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七巧龙舞_国际新闻

衡南七巧龙舞

国际新闻 2022-11-23 17:01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衡南七巧龙舞是流传于衡南民间城乡各地的一种代表性龙舞,始创于衡南县东乡的江口镇九龙村。

传说江口有九龙。九龙即“久龙”,很久以前,这里便是龙的故乡。至今,这一带还盛传着温和文静的“墨龙”(一说麦龙)、雄浑矫健的“扮龙”、原始古朴的“麻拐龙”等传说。

七巧龙原名狗婆蛇龙,流行于湖南桂阳、嘉禾一带。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传入衡南县(今)江口镇延寿村的上、下王家两个村民小组。衡南县江口镇民间艺人廖茂求、廖仁正、廖仁嘉等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根据桂阳狗婆蛇龙,结合本地各种龙的特点,用稻草和竹签编制七巧龙。又对狗婆蛇龙舞进行研究,创编而成七巧龙舞,经过三代艺人的传承、发展,成为湘南地区的典型龙舞之一。

七巧龙耍法善于变化,便于舞蹈,短而活、舞而巧,主要由以下基本花样组成:龙跃大四门、龙跃小四门、小龙盘花、大龙盘花、小龙跃水、大龙跃水、四龙戏珠、五星花、单龙滚腰、双龙滚腰、黄龙花、双龙下海。

七巧龙在表演过程中,凡是转圈时,都是往左转,龙身往内倒时,都是往左边,往外倒时,都是往右边,每表演一个花样,一般是由单花(小花)到双花(大花),再由双花到单花,而且每条龙都要面向观众表演一次。除“大四门”和“龙下海”两个动作外,每个动作都用“龙腾云”动作收尾。

舞龙珠者除在“四龙戏珠”花样中,有固定的动作外,在玩其他花样时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动作。每换一次花样,均由舞珠者指挥。

七巧龙的伴奏音乐为安仁八板。伴奏乐器有唢呐、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打击乐器。

与衡南七巧龙表演相关的器具及制品还有:

1、服装

上衣:男开襟黑、蓝色棉布便衣,衣边镶白边。裤:黑、蓝色棉布灯笼裤。袜:黑纱长袜子。腰带:黄色棉布腰带或长澡巾做腰带。鞋:白色布织草鞋。头巾:长白棉布头巾,3尺~5尺长,在头上围几圈,右额上伸出一点。

2、道具

龙(身):4条,每条龙7节,总长为四丈五,宽为1尺,狗牙边(龙脚)4寸。龙头与第二节相距八尺五,2~6节四个空间各相距六尺五寸长,6~7节空间相距七尺五寸长。龙骨:红色棉布,三寸五宽。龙把7根,龙头把五尺三寸长,其余四尺三寸长。珠棍1根,穿龙索1根。

龙头制作方法:全头用丝棉包,上唇、舌、下唇用红颜色,牙用白纸做成,龙须用篾扎红白两色裹成,龙角用绿色。

龙尾制作方法:全尾用绿丝棉包,用白、红、黄颜料。勾画出图样,红色做翅。

传承状况和谱系简略如下:

1930年,衡南县江口镇九龙乡延寿村村民廖茂求在桂阳普马圩学徒出师后转该县三合圩经商。此期间学会耍狗婆蛇龙。

1945年农历十二月下旬廖茂求的同族,衡南江口延寿村下王家组廖仁正、廖仁嘉在三合圩做小商贩,初学一些表演动作。

1949年,廖茂求、廖仁正、廖仁嘉三人一起回忆、研究、创新改编成新龙舞种七巧龙,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此兴起并流传至今。

第一代传承人:廖茂求、廖仁正、廖仁嘉

第二代传承人:廖艳泉、廖仁凯、廖仁周、廖仁文、廖仁金、廖茂中、廖仁本、廖仁层

第三代传承人:廖丙生、廖义坚、廖新林、廖义平、廖金生、廖仁礼、廖中元、廖义中、廖新生

第四代传承人:廖余生、廖春生、廖伍生、廖为生、廖凤生、廖福林、廖雪生、廖新华、廖仁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