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吉昌屯堡万德寺
万德寺历史梗概
万德寺原名汪公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于村东3里处的大山上顶峰的山凹里。当时,明洪武征南后实行屯田定边,我村村民来到此地时为了便于防御,建村于易守难攻的大山上。信仰汪公,源于安徽州府一带,征南将士把此习俗带到此地。
明永乐年间,天下太平,屯堡人与当地仡佬族等民族虽然可以相处,但还不够和睦,村寨曾经居今鲍家树林,石门坎,马家院一带,汪公庙还是在大山上。天启年间,安邦彦作乱,村人损惨重,又迁回大山上。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才迁到今天的位置,并建汪公庙。同时增建大佛殿,改名“万德寺”,并塑有汪公等神像。康熙年间扩建左边厢房,一直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十八日汪公圣诞,都要举行祭祀,抬汪公以九大会主持。至清咸丰中期至同治十三年,何得胜,许大八,潘名杰,余三三,陈小五作乱以及九劳事件,特别是九劳事件破了大山上,烧毁大山上五百余年的防御工事,村里房屋被烧毁了三分之一多,寺庙损失较严重,神像被毁。
光绪中期,重修庙宇,再塑汪公和大佛殿神像。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塑汪公神像,更是工艺精湛,神像栩栩如生,传说眼珠能活动,据说是专从云南买来的材料,脏腑具全,全身主要关节能活动,折装方便,塑工高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因此纪念汪公活动一直进行,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社会原因,把万德寺所有神像及设备全部倒毁,同时全部拆除了我村另一座寺庙(朝阳寺,今遗址尚在)。间断了十几年,直到一九八0年就才开始恢复抬亭子,四年后村里通过集资,塑了汪公像,之后几年里塑了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韦佗、十八罗汉等神像,并在前天进墙上,绘了两幅神像和汪公“五凤楼救火”传说的壁画,2000年后,又集资买大钟,鼓,罄等器材,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万德寺(前汪公庙),从明洪武年间至今600余年的历史,历经几劫几建,到现在三次塑汪公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每年正月十八日,纪念汪公“抬亭子”的迎春盛会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为弘扬民族文化,带动事业的发展取到了积极作用。使美、英、德、日、意等国外宾及港、奥、台同胞经常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