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五涧”
以前,福清城区有东涧寺、西涧寺、南涧寺、北涧寺、中涧寺等五座寺庙,简称“五涧”。东涧寺即“东涧龙山寺”,西涧寺也叫“茶亭寺”,南涧寺也叫“水南寺”,北涧寺也叫“芦山寺”(《福州府志》作“庐山寺”,《三山志》作“卢山寺”),中涧寺也叫“县府前寺”。
东涧寺
位于龙山街道龙山顶,东皋山北麓,面对覆船山。始建于唐代,一说南宋绍兴戊寅年(1158年),原是浙江会稽(今绍兴)迁移而来的夏姓的祖寺,也是一座佛道共处的寺庙,
现存的一块残碑曰:“邑东重建龙山寺有年矣,叠次修葺,无烦赘举……”据记载,该寺清嘉庆己卯年(1819年)、道光壬午年(1822年)、光绪戊戌年(1898年)曾进行过大规模重修。新中国建立初期,被民政部门接管作为烈军属养老院,后改为社会福利工厂。1996年,重新进行修葺,主祀玄天上帝、应灵公、临水夫人、观音大士等,计有神像37尊。现寺庙占地面积10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4平方米。
西涧寺
位于城区西隅西溪,其始为水陆寺,内有“冷冷亭”。先后改为许祠、西涧殿。始建于宋天圣四年(1026年)。为佛道两教相融之寺院。明初在寺前设一长亭,为迎送各地官员进出城时的小憩、饮茶之所,因此原名“茶亭寺”。明天顺六年(1462年),住持僧恒茂主持募缘重修,前座为西涧殿,供奉道教神只,后座为佛寺。
明万历年间,港头后叶村人、首辅叶向高及名士陈仕贤曾在该寺读书,并建有报恩祠,内祀知县许梦熊的神位,以报答其擢拔之恩。叶向高亲笔题匾“海国瞻依”四字,并撰联曰:“廿年来遗爱犹存行道兴歌思蔽霈,百岁后明湮勿替秋风洒泪荐馨香”。该祠惜已不存。叶向高还在寺内挖了一口水井,供僧人饮用,后人称之为“叶相井”。
1925年,信众在报恩寺内创办一民办小学。上世纪30年代,报恩寺改为戚公祠。1940年,创办私立融侨中学,翌年因日军侵犯县城而停办。上世纪50年代初,改设区公所,后又改建为纺织厂。1997年,该寺投资280多万元进行大规模重建,占地152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2006年,投资400多万元、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大戏院动建,与寺院浑然一体,内设座位1100多个。西涧寺造型独特,红墙黄瓦,古香古色,为城区不可多得之胜景。
南涧寺
位于龙江街道水南村。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重建。1995年重修,建筑面积453平方米,为二进砖混结构,第一进为大厅,两层,后一进为祀神大殿,单层。中祀三清天尊,为壁画像。附舍祀观音大王。旁边有龙首境,主祀大王公、临水夫人、石真君。1991年,华侨、信士筹资进行了重修,但失去了古建筑的韵味。
北涧寺
位于阳下北林芦山,与旁边的千指庵均为千年古刹。现保存该寺的残碑说“吾乡之有北涧寺也肇建久矣。神威显赫,庙貌嵬峩,屡次重修。”《三山志》载曰:“唐会昌例废。大中初,有僧惠澄善望气,往来其间,乃丐卢氏居宅以广之,号‘卢山’。天圣初,始为禅寺,寻如初。庆历中,复为禅寺。”又载曰:“(卢山寺)在(福清)县永福里,陈永定元年(557年)建。”《福清县志》载曰:“宋乾道间,僧克文重修。”后继修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道光四年(1824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两寺相似,坐北朝南,两座三落中央大圣殿双附堂将军厅,宏伟壮观,威灵显赫。1994年倒塌。2001年重建并于次年竣工。重建后的北涧寺增添大戏院,三座毗连,气势巍峨,宏伟壮观。
中涧寺
原址位于今市政府右侧市侨联。始建于宋代。解放后因城市改造被拆除。史料几无记载,详情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