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奉新历史人物:张勋_国际新闻

江西奉新历史人物:张勋

国际新闻 2022-11-23 17:01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张勋(1854年9月16日-1923年9月11日),忠臣,原名张和,字少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军事家,江西奉新赤田人。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为人忠义,很讲义气。其深受清朝厚恩,一直以“大清复辟”为己任。虽然后来他失败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正所谓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张勋是中国近代史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以他导演的1917年为期12天的清帝宣统复辟而扬名天下。在我国近代新旧文化交替激荡的历史时期,张勋是一个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曾以复辟、遗逆流播天下的孤臣孽子,民国罪人。

作为奉新人,真正了解张勋的人的确很少,但他一直作为一名复辟军阀的面目出现在国人面前。我们一直相信“胜利者是不受历史审判的”。但是我们也始终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本质是他的精神人格。政治是政治,但是人格却是人格。真正的历史学者,是不应该为政治之争,而完全磨灭别人的人格。

张大帅是个真性情中人,他为家乡父老做了很多好事情。因为现在政治的原因和时间久远,我们奉新人都还没有纪念他,可谓悲哀。

除此张大帅还是民族英雄,参加过中法战争,为抗击法国的侵略也是立下的汗马功劳。张勋死后,亲友敌仇皆送挽联,包括时任北洋教育总长的章士钊,辛亥革命后的江西都督欧阳武。

“民主竟如何?世论渐回公已殁;斯人今宛在,党碑虽异我同悲。”

——章士钊挽张勋

“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欧阳武挽张勋

1917年7月21日,孙中山先生在致广西督军陆荣廷的一份电报中称:“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中山先生的评论,正是把张勋的政治态度和他的人格区分开来,分别对待。可见,张勋的政治立场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人格和精神。

张勋早年丧父母,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在长沙参加军队,坦率直白、敢作敢当,随清军进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晚清时期,初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为参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后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1899年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1909年(宣统元年)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陆军第九镇新军,对抗革命军。他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为表示忠于清廷,本人及所部均留发辫,人称“辫帅”,所部定武军人称“辫子军”。1913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屠杀民众数千人。

旋被袁世凯授为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调往徐州,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袁世凯称帝后授为一等公,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阴谋策划清室复辟。1917年6月形势不稳,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争相拉拢其进京调停,于是趁机联合康有为等保皇党人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立溥仪复辟,重新建立皇政,被溥仪任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史称“张勋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溥仪退位后,他被通缉,继逃到天津德租界。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祸首和辫帅复辟案犯均一律实行特赦。获自由后,他一直蛰居天津德租界6号(今河西区浦口道6号)寓所。

1923年9月12日,他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溥仪赐谥“忠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