄,冲击着楚军每一个士兵,乘着歌声的翅膀,士兵们仿佛回到了楚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村庄,远远地,他们看到了白发亲娘和妻儿正坐在柴门前痴痴地盼望。大家个个泪流满面,人人动了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